李新科
(泰山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如今,我國對于醫療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同時,對于從醫者而言還要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醫學技能,還要有綜合能力和溝通能力,對待患者的病情也要有自主探索和鉆研精神。傳統醫學的教育模式大多為理論,雖然能夠掌握一定的知識點,但卻無法理解。故此,對待傳統教學模式我們應該總結精髓,去其短板與現代化信息教學有效結合,才能培養出更多“文武雙全”的醫學人才。
由于傳統醫學教育模式過多側重于理論知識,過多抽象復雜的醫學基礎或偏綜合性的臨床知識,無法深入理解,如若生硬灌輸,死記硬背,難免對于重點知識的掌握無法達到融會貫通效果,對于求學者來講,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無疑在學生的求學路上又增設一道障礙。且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微課及網絡課堂等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他們的崛起勢頭之強烈速度之快,已經掀起“互聯網+”教學的時代熱潮。醫學教育能否有效結合,實現自身發展,無疑對醫學行業的教育質量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應將信息技術的優點與醫學教育行業相結合,進而不斷改善教學理念、方式和方法,對于應用型、創新型醫學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1]。
大多數的醫學課堂在授課時還是以教材為主,PPT為輔的形式來進行。根據課程的內容來尋找相關資料,再制作成PPT課件以多媒體形式教學。教師備課時可采取不同各醫學內容的特點,來針對性布置。比如:在醫學分子生物學等相關微觀分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一些視頻和動畫。通過播放,學生可以清晰直觀地看到分子生物學的結構和進化過程,使知識的呈現方式更為形象,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而對于解剖學來說,標本稀少以及存儲問題等都會影響到教學質量,所以老師可以運用3D仿真軟件等多媒體技術來模擬解剖過程,將復雜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化。可以看出,隨著未來中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課堂將會融入更多先進的技術,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2]。
近幾年來,像猿輔導、慕課、學而思等網絡開放教育平臺的陸續發展,已經對教育行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中,平臺涉獵學科豐富、便捷的操作、互動性及內容趣味性強等特點廣受大眾喜愛,內容形式包含文本、圖像、動畫、音頻、視頻、仿真軟件等,整合多方資源來擴充教學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大眾,已經改變了現在的教學方式。但網絡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日益增多的網絡課堂,學生容易眼花繚亂,迷失方向。因此相關教育平臺的監管與教師的引導也尤為重要,合理運用激勵政策以及教學成果認證、師生互評等手段來平衡教學。總之,信息化教學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多方面配合[3]。
微信是中國用戶規模最大的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在短短幾年的發展中,其大部分功能模塊已經成熟,拉近了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的距離。建立微信師生交流社區,落實“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鼓勵其理解和消化課堂內容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關注醫療公眾號,獲取相關的學習資源,跟蹤醫學專業動向,為培養“高精尖”性綜合醫學人才提供堅實基礎;鼓勵學生在學習社區中相互討論和回答,及時處理學習中遇到的疑問,對相關學習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在交流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微信平臺的數字功能,例如問卷調查和投票,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高效和方便;同時微信師生交流社區的建立和完善,也給醫學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實效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于合理分配使用時間[4]。
對于醫學教育中的創新管理模式,采取信息化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即豐富了教學途徑,同時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新時代的推動下,各校在信息教學中的不斷摸索探究已然凸顯成效,通過不斷的實踐,高校教師發現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大多是比較單一且枯燥的教學模式,在漫長枯燥的學習中,學生們逐漸失去了對醫學的興趣。因此,相信各類新興技術的融入,可以推動醫學教育不斷向前的腳步,激發求學者的學習興趣,加深醫學知識的記憶。
總之,將來對于醫學人才的需求不在于多,而是精,對于廣大教育從業者,更應該從自身反思,結合當下形式,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引入信息化技術協助學生提高專業水平,為我國醫學事業源源不斷培養“文武雙全”的綜合性人才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