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紅,趙海燕
(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人民醫院,河北 邢臺)
剖宮產是臨床醫學中幫助產婦順利娩出的重要助產措施,其通過打開產婦腹部以及子宮,使難產產婦順利娩出嬰兒。但在大量臨床治療中發現,剖宮產手術的應用會對產婦、新生兒的性命以及健康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傷,其中以產婦術中大出血癥狀極為常見。術中大出血癥狀的發生會導致產婦出現失血性休克等并發癥,以此危及產婦性命[1-3]。隨著我國妊娠率的提高,臨床剖宮產應用效率與日俱增,本文通過對改良式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展開研究分析,意在為降低產婦剖宮產術中大出血發生率提出可行性方案。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行剖宮產治療的產婦200 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兩組產婦各100 例,其中研究組產婦年齡25~40 歲,平均(32.4±2.9)歲,平均體重(53.6±7.9)kg。對比組產婦年齡25~40 歲,平均(32.5±3.2)歲,平均體重(54.1±8.2)kg。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對比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兩組產婦均符合剖宮產治療標準;(2)兩組產婦及其家屬均知曉此次實驗研究的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其他臟器疾病產婦;(2)排除合并其他循環系統疾病產婦;(3)排除合并血液動力學疾病產婦。
研究組行改良式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術前給予患者子宮按摩、注射縮宮素20 U 等,隨后對產婦行預測實驗,用手固定子宮并向下擠壓,觀察患者具體出血量。術中采用可吸收1 號線于子宮切口右下緣3 cm 處垂直行針,經宮腔至切口上緣3 cm 處出針,將線放置宮底處并縫合2 針,隨后于子宮漿膜層固定,并在右宮角縫合1 針,將線由宮底至后壁垂直繞進,在前壁3 cm 處縫合2 針,并在反向對應部位行針,經宮腔于左后側3 cm 出針,隨后按照右側縫合方法縫合左側。對比組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治療,術前準備措施參考研究組,術中將子宮沿下段橫切口3 cm 處提拉,觸及子宮動脈,下推膀胱,隨后使用1 號可吸收線自前段進針,反向對應位置出針,對其子宮肌層行全層縫合,最后于無血管區穿過并打結,另一側處理方法參考上述。
觀察兩組產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等指標,相應指標嚴格參考臨床資料,確保數據統計的準確性。觀察兩組產婦臨床療效,臨床療效按照術中子宮收縮情況、術中出血量以及尿量和生命體征等指標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并最終統計兩組產婦治療總有效率。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具體對比數據見下表1,兩組產婦經過不同治療后統計得知,研究組產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等指標均低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產婦手術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產婦手術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研究組 100 841.6±208.9 51.3±10.6對比組 100 1039.4±261.5 69.3±14.7 t 5.909 9.932 P 0.001 0.001
具體對比數據見下表2,兩組產婦經過不同治療后統計得知,研究組產婦臨床治療顯效率、有效率以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臨床治療無效率低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產婦臨床療效對比[n(%)]
剖宮產作為產科常見的手術,由于其需要行刀切開子宮并剝離胎盤,因此接受剖宮產產婦的術中出血量往往大于自然分娩的產婦。大量的出血癥狀會導致產婦術后生活質量、康復效率大幅度降低,同時還易誘發多種風險因素,導致并發癥的發生,甚至危及產婦性命。因此需要在產婦剖宮產術中采用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此降低產婦術中出血量[4-5]。
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是應用在產科剖宮產預防產婦術中術后大出血的重要措施,其雖然能降低產婦術中出血量,但在大量臨床應用中發現,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的應用,其手術時間長,且不利于產婦順利娩出后康復效率的提升,部分產婦還會出現宮縮乏力性的術后大出血癥狀[6-7]。
改良式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是通過在產婦剖宮產中以背帶式縫合子宮,此手術應用不易對產婦造成其他影響,是臨床治療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產后出血癥狀的主要措施,產婦經過治療后能最大程度的保留生育能力,降低其子宮切除率。改良式子宮背帶式縫合術作用原理在于可基于不同產婦減少其盆腔的動脈壓,在產婦子宮壁發揮擠壓效果,以此降低產婦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其能有效地刺激子宮肌層,使其血竇關閉,最終達到止血、預防出血等目的。此外,改良式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相比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具有安全性、操作簡單等優點,臨床應用價值更高[8-10]。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行改良式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的研究組產婦,其臨床療效、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優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改良式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的應用,在剖宮產治療中有效地降低了產婦術中大出血的發生概率,產婦接受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得到有效控制,以此降低醫療事故發生率,進一步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因此,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