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洪
【摘要】跳繩活動之所以被人們視作理想的健身方式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夠促進身體力量、速度、耐力、爆發力、協調性和身體控制能力的全面發展,從而達到全面增強體質健康的目的,小學生也不例外。為此,如何做到跳繩活動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高效實施?這一課題值得每一位體育教師深入思考。本文以此為課題展開深入研究,并結合實際教學案例進行說明,希望廣大小學體育教師能夠從中加以借鑒。
【關鍵詞】跳繩;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一、跳繩活動在促進小學生體質健康發展中的優勢所在
結合“跳繩”的基本動作要領可以看出,跳繩運動不僅要求肢體的高度協調,同時還在核心力量、小腿爆發力、起跳速度等方面有著極高的要求,積極參與跳繩活動勢必會促進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小學生正處于各項身體素質發展的萌芽階段,有效開展跳繩活動顯然能夠增強上述身體素質,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自然會因積極參與該項活動得到不斷提升。
二、學校體育課堂教學高效實施跳繩活動的路徑
1.以游戲情境為先導,激發學生跳繩活動的參與興趣
毋庸置疑,學生參與任何一項體育活動必須都要有濃厚的興趣作為支撐,跳繩活動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高效實施跳繩活動就必須將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放在第一位,而合理創設游戲情境顯然會助其達成目的。以《小籃球行進間運球》教學為例,在宣布上課后,教師的首要任務并不是向學生宣布課堂常規和課堂任務,而是先要以一個趣味問題為導入,引出一個與本課相關的趣味小游戲,即“同學們有誰經常參與籃球運動?籃球運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由于學生在籃球運動方面并不陌生,所以或多或少地都會有一些想法,如,“跑的要快”“投籃要準”“跳的要高”等等。教師在聽取學生的觀點后,要以肯定的語態去評價學生的想法,隨后向學生引出有一項活動,且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將其變為現實,進而引出課前所設計的“趣味跳繩游戲”。在宣布規則并有效實施后(一分鐘計數賽),教師要向學生明確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學生也因此就會體會到跳繩活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進而導入本課的主題,游戲情境的創設也就此完成。這一過程既讓學生體會到了跳繩活動的重要性,同時,將學生參與跳繩活動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跳繩活動在課堂準備部分實施的高效性也得以充分體現。
2.以趣味競賽為依托,強調跳繩活動與教學內容的兼容性
眾所周知,“基本部分”作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核心階段,是課堂一切教學成果產生的載體,因而每一位教師為了確保課堂教學質量都會將其視為課堂教學的關鍵。為此,在探索高效實施跳繩活動的路徑中,勢必要將該階段作為核心所在。其間,以趣味競賽為依托,強調跳繩活動與教學內容的兼容性無疑是明智之選。例如,在水平三《快速跑》的“動作分解與示范”環節,教師要以師生互動的方式,將“抬腿高度”“腳尖朝向”“腳著地的部位”“身體重心”“步頻與步幅”進行精確地講解與示范,同時還要向學生明確跳繩活動所起到的作用。在此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兩兩相對進行動作模仿,在相互找出錯誤動作之時幫助同伴及時改正,讓學生能夠成為真正的“示范員”和“指導員”。在進入“隨堂練習”環節后,教師要將跳繩活動融入進來,以趣味競賽的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高速運動的同時完成跳繩動作。其間,既可以是個人競速賽,也可以是團隊爭先賽,用時最短、出錯頻率最低的個人或團隊則為獲勝方。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體現出了新知識與新技能學習的趣味性,同時還做到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長期保持,跳繩活動與教學內容也保持了高度兼容,課堂基本部分跳繩活動實施的高效性自然不言而喻,學生速度、爆發力、協調性等多方面身體素質也得到了理想的發展空間。
3.以師生互評為保證,指導學生養成參與跳繩活動良好習慣
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出發,“結束部分”是最后一個階段。這一過程不僅是學生放松肢體的過程,也是了解學習成果與狀態的過程,更是教師指導學生養成參與跳繩活動良好習慣,以及了解學生學習需要的過程。因此,在高效實施跳繩活動的路徑構建中,必須將這一教學階段視為重中之重,而通過師生互評的方式來進行勢必會有理想效果呈現。以《跳躍》教學為例,在進入課堂結束部分之后,教師先要引導學生能夠說出“單腳和雙腳跳”的基本動作要領,并且還要引導學生說出課堂中跳繩活動的開展方式。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作出補充,并將跳繩活動的重要意義再次向學生表明,確保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本課所學的“跳躍”技術動作結構,同時,還能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跳繩活動在增強各方面身體素質中的作用。隨后,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課上基本動作學習和跳繩活動參與的成果與狀態做出客觀點評,點評的語言要以肯定和建議為主,確保學生能夠從中意識到哪些基本動作要領掌握的普遍較好,哪一個動作要領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跳繩活動參與的狀態究竟如何,并隨之附上課后鞏固與練習的方案,進而讓學生養成鞏固技術動作和積極參與跳繩活動的良好習慣。最后,教師要將課堂所剩余的時間再一次歸還于學生,讓學生針對跳繩活動的開展方式,以及新技術動作學習的具體細節說出內心真實的感受和建議。這些顯然都是促進學生養成參與跳繩活動良好習慣的必要條件,更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能夠為有效調整后期的教學方案提供重要依據。
綜合以上論述觀點不難發現,跳繩活動是促進小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學校體育教學活動中顯然要作為一項重要的輔助工具,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為此,教師不僅要在課堂各個階段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同時還要做到教學內容和手段的高度適用,由此才能實現學校體育課堂教學高效實施跳繩活動。對此,不斷深化上述觀點自然成為廣大小學體育教師實踐與研究的重點所在,更是全面體育課堂全面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法寶”。
參考文獻:
[1]廖磊.在中小學開展花樣跳繩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5(21).
[2]朱藝.跳繩運動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4(36).
[3]趙瑞.淺談跳繩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