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柳珍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習作評改更是習作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莞式慕課教育的出現,既滿足了學生對新事物的心理需求,又提高了學生參與評改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利用新媒介進行習作評改,為學生營造了互動探討的機會,促進習作評改模式的轉變。
一、課前導學,習作初稿齊欣賞
1.組建團隊,培優輔差
傳統習作課堂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改寫,不注重學生點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組建學習團隊,并選擇一名習作能力較好的學生擔任“小導師”帶動小組學習,起到“培優輔差”的作用,促進每小組評改活動有效順利進行。
2.作品點贊,擂主誕生
學生運用平板拍攝功能,通過網絡上傳方式將自己的習作上傳至AiSchool平臺中的資源庫,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閱讀別人的習作,既可以為喜歡的習作點贊,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契合學生追求新生事物的心理需求,提高學生參與習作評改的積極性。
3.限定閱讀,減輕壓力
考慮到學生的學業任務較繁重和限定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習作上傳后,學生最主要關注老師推送的3篇習作,通過點贊選出優秀習作,產生本次習作的擂主,同時閱讀自己小組分配的4~5人的習作,對于其他小組同學的作品,學生可以自由閱讀或寫下自己的見解和建議。
二、課中研學,習得方法同進步
1.擂主分享,點亮思路
通過點贊產生的擂主,其習作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能更好地開啟學生的思維。同學們總是向往能寫出構思新穎、語言優美、感情真實的習作,那么這些習作是怎么寫出來的呢?教師利用AiClass教學平臺的投屏功能,讓擂主介紹自己的寫作思路,聚焦鏡頭的寫作方法,其他同學在傾聽的過程中,會有意識地思考自己的習作所欠缺的地方,會促使他修改自己的習作,良好的修改習慣也隨之逐步養成。
2.細化標準,明確方法
在教師初評習作時,總會發現本次習作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共性問題,佳作賞析時,教師會有意識地引導和點撥,以提示學生關注。另外,教師有針對性地選一篇“問題習作”,結合習作評價標準,和大家共同評改,評改時根據評價標準設計的三個維度,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引導學生發揮小組的智慧,運用學到的知識修改習作,使講評重點得以鞏固深化。
3.小組研討,合作共贏
在習作講評課上,老師發送每個小組要評改的習作。學生通過擂主分享寫作方法后,在“小導師”的帶領下,小組通過AiClass云課堂系統中的課堂研討功能,小組成員進行合作探究,發現習作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可以通過閱讀書籍、網絡搜索、咨詢他人等方式,合作完成小組研討任務,通過平板與小組成員交流,并提交任務進行即時反饋,教師在線上與學生互動交流。
教師明確小組研討任務:1.認真閱讀下發給該小組的習作。2.根據習作評價標準,每個組員在小組內發言,談談此文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3.收集每位成員的評價,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嘗試給出修改建議。包括:改正錯別字、病句、謀篇布局等。4.匯總評價記錄單,并派代表匯報。有小組匯報時,教師對小組內探討難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引導,也可以參與到某一小組的討論中,引導學生把習作的優缺點說足、說透,讓學生明明白白。同時,課堂中學生全員參與,必然會使課堂效率明顯提高。
三、課后展學,發布成果樂分享
通過小組合作互評,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修改習作的能力,結合教師出示的習作評價標準,讓學生進行自批自改。這一過程要求學生統觀全文,邊讀邊思,接著逐句段地細讀,邊讀邊加批注,邊讀邊修改,改好后再進行復查,直到自己滿 意為止。同時將修改好的習作,再次通過平板拍攝功能,將圖片發送到Aiclass平臺的習作成果資源庫中,教師將習作制作成班級月報,展示在班級的展示欄和學校網站中,分享學生的優秀作品。
責任編輯? ?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