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風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人民醫院,湖北 十堰)
長骨又被稱為管狀骨,其骨骼是屬于中空且呈長管狀;長骨骨折常常發生于四肢,由于骨結構被破壞,使患者出現骨干疼痛導致運動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正常行動[1]。長骨骨折的發生原因通常有兩種,其一是因巨大的外力作用于骨骼某一處部位上,由于患者的骨干中空且較脆弱,導致骨骼承受不住強大的外力出現骨折,主要有車禍、摔傷等[2]。另一情況則是由于骨骼內部疾病發生影響骨骼密度,出現骨質疏松、骨骼較脆等情況,受到輕微外力影響便可能出現骨折情況,通常在患者長時間的提重物或不小心碰撞時發生[3]。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運用于骨科手術治療中,帶鎖髓內釘治療的使用也較為廣泛,且該治療方式能夠減少患者感染情況,提高手術成功率[4]。本文就此手術方式對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做了以下研究,現報道如下。
抽取我院2018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收治的42 例新鮮四肢長骨干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1 例;在觀察組中,男16 例,女5 例,年齡22~65 歲,平均(43.21±5.36)歲;在對照組中,男15 例,女6例,年齡23~67 歲,平均(44.19±5.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于我院進行治療的新鮮四肢長骨干骨折;②患者符合新鮮四肢長骨干骨折判斷標準。
排除標準:存在認知障礙或者在治療中配合度低的患者。
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慎重研究決定并予以批準,并對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義進行充分說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屬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參與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進行單側外固定支架治療。
觀察組則使用帶鎖髓內釘治療方式治療,具體如下:針對患者的骨折位置不同,采取最有效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①肱骨骨折:首先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對患者進行臂叢麻醉,在喙肩弓至肱骨大結節處行一4 cm 切口,用骨錐將髓腔打開,閉合復位后進行擴髓。在擴髓過程中要盡量選擇合適的力度進行,減少對周圍骨質的影響;當釘入骨髓出現困難時,要重新進行置釘,將髓內釘置于患者骨折處遠端。②股骨骨折:此種骨折患者,切口選擇在膝蓋中間;將骨韌帶垂直劈開并固定;髓內釘鎖定近端骨折位,若出現髓腔狹窄,應先擴髓;術后1~2 d 可進行適量的鍛煉。③脛骨骨折:對于此類骨折患者,應采用牽引床進行閉合復位手術,復位完成后,使用帶鎖髓內釘固定在患者骨折遠端處。術后,給予兩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肢體康復訓練。
①對比兩組治療效果:顯效- 治療后愈合效果較好;有效-愈合效果好但伴隨輕微并發癥;無效-愈合效果較差伴有嚴重并發癥發生。②對比兩組不良情況發生率,其中包括疼痛、關節粘連、感染。③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術后疼痛進行評分,10 分為滿分,分數越低,疼痛感越輕。④對比兩組骨折愈合與總住院時間。
采用SPSS 19.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和χ2表示及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和t表示及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從治療效果來看,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對比[n(%)]
從不良情況發生率來看,觀察組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不良情況發生率對比[n(%)]
兩組治療前疼痛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疼痛評分對比(±s, 分)

表3 治療前后疼痛評分對比(±s, 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1 5.42±1.69 2.33±1.30對照組 21 5.33±1.60 4.26±1.65 t 0.177 4.210 P 0.860 0.000
觀察組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新鮮四肢長骨干骨折常常是因受到外力作用引起的骨折,四肢長骨主要指的是上臂、前臂、大腿等部位骨頭,包括肱骨、脛骨、股骨等,一般此類骨頭發生骨折后,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例如:手臂骨折會使患者無法進行手部活動,腿部骨折會使患者無法正常行走,所以此類骨折都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5-6]。骨折愈合是一個非常復雜且時間較長的過程,骨折約14 d 后,骨樣組織中會不斷有鈣鹽沉積現象出現,時間延長會形成更加堅固的組織于骨折部分連接,通過長時間的恢復逐漸使骨組織恢復到原本樣子,但患者的年齡也是骨折愈合時間的一大影響因素,小兒由于骨頭發育還不完全,多發生青枝骨折,愈合時間會比成人快;老年患者由于年齡較大且出現骨質疏松,愈合時間較其他人群慢[7]。
表4 骨折愈合與總住院時間對比(±s)

表4 骨折愈合與總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 n 總住院時間(d) 愈合時間(周)觀察組 21 11.95±2.19 14.32±3.22對照組 21 15.22±2.95 20.12±4.25 t 4.079 4.985 P 0.000 0.000
根據許杰等[8]研究表明,常規的手術固定方式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增加患者的疼痛感,且在骨骼愈合過程中所需時間較長,易因不安全因素產生從而影響患者的骨骼愈合效果,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隨著髓內釘治療的發展越來越成熟,且此類治療方式技能保護患者的骨組織,將髓內釘釘在患者的骨折組織之間,增強骨折部位穩定性,此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還能減輕患者因手術帶來的疼痛感,對患者傷口愈合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所以更多的患者選擇此類方式來治療骨折,特別是因某種原因造成極其嚴重的粉碎性骨折患者,此種手術方式是促進骨頭恢復極有效的治療方式,此觀點與本文結論一致。因此我們認為,對比常規單側外固定支架治療方式,帶鎖髓內釘的治療效果更優,能夠通過最小的創口給予患者更優的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從治療效果來看,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此方式能夠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治療后情況恢復較好的患者更多;從不良情況發生率來看,觀察組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此方式能夠減少術中可能因不安全因素引起的危險情況,提高手術安全性;兩組治療前疼痛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此方式對減輕患者疼痛感有一定的優勢;觀察組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此方式縮短了患者的骨骼愈合時間,減少患者住院的費用,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使用帶鎖髓內釘治療能夠提高患者骨骼恢復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