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杉
小學階段的美育教育工作至關重要,這一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起點,是學生探索知識的第一個里程碑階段,同時也是受美育影響的啟蒙階段,科學、深入地落實美育教育,才能使美的種子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上扎根、開花、結果。這就需要教師厘清美育的概念和觀念,對于小學階段的美育原則,特別是定位有一個相對清晰的理解,面對小學生的實際,在實踐中靈活和創造性地運用,才能把美育工作做到實處,看到效果。
一、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融入美育的優勢
2009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指出,班主任 “認真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維護班級良好秩序,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營造民主和諧、團結互助、健康向上的集體氛圍。指導班委會和團隊工作。” 可見班主任在班集體生態建設中具有重要的責任和角色優勢。正是因為認識到了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中的這個角色優勢,我就注意從細節入手, 首先從管理策略上重視積極營造團結、和諧、民主、健康、上進的班級體文化環境,關注孩子們在校內外的學習和生活點滴,適時將美育教育落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進入小高階段后,孩子們的各項學習和能力不斷發展,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加,班級事務管理上需要更多自主意識的參與和管理。一段時間內,我感覺到孩子們對班級事務參與性不太積極,管理上缺乏主動。剛好美術課上孩子們合力精心制作了一個“五十班小鎮“立體剪紙作品:小鎮上不同顏色的高樓大廈,櫛次鱗比,錯落有致。大廈窗戶的鏤空剪,栩栩如生,更增強了小鎮的現代感和明快感!小鎮的道路,是大手筆的彩繪海洋、陸地,不得不感嘆五年級的孩子在繪畫藝術和想象上的才能不可小覷!在班級中一放,就是那么具有藝術感染力!看到這個大手筆的作品,我是被震撼到了!而于此同時也想到了現實中班級事務參與和管理積極性的問題,就隨機地組織了一次品評作品的活動。這件作品來自孩子們的合力打造,大家也對五(十)班小鎮的美好十分認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在鎮上創作出的那座樓、那條路!在認同的基礎上,我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五十班小鎮的美好怎么來的?孩子們都覺得是用心畫了,用心剪了!下一個問題,這樣絢麗多彩的小鎮,一個人能創作出來么?有敏銳的孩子馬上悟到了點上:”那是因為這是大家努力的結果!“ 當然,一件藝術品,并非一個人不能完成,但是,對于成果的體驗是不同的!個人的成果和集體成功的體驗的區別就在于集體的成功里有每個人的參與,有每個人的擔當,幸福感是不同的!五年級的孩子不難理解班主任老師的想法,孩子們明白為了現實中五(十)班小鎮的美好,應該更加主動參與和貢獻一些,多承擔一些事情!之后班集體事務管理和分擔的一些悄然變化,雖然不是一下子凸顯出來的,但是我能明顯感覺到孩子們有了更多的參與和擔當意識!這件事情讓我有了更多對美育工作的反思,那就是美育不僅僅止步于藝術課,它更是要靈活貫穿到班集體和學生管理的細小之處,通過小事情、大美育的觀念去扎實做好小學美育的工作。
二、數學班主任的學科美育教育認識和實踐
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認為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他說過:“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因此,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對數學的正向態度和情感的實踐,就是在落實美育的數學學科融入。
這里,教師首先需要從觀念上認識到,小學數學教育中的美育,絕不是美育與小學數學的簡單乘加,而應結合學生實際、學科特點和內容,運用美育的原則,激發學生的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從而引導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實際和特點在于,他們更加熟悉的是身邊的生活。這個階段的孩子們,甚至成年人世界對數學的認識存在著一定刻板定型:數學看上去是枯燥和乏味的,與生活是有距離的,背后的嚴謹和抽象呈現出來的是一張“冷酷”的臉。進入小高階段的數學學習有一定難度后,更是讓孩子們有一種畏難情緒。
建立孩子對數學的正向態度和情感,就要從盡可能引導發現數學的美和在生活應用中的價值出發,產生對數學的價值認同和親近感,從而激發出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人教版四年級學段的《軸對稱圖形》教學章節,是一次非常適合引導孩子們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美的機會!通過仔細研讀現有的教材資料,發現這個章節的內容不但適合直觀展示數學美,更適合引導孩子們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我提前布置了兩組作業,一是類是用剪紙的方法剪出書中的軸對稱圖形或者動手制作軸對稱實物;另一類是通過上網查閱資料,找出屬于軸對稱的歷史建筑以及現實生活應用中的軸對稱實物。兩組作業都要分享軸對稱在生活中的實用好處或者價值!不得不說孩子們的作業精彩紛呈,各具特色!在尋找軸對稱歷史建筑以及現實生活應用中的軸對稱實物作業中,孩子們多數查到了天壇和趙州橋。輝煌宏偉的天壇距今約600年,雄奇壯觀的趙州橋距離今天也有將近1400年的歷史了!孩子們都很感慨這些古老的建筑能夠經歷風雨,屹立到今,多虧了中國古代建造工匠們的不凡技藝,也很認同軸對稱在建筑中起到的穩固作用!
這次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實踐,啟發了孩子們尋找生活中數學美的靈感!數學那種“冷漠”和“枯燥”的表象感受一點點打破開來,孩子們慢慢地建立了一種“生活無處不數學”的親切感!至少他們對數學在生活幕后的溫情和寬厚支撐有了一個形象化的認識,對數學有了一個更加正向態度和情感!至于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荷蘭著名的教育家弗賴登諾爾曾經這樣說,“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相信假以時日,孩子們會在數學學習中會有更多的探索和發現,建立其對數學的價值認同感,從而形成對數學的興趣和持久熱愛!
作為一名兼顧數學學科的小學班主任,多年的一線實踐讓我體會到:班主任老師在小學美育觀念和定位認識上要有一個總體把握,美育不僅僅也不應該限于普遍的藝術教育,所有“美”的事物都可以靈活用于各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中,這就需要班主任教師也同時學會用美育敏感的視角去看待教學和管理。美育不僅僅是一種教育,融美育于細無聲處,更應當是一種職業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