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有源
時代在發展,新的技術要素和生產工具往往會給媒介和受眾帶來新的傳播方式和綜合體驗。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曲協主席姜昆就說過,“信息革命改變了當今社會許多方面,最主要的改變在于,人與人的連接改變了,信息傳導的方式也改變了。”就文藝界而言,一方面,文藝形式可以在新技術的助力下,讓表現手法和呈現形式更具有侵染力和代入感,最終使自身顯得更加生動真實。另一方面,新技術的下沉會在相當程度上削平授受之間的高低差,甚至混同兩者之間的身份識別信息。與給藝術本身帶來的提升相比,新技術帶來的沉降和擴散作用更值得重視,這可能會給藝術世界帶來一場文化觀覽和審美體驗的變革,而文藝界無法拒絕,只能接受——一如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所言,“風會熄滅蠟燭,卻也能使火越燒越旺。”
相較于其他姊妹藝術,曲藝憑借“船小好掉頭”的藝術特質,應該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種藝術賴以生存發展的空間結構往往會賦予藝術獨特的氣質。如我們在討論曲藝表演場所時,總避不開勾欄瓦舍和茶館酒肆。據《東京夢華錄·東角樓街巷》所載:“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余座。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自丁先現、王團子、張七圣輩,后來可有人于此作場。瓦中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博、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可以想象,與“貨藥、賣卦、喝故衣、探博、飲食、剃剪、紙畫”者同處一地而展現自身的曲藝藝術,天然就會帶有相當程度的市井味道和煙火氣息。這種特質是曲藝藝術能夠貼近生活、增加受眾黏性的重要倚仗。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的味道也不止步于現實而在網絡中綻放出了不一樣的煙火。由線下而線上,生活空間的立體化轉彎可能會讓部分仍把“深入生活”的概念停留在現實的曲藝從業者閃一下腰。
2020年年中時,有兩位朋友約我一聚,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后,他們興致勃勃地向我介紹了賀州市昭平縣一位網紅,并問我是否熟悉,我卻一頭霧水。后來做了點功課,我對這位網紅有了一定的了解——雖然據傳只有初中文化,但粉絲數量相當可觀。抖音視頻的點擊量常年穩定在10萬多。賀州市交警支隊甚至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都想邀請他拍攝相關方面的短視頻以加強普法宣傳力度,而我則有些蒙圈。
雖然同大家一樣,“睡覺之前,再看一眼;睡醒之后,手指一抖”成了我的基本操作,但在好玩有趣之外,我始終覺得短視頻信息還是一鍋亂燉的大雜燴,玉石珠礫混雜,套路還不少,淺嘗輒止即可,深入探討卻大可不必。但回想兩位友人當時眉飛色舞的情態,又把那位網紅的短視頻翻出來看看,我突然有了一番思考:如何真正把短視頻利用起來,以供曲藝縱橫馳騁。
“曲藝在新時代繁榮發展”“曲藝在新時代需要新的發展”,兩種似乎有些矛盾的態勢在曲藝身上并存。從傳統藝術角度來說,曲藝各方面確實在穩步發展。創作方面,不忘初心,始終堅持在火熱的生活中提煉紅色教育、改革開放、反腐倡廉、道德模范、感恩勸世、移風易俗等正能量題材成為了大家的共識;表演方面,在堅守曲藝藝術本真的基礎上如何適度提升表現力也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傳承方面,在中國曲協的團結引領下,曲藝學科建設成果不斷,對老一輩藝術家成就的發掘整理工作也在不斷進行。
但在努力之后放眼于外界,部分曲藝工作者可能總有一種一拳打在空處的感覺。花費偌大心力創作出的作品總聽不到受眾更多的叫好聲,而網絡平臺上一段看起來可能“就那樣”的短視頻,可能就會有成千上萬的點贊和數量不等的打賞。兩相比較,就不能不讓人對“曲藝在新時代需要新的發展”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在作為整體藝術形式呈現給受眾的同時,曲藝的各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不是也具有衍化發展的可能。

包袱是相聲的基本構成單元和“笑果”的具體表現形式,但影響已不局限于相聲藝術之內。當前搞笑短視頻中,不少都有“番”“抖”包袱的影子。而相聲包袱小巧精煉、諧趣橫生、意韻十足的特點,天然就能成為短視頻的腳本。這其實就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參考。如果說單獨把包袱拿出來可能會破壞相聲的整體結構,甚至讓相聲落入短視頻的“碎紙機”,被“搞笑”稀釋,在受眾心中留下“相聲=搞笑”的片面印象,最終導致相聲藝術結構的消減甚至撕裂,模糊相聲藝術“說書唱戲勸人方”的底色。那把曲藝作品文本整個提出,化用為其他藝術形式的腳本或者短視頻的基礎文本,應該是可行的——《快樂驛站》的系列作品就做了這樣的嘗試。
以《虎口遐想》為例,雖然已過去多年,但虎的姿態與人的囧境一直被老觀眾津津樂道。如果能夠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將文本進一步“活化”,在不影響演員“說口”的情況下,把虎與人的對峙場景用真實立體的畫面呈現出來,不僅可以顯著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給觀眾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更能為廣大受眾創造出新的藝術體驗,有效增加經典作品在青少年受眾中的知名度,何樂而不為?
據此推衍,其他曲藝曲種也可以借助短視頻,把精彩的故事情節立體化再現。甚至可以充分重視利用虛擬現實的代入感,讓受眾真正沉浸到作品的表現場景中,在《重整河山待后生》的鼓點中體會駱玉笙先生的心境,或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韻味中感受那個火熱的年代。
在眾多的短視頻平臺中,抖音的影響力較大。雖然問世還不到5年,但發展極為迅速。在央視舉辦的“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活動上,抖音名列“十大年度榜樣品牌”之中。雖然目前社會上對抖音平臺上繁亂復雜的內容頻有微詞,甚至有人認為它帶來了一種有毒的“蔓延效應”,讓空閑時間日益碎片化。但平臺只是平臺,如果相關從業者能夠嚴于律己,用精良的作品傳播正能量,那平臺上自然會出現“眾正盈朝”的規模效應。而以“說書唱戲勸人方”為核心的曲藝,更不應該缺席。
很多人在看過湖南省曲協主席大兵的抖音短視頻后都會發問:“大兵的作品大都是揭露真相,這是不是曲藝的主要特點?”我則認為,任何藝術作品的創作,都注重發掘生活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力量,曲藝更具優越性,相聲、小品尤其如此。
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的耿波教授對曲藝直播有更為精準的評價,他說:“曲藝直播不僅是換了載體的媒體呈現,當曲藝進入直播后,它要求曲藝突破以作品為中心的呈現形態,從作品擴展到生活,將生活中的曲藝呈現給我們,這是直播的最大魅力。”我每每看到朋友圈發來的路人慷慨解囊幫扶貧困者的短視頻時,總會感動不已。如果在這視頻前后附上曲藝唱段或道白,揉入曲藝的表演方式,那不就能變出一個很好的作品么?或許有人會說,這類視頻只是作秀,但我認為,哪怕是作秀,這也表現出人們對善良的美好期望,本質上仍然是對人間之愛的深刻反映,是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生動表達,與曲藝的本質追求并不矛盾。這同時也可以提醒曲藝從業者,即便是在短視頻平臺上,堅持以作品為中心,堅持呈現生活中的“美”,牢牢抓住曲藝中的“魂”,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為了創作、生產出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的曲藝短視頻,我個人建議,曲藝從業者應該注意以下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1:發時代強音
民族在振興,國家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民在前進。堅持守正創新,是時代主旋律的必然要求,曲藝工作者必須說好中國故事,抖出時代最強音。
關鍵詞2:報社會佳音
快時代需要慢思考,曲藝工作者不能在追名逐利中迷失自己,必須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水磨工夫,沉下心來用心構建宏大敘事體系或微觀表達角度,用慢慢磨出的好作品鼓舞人心、振奮精神。
關鍵詞3:成人民知音
時代在發展,群眾的幸福度指數也越來越高,曲藝短視頻就要跟上腳步,從大眾的認知角度出發,把作品的精美度同受眾的幸福感緊密聯系在一起,并始終把后者置于核心地位,讓短視頻真正成為受眾的知音。
關鍵詞4:抖曲藝清音
清凈光明是歷代眾多曲藝家的優良品質,也是曲藝作品追求的一種藝術風格。不論哪一種曲種,都應該如向日葵一樣,逐日而生,呈現生活中最閃光的一面,即使是諷刺性的作品,也要富有正能量和感染力,能讓受眾看到陽光就在不遠處。
曲藝界要努力適應社會的變革轉型,不斷堅持藝術創新和技術更新,以足夠的優秀作品去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從而獲得新的生產能力。
(作者:國家一級編劇、中國曲協創作委員會委員、廣西曲協名譽主席)
(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