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語文是一門不但具有開放性,還極具實踐性的基礎學科,教學內容和方法豐富多樣。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出現,改變了現有的語文教學形式,開發了更具活力的語文課程,擺脫了應試教育的束縛。另外,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還能啟發教師開啟多樣化的教學課堂,在實踐情境中鍛煉學生運用語文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一種創新型學習方式,并鼓勵學生主動去發現探討身邊的語文問題,豐富他們的創造力,啟發他們的思維。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在教育界普遍被認為是一種教學形態和學習形態的融合,它是小學語文和綜合性學習的結合,也是語文教學范圍的拓展。它的目的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高語文綜合應用水平,加強實踐能力培養。
一、豐富充實教學資源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項開放性極強的學習,體現在它的教學資源范圍廣,利用率高,不論是教材還是課外其他教學資源都能進行充分地利用。因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并非是標準的模式化學習,所以它的教學課程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分布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常,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科書、圖書室、運動場、校園文化等校內的各種課程資源,但不局限于此。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社區、公園、博物館等校外課程資源也能夠在實踐中得到較好的利用。
二、設定情境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用真實的語言實踐任務推動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學會自主學習、學會交流與合作、能夠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獲得語言運用和問題解決的能力。真實或虛擬的情境正是學生應用語言技能的場域。學生的興趣很多都來源于學生真實的生活情境,來源于實際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小學生相較于初高中生而言,更容易被富有趣味性和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他們的情感充沛,充滿好奇心,更容易融入學習情境之中。教師為學生設定特定教學情境,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帶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
三、加強社會聯系和實踐
語文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實踐性高,應用性強,因此加強學生和社會的聯系實踐也是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時的必要策略。例如,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發生的事物,引導學生對社會中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思考,在關注和思考中無形的加深和社會的聯系。除了社會時事之外,本地的地域文化也是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的。因為當地的地域文化是極具特色的,也是獨一無二的的。只要教師的引導得當,是能夠讓學生迅速地建立與其的聯系,并加強在本地地域文化中的實踐體驗。教師也可以依據社會時事或者本地地域文化,將其作為教學資源加入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之中,或者是作為參照設定需要的教學情境。學生在這個教學情境中會面臨實際的社會實踐問題,而教師作為輔導者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運用語文綜合能力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社會的了解和社會的聯系。同時,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加強社會實踐的一種方式,能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綜合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已經發展了十幾年,雖然仍在摸索,但是其上升進步空間廣闊。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相比較于傳統的語文教學學習,它更加關注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發展,還有語文思維的培養和語文文化的熏陶。語文課程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對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小學語文綜合性教育的開展就是課程改革的必要。它的開展是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也是符合當下教育發展模式的。為了確保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開展,除語文課程本身應作出努力外,學校、管理部門也應發揮其自身作用,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這項教學工作,一同推進語文課程教育改革,幫助培養更優秀的具有綜合水平的學生。
責任編輯? ?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