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源,侯雅楠
(新疆軍區總醫院 口腔科,新疆 烏魯木齊)
牙周病是發生在牙支持組織的疾病,牙周組織包括牙骨質、牙周韌帶、牙槽骨等,而患上牙周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牙齦或牙周組織發生炎癥所致的。目前,臨床上一般選用手術治療的方式消除炎癥,促進牙周組織再生[1-3]。本次研究結合以往牙周病治療案例決定選用單獨引導組織再生術和在此基礎上加入牙內骨內種植聯合治療,同時探究聯合治療和單獨治療的臨床療效,以尋求治療效果更佳的手術治療方法。
抽取某院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牙周病者參與研究調查,并將其中的62 例隨機分為研究組(31 例)和參照組(31 例)。其中參照組中男18 例,女13 例,年齡35~66 歲,平均(53.68±5.27)歲,MD Ⅱ度22 例;研究組男17 例,女14例,年齡36~68 歲,平均(54.12±6.03)歲,MD Ⅱ度23 例。
參照組和研究組開展治療前,先行1 個療程的基礎治療,保持口腔衛生,并在牙周病患者準備手術前1 d 服用3 mg/d地塞米松,分2 次服用,口服形式,之后再用氯己定漱口。
參照組引導組織再生術:在患牙唇側作梯形切口,手術前需保留牙齦乳頭,確保跟面平整,清除牙石、炎性肉芽。將手術部位仔細清洗后,在牙周缺損部位放入Bio-Oss 骨粉,再保持力度按壓放入的頰舌。分離頰側齦瓣至齦頰溝位置,再對齦瓣做復位處理。在確保膠原膜完好的覆蓋后縫合,待手術結束1 周后去除塞治劑,不必再做冠修復[4-6]。手術結束1周后服用抗生素,保持6~8 次/d 的術口頻率,堅持2 周以上,手術結束2 周后需一直使用軟毛牙刷刷非手術位置。
研究組牙內骨內種植+ 引導組織再生術:行再生術前先對牙周病患者無活力的牙髓牙行拔髓預備根管,封藥。再生術與參照組操作一致。選用麻花鉆低速制備釘道至根尖外1 cm 處,再做生理鹽水沖洗處理,避免被高熱量燙傷,期間需確保釘道處與髓孔處于一條直線,止血的同時確保骨髓干燥。種植釘一般經手柄擰入釘道,擰入深度控制在根尖外牙槽骨1 cm 處,之后用充糊劑填充完后,立即將根管封閉,并將根管口處的種植釘切除,用光敏樹脂做填充處理[7]。
參照《牙周病診療指南》制定標準:①MD(牙齒松動度)Ⅱ度以上:經有效治療后,牙周病患者的牙齒松動度依然在Ⅱ度以上,牙周袋≥4 mm。②PAL(牙周附著水平)、PD(牙周袋探診深度)。③依據牙周病患者牙齒的改善情況評估臨床療效。顯效:牙周腫痛、牙齦出血、牙周炎癥等癥狀完全消失;有效:前述癥狀有所緩解;無效:前述癥狀繼續加重。④GOHAI(口腔健康生活質量):選用口腔健康生活質量評價指數判定:心理功能(4 條目)、行為影響(2 條目)、口腔生理功能(3 條目)、疼痛與不適(3 條目),各個條目分值均有0分、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分值與口腔質量呈反比。
參照組和研究組的口腔健康生活質量相比,心理功能、行為影響、口腔生理功能、疼痛與不適等指標評分更低的是研究組,與參照組的高分值形成鮮明對比,詳見表1。
表1 GOHAI 指標評分(±s, 分)

表1 GOHAI 指標評分(±s, 分)
組別 例數 行為影響 口腔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疼痛與不適研究組 31 4.01±0.48 6.32±0.95 8.71±0.85 7.02±0.84參照組 31 5.10±0.97 7.38±1.30 10.23±1.41 8.36±1.02 t 5.607 3.665 5.140 5.646 P 0.000 0.000 0.000 0.000
經有效治療后發現,兩組牙周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總有效率更高的明顯是研究組,兩組的臨床療效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臨床療效(n, %)
經聯合治療和單獨治療后的相關指標比較,牙周袋探診深度和牙周附著水平在治療前差異較小,但在治療后,兩項指標均有所下降,相比于治療前,下降幅度較大的是研究組,牙齒松動度Ⅱ度以上例數比較,參照組的例數遠高于研究組,兩組的兩項指標和牙齒松動度明顯存在差異性,詳見表3。
牙周病是常見的口腔疾病,影響著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手術治療措施任由牙周病繼續發展至中度或重度,此時就不只是影響口腔衛生,而是直接影響牙周病患者的語言和禁食等功能,嚴重情況還有可能引起牙周組織壞死或癌變,危及患者生命。本次研究針對牙周病的臨床癥狀(牙齦出血、移位、牙松動、咀嚼無力、疼痛等)預備選用引導組織再生術單獨治療和聯合牙內骨內種植進行治療,以達到消除炎癥癥狀,使牙周組織再生的目的[8]。引導組織再生術有促進新骨形成的作用,但依然存在術后感染問題,因此增加了安全風險,而聯合牙內骨內種植后,借助主流性的種植系統,可有效改善在選擇膜上的問題,使得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健康質量的手術安全性有所提高。本次研究將牙內骨內種植聯合引導組織再生術治療和單獨選用引導組織再生術治療牙周病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依據對比結果可知,經聯合治療和單獨治療后的相關指標比較,牙周袋探診深度和牙周附著水平在治療前差異較小,但在治療后,兩項指標均有所下降,相比于治療前,下降幅度較大的是研究組,牙齒松動度Ⅱ度以上例數比較,參照組的例數遠高于研究組,兩組的兩項指標和牙齒松動度明顯存在差異性;經有效治療后發現,兩組牙周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總有效率更高的明顯是研究組,參照組的顯效率及有效率均低于研究組,兩組的臨床療效具有對比意義;參照組和研究組的口腔健康生活質量相比,心理功能、行為影響、口腔生理功能、疼痛與不適等指標評分更低的是研究組,與參照組的高分值形成鮮明對比及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PD、PAL、MD 指標[±s, n(%)]
綜上所述,牙周病患者選用牙內骨內種植聯合引導組織再生術實行相應治療,可有效改善牙周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口腔健康狀況,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牙周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