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數學繪本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其實就是包含數學學科知識的故事繪本,通過編導者將數學知識一起融合,使得學生能夠在閱讀數學繪本時就能產生求知欲,在好奇心的帶動下感受所數學繪本表達出的知識,并能對此產生疑問。學生對數學繪本的學習來說有較強的故事性、直觀性、綜合性強等一些特點,符合數學課程教學標準,更重要的是數學繪本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也就有了學習動力,對學生學習數學就產生了催動作用。數學繪本是主要是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出對數學知識、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等詮釋的一種資料。讓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下進行閱讀,巧妙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我著重思考如何將繪本與實際課堂相融合,要讓學生能通過繪本課堂的教學融入到生活中去,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感受數學到數學的魅力。
一、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繪本對課堂的教學價值
小學數學是數學階段最起始的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內,數學課本上的內容知識難度不高,但小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數學的認識明顯缺乏,導致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活動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容易對知識的理解有偏差甚于是理解錯誤的,這都是因為學生認知的局限性導致的。而數學繪本融入教學后,便可以打破這一難題,從而對課堂行成積極的影響,帶動學生的數學思維。
首先數學繪本故事以形象的故事展現數學知識,就已經打破了教材限制,教材中學習新知多半采取的是新舊知識的遷移,而繪本故事的引用可以使得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思考問題時更容易有帶入感,從而在理解問題時就能行成更深刻的印象。其次,繪本故事有著較強的趣味性,更能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數學這一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枯燥的,有了繪本后,在課堂上明顯變得更加活躍,并對后續故事情節的發生有很大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有了學習動力,就能引發學生的思考,才能行成數學思想,進而能夠增強數學教學活動的互動性, 增強課堂教學實踐,對于知識的把握相對來說會更牢固。
二、數學繪本在小學高段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有創造性的進行繪本教學,目前,市場上可以接觸到的數學繪本非常多,種類非常豐富,可以有目的的篩選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繪本,并整理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很多繪本都是涉及多個知識,適合分好學段學段進行學習,比如說可以這樣按照1-2年級、3-4年級、5-6年級把小學階段分為低、中、高段進行分層次的學習,在選取繪本時也要選取和建材相一致的版本,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有效的更加系統的進行閱讀。當然也會有許多的繪本可能不是很貼合教材,那么教師也可以使用繪本中的故事情節來進行情景的創設,使繪本語言更加規范更加豐富,對繪本的知識進行重新整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教材和繪本合二為一。
三、結合數學繪本構建教學情境
繪本具有故事性,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就要立足于繪本故事當中,構建出的教學情境能和教材相對應,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融入進教學情境之中,并讓學生能領悟到其中的知識,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避免學生過度沉浸在故事情節中而不思考故事帶來的啟發,要重于啟發,淡化故事情節,故事情節只不過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連貫課堂活動的一個教學手段。比如在講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中小數點的移動引起數字大小的變化規律這一節課時,就采用了繪本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
小數點的移動引起數字大小變化規律這一課,主要課程目標是明確變化規律,為之后的單位換算做好鋪墊,這一知識點無疑是很枯燥的,對于學生的學習肯定是消極的,這時想到了與繪本相結合的形式。通過《西游記》中唐僧四人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妖精為切入點進行引入,以孫悟空用金箍棒打妖怪為線索,重點在讓學生發現孫悟空金箍棒是如何由小變大的,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就提前將需要學生發現的規律做好伏筆,比如剛開始金箍棒的長度是0.009m,接著慢慢變成0.09m、0.9m、9m,觀察并發現規律,讓學生大膽猜想,金箍棒按照這樣繼續變大會是多長?有效的問題會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有趣。從繪本故事情節的導入,到學生發現規律,最后能將規律靈活應用,完美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并在后期進行練習時,也能通過回憶金箍棒如何變大變小想起規律。就慢慢的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在課中閱讀,辨析中感悟數學思想
有一些繪本故事是和教材比較貼近的,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中閱讀,采用辯論的教學形式來開展教學。比如說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這一單元的等式的性質1和等式的性質2時,在課后問天平的左托盤中有6蘋果,右托盤中有18個梨,現在往右托盤放入2個蘋果后,怎樣操作才能使天平還是平衡的狀態?這一題從等式的性質1入手可以解決,從等式的性質2 入手也可以解決,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并產生激烈的討論。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就需要學生認真觀察努力思考,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并進行總結歸納,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并且思維具有開放性,一定要讓同學們發散思維進行思考,進行激烈的討論后更容易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
五、立足數學繪本實施角色表演
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除了可以使用故事情節外,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來營造出一個全新的學習氛圍,在講簡易方程的解決問題例5時,就采取了表演法來演示相遇問題,相遇問題屬于重點題型,也是學生不容易懂的一種題型。相遇問題最關鍵的就是雙方從開始出發到相遇為止,使用的時間是相同的,通過學生模擬雙方從起點按照各自速度出發,到相遇停止這一過程,使得題目變立體了,學生腦海中容易產生畫面感,并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通過學生反復表演這一過程,不停的有學生頓悟出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就能采用列方程的方法順利解決出相遇問題了。當對典型的問題已經掌握以后,發現學生在做當堂課出現的練習題的速度和準確率都有很大的提升。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將繪本融入課堂是一種大膽的嘗試,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創新方法。數學繪本課是一條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鍛煉了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繪本課堂和傳統課堂活動相比較,更形象,更直觀,更容易引發學生的思考。將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滲透到閱讀或學習的過程中。數學繪本也為學生把數學思維和數學思想相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