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芳 劉秀梅 李庚娣



摘要:目的:分析精細化護理對胃癌腹腔鏡手術患者手術效果、生命體征、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方法:納入惠東縣人民醫院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2例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31例,均開展圍術期常規護理,研究組同時開展精細化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效果、生命體征、術后胃腸功能。結果:研究組手術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2 h體溫、心率、平均動脈壓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首次排氣、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精細化護理應用于胃癌腹腔鏡手術患者,有助于提升手術效果,穩定術后早期生命體征,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改善。
關鍵詞:胃癌;腹腔鏡手術;精細化護理;生命體征;胃腸功能
胃癌是一種發生于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復雜,現階段普遍認為與飲食結構不當、飲食不規律、幽門螺桿菌持續感染、精神心理壓力大等因素有關,近年來全球發病率呈升高趨勢[1~2]。本病的發生存在一定性別差異,男性發病率較高。腹腔鏡手術是現階段胃癌治療的常用術式,通過內窺鏡進行病灶組織、血管神經結構及解剖平面的識別與觀察,于微創條件下進行病灶切割與止血,有利于充分切除病灶并清掃淋巴結,減輕手術創傷,改善預后效果[3~4]。精細化護理是一種強調護理教育、質量、管理等多環節關聯促進的護理模式。本研究分析精細化護理對胃癌腹腔鏡手術患者手術效果,生命體征,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惠東縣人民醫院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2例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31例。研究組男20例,女11例;年齡43~72歲,平均(55.58±10.28)歲;胃癌病程1~8年,平均(3.75±1.02)年。對照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41~73歲,平均(55.28±9.73)歲,胃癌病程1~9年,平均(3.85±1.97)年。
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標準。
1.2 入組標準
1.2.1 納入標準
入院后經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活檢確診為胃癌;符合腹腔鏡手術指征;認知功能正常;未發生轉移。
1.2.2 排除標準
無法耐受手術治療;既往接受過胸腹部手術;合并慢性疼痛;嚴重貧血;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合并嚴重感染性病變;術后并發重度感染、肺栓塞、心力衰竭等。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開展圍術期常規護理干預。術前須做好胃癌、腹腔鏡手術相關的健康宣教,對患者及家屬存在疑慮的地方進行耐心解答;對患者病變情況、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護與記錄;保持病室清潔通風,做好空氣及病室物品的清潔消毒,定期更換床單被褥;完善圍術期飲食指導,同時協助患者保持適宜舒適體位;術后做好吸痰、抗感染等護理。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精細化護理。(1)術前護理。結合患者的病歷資料、手術方案等開展健康教育,借助多媒體資料開展一對一護理指導,提升患者對手術的認知度。術前開展腹式呼吸訓練,具體做法雙手交疊置于腹部,用鼻部緩慢吸氣至最大肺容量,雙手感覺腹部鼓出,后緩慢經鼻呼氣,腹部逐漸收緊,練習3~5次后休息1 min,每次開展25~35次的練習,每天2次。須向患者介紹開展術前呼吸訓練的主要目的,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對存在緊張焦慮情緒的患者需要加強心理護理,幫助患者以較為放松積極的心態面對手術。(2)術中護理。患者術中采用液體保溫措施干預,同時采用恒溫毯進行保溫,緩解患者心血管負擔,同時降低患者生理應激反應。(3)術后護理。引流護理:術后留置引流管者,須嚴密進行切口的觀察與定期換藥處理,同時重視引流液性質、引流量等觀察,間隔1 h左右進行一次導管擠壓預防引流管堵塞,遵醫囑盡早移除引流管,便于患者進行早期的離床活動。康復訓練:結合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及機體耐受能力進行康復訓練,術后當天,待患者生命體征恢復穩定后,即為患者在四肢按摩處理,促進血液循環,同時囑患者進行平臥位狀態下雙腿自行活動,如抬腿、腿部外展內收等,腿部活動過程中須保持腹部收緊,活動3~5 min。適當搖高床頭,控制在20°~30°,囑患者進行腹式深呼吸練習,方法同術前,練習10~15次,每天3次。飲食干預:術后首日囑患者咀嚼口香糖,分次飲用250 ml左右的溫開水,術后24 h開始恢復全流質飲食,以清淡、高蛋白為宜,進食量循序漸進增加,視進食量及營養補充情況開展腸外營養支持,改善機體營養狀況,提升免疫功能與耐受能力。離床活動訓練:患者開展離床活動后,鼓勵患者手扶前壁欄桿活動,逐步增加活動量,以患者不感疲累為宜。
1.4 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圍術期情況進行手術效果評估,手術順利開展,圍術期未見并發癥發生為優,圍術期發生不良事件或并發癥,但均為輕癥,未對手術及術后康復造成影響為良,否則為差。于術前、術后2 h測定患者體溫、心率、平均動脈壓等生命體征指標。術后首次排氣、排便時間評估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手術效果對比
研究組手術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生命體征指標對比
研究組術后2 h體溫、心率、平均動脈壓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3F03F41F-D38C-452B-95F8-B698775F8B79
2.3 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研究組術后首次排氣、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胃癌是全球范圍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居于惡性腫瘤第三位,我國受人口基數的影響,胃癌新增病例與死亡病例均處于較高水平[5~6]。臨床針對本病的治療以根治性手術切除為主,胃的解剖結構復雜,毗鄰淋巴管、血管豐富,因而手術操作復雜度較高,常規開腹手術較難獲得滿意的淋巴清掃效果[7]。腹腔鏡手術借助內窺鏡進行病灶組織及各解剖層次的觀察,為病灶完整切除提供更為完整的術野,且能夠在降低對毗鄰臟器組織損傷的基礎上完成淋巴結徹底清掃,改善手術及預后效果[8]。
精細化護理是基于以人為本醫學理念與整體護理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強調護理服務各個環節的關聯、促進與協調,能夠有效提升護理服務的規范性與科學化[9],降低圍術期應激反應風險、減小創傷,在微創手術患者圍術期應用價值突出,能夠有效實現多學科的協作,提升手術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優良率高于對照組,精細化護理中重視術前呼吸訓練與心理干預,幫助患者以更好的身心狀態接受手術,術后完善引流、康復等護理,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從而提升手術效果。研究組術后2 h體溫、心率、平均動脈壓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精細化護理通過術前訓練與心理干預,術中保溫能夠提升患者生命體征的穩定性。研究組術后首次排氣與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精細化護理在術后管理中開展飲食干預與離床訓練,有助于促進早期胃腸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應用于胃癌腹腔鏡手術患者中,在提升手術效果、提升圍術期生命體征穩定性、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方面價值突出,值得開展應用。
參考文獻
[1]徐冬冬,王大廣,所劍等.胃癌患者血清 VEGF-C、VEGF-D 濃度水平與淋巴結轉移狀態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21(3):492-493.
[2]程霞.消瘤湯聯合FOLFOX6化療方案對進展期胃癌患者術后血清VEGF水平及生存率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19):3566-3567.
[3]潘峻濤.腹腔鏡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與開腹手術效果的比較分析[J].當代醫學,2020,26(23):110-112.
[4]宋興超,路要武,吳超,等.ERAS對全腹腔鏡遠端胃癌D2根治術患者應激反應、生命體征及細胞免疫的影響[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9,28(8):1031-1036.
[5]Bray F,Ferlay J,Soerjomataram I,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18,68(6):394-424.
[6]陳萬青,鄭榮壽,張思維,等.2012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6,25(1):1-8.
[7]哈姆.微創胃癌根治術中應用手術室護理干預的具體價值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8,25(S2):205-206.
[8]蔣立昀.全程優質護理用于胃癌患者內鏡黏膜切除術后早期的效果及其對并發癥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S1):239-241.
[9]沈婷,蔣玲,朱月琴,等.基于精細化護理構建危重新生兒亞專科護理小組及評價[J].護理管理雜志,2021,21(2):136-140.3F03F41F-D38C-452B-95F8-B698775F8B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