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暢



〔摘要〕結合我國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的發展現狀,基于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本文從系統論的角度構建我國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復合系統的協同度模型,對其2013-2019年的協同發展狀況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我國跨境電商子系統的有序度以年均24.1%的速度持續增長,從2013年的0.9136到2019年的3.167;跨境物流子系統的有序度以年均26.4%增長率不斷增長,但其整體的有序度弱于跨境電商子系統的有序度;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有序度從2014年的0.347增長到2019年的0.9027,表明兩者間存在協同關系,但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在我國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從建立和完善協同發展保障機制、健全協同支撐服務體系、促進多方主體協同發展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商;跨境物流;協同發展;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新基建
〔中圖分類號〕F72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21)02-0121-08
一、引言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作為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兩大子系統,其協同發展對推動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經歷了2015-2016連續兩年下滑之后,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呈現震蕩上行走勢,進出口貿易總值重回上升通道,2018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值首次突破30萬億大關。海關總署數據表明,2019年我國外貿發展呈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態勢,全年進出口貿易總值為31.54萬億元,同比增長3.4%。可見,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近年總體增速逐漸放緩并進入“疲軟期”。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發展,以出口為主的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卻呈現出較強勁的持續增長勢頭。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海淘用戶規模突破1億人,2019年我國海淘用戶規模將近1.55億人。2019年我國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約為2.4萬億元,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則約為10.66萬億元。在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迅速的同時,跨境物流也持續快速增長。根據《2019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完成14.4億件,同比增長29.9%。可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相互協同的促進作用。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仍在持續,并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我國傳統出口貿易帶來巨大沖擊,積極發展跨境電商,推動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4月7日,國務院決定再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以新業態助力我國出口外貿發展,努力發展跨境電商。此外,海關總署還在北京、天津、南京等10個海關開展跨境電商出口新監管方式的試點,以促進我國外貿經濟的發展。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聯系緊密不可分割,它們有著交叉而動態的協同關系。因此,如何認識并準確把握當前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的現狀,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當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的研究已成為熱點問題,關于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的相關研究,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在理論分析方面,重點就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之間的聯動關系、協同機理和發展策略等問題進行研究。Aldin 和 Stahre(2003)探討了物流平臺對跨境電商的作用,研究發現良好的物流體系對跨境電商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1〕Placzek(2010)通過系統研究發現電商企業與物流企業的共同發展對于電商物流供應鏈的優化發展意義重大。〔2〕張夏恒、郭海玲(2016)對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在宏觀層面兩者在協同方面欠缺,在微觀層面兩者的協同缺失表現出了一些典型而顯著的特征,這些問題的存在都不利于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3〕張夏恒(2018)從全球價值鏈的視角來分析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的內生機理,并提出了對應的發展路徑。〔4〕牟能冶、陳竹等(2020)研究了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同運行機理,構建了點協同共生模式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并進行了對比分析。〔5〕錢慧敏、何江(2017)采用扎根理論模型來研究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并提出了一些對應的改進策略。〔6〕〔7〕張夏恒(2020)將博弈論方法運用到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同狀況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對策和實現路徑。〔8〕
在實證分析方面,重點就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水平進行分析。劉有升、陳篤彬(2016)在分析復合系統協同度模型的基礎上,建立我國的跨境電商與現代物流協同發展分析模型,研究發現2008-2014年這兩者的復合系統協同度并沒有實現相應的增長,一直在較低水平上下波動。〔9〕張夏恒、張榮剛(2018)構建了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評價分析模型,研究發現2013-2016年這兩者的復合系統處于協同狀態,但整體的協同水平較低。〔10〕何江、錢慧敏(2019)以我國2008-2016年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行業相關統計數據為樣本,研究發現:從長期來看這兩者具有相互的促進作用和一定的相互抑制關系;從短期來看,跨境物流的增長在短期內對跨境電商增長并沒有明顯的反向抑制作用。〔11〕王樂樂、鄔錦雯等(2020)設計協同度測量模型,利用灰色關聯研究方法測算2011-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物流協同水平,研究發現跨境物流子系統發展落后于跨境電商子系統。〔12〕此外,陳會朋(2018)、袁迪(2020)等采用動態博弈和復合系統等理論對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調度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13〕〔14〕
總體來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的相關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目前,關于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方面的相關文獻中大多以定性分析為主,而關于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內容較多涉及的是供應鏈協同與物流的協同,對二者協同關系的系統研究并未深入展開。因此,本文基于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嘗試從系統的角度來構建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復合系統的協同度模型,并對其2013-2019年間的協同發展狀況進行實證檢驗。
三、研究設計
(一)協同度模型構建
在本文中協同是指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復合系統在發展演化過程中,兩者之間協同一致的程度,它決定其由無序走向有序的趨勢和程度。在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中其系統內部又有若干相互影響的子系統構成,通過測評發現各子系統的有序化程度,探討其協同程度。
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基于孟慶松、韓文秀(2000)提出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15〕,從系統的角度構建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復合系統的協同度模型,以科學分析其協同發展水平和發展態勢。
(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數據的來源與處理
本文對2013-2019年間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分析,所選評價指標數據來自歷年的《中國物流年鑒》《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統計年鑒》和商務部網站等。鑒于有些評價指標的部分年份數據如網購網民增長率等確實無法直接獲得,本文采用遞歸分析方法經過計算得到。考慮到各指標變量的單位不統一,本文運用SPSS21.0對各指標變量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便進一步分析。
2.評價指標體系確立
(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本文依據評價指標選擇的科學性、代表性及其數據的可得性,結合當前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各子系統的發展現狀和特性,參照現有電商供應鏈協同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并借鑒劉有升、陳篤彬(2016),張夏恒(2016)〔16〕等研究成果,以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能力和跨境物流服務能力作為分析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子系統的序參量,以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見下表1。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之間始終存在協同演進關系,為確保研究結果的客觀性,本文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來對表1中的評價指標進行篩選,其計算方法為:
其中,R為關聯度系數值,X1j(t)和X2j(t)分別為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序參量指標t時刻的標準化值,λ為分辨系數,取值為0.5。一般來講,關聯度系數取值在0到1之間,其值越趨近于1,表明研究對象間的關聯程度越強。因此,本文參考張曉娜(2020)的研究〔17〕,選擇關聯度系數值在0.8到1之間的評價指標,以確保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根據Matlab7.2、公式(4)和各評價指標數據,可求出各子系統序參量指標間的關聯度,見表2。
從表2可知,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各子系統中各評價指標間的關聯度系數值都比較大,說明它們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水平。其中,跨境電商的X1、X2、X3、X4、X5、X7和X8指標對跨境物流的影響力系數均大于0.8,則保留上述終指標,X6指標的影響力相對較小,予以刪除;而跨境物流的Y1、Y2、Y3、Y4、Y5、Y6、Y8和Y9指標對跨境電商的影響力系數均大于0.8,則保留上述終指標,Y7指標的影響力相對較小,予以刪除。經過綜合整理,則可以得到修正后的評價指標體系,見表3。
(2)評價指標權重確定
目前,常用的評價指標賦權方法整體上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賦權法。主觀賦權法主要是根據專家的知識和經驗,對研究問題進行判斷并從主觀上給出權數,然后再對評價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主觀賦權法在應用中,由于人的主觀因素的存在,致使評價指標賦權的主觀性強,難以準確地衡量評價指標的實際重要程度。客觀賦權法主要強調從評價指標數據中挖掘信息,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所得結果具有客觀性和準確性。
由此,經過對比分析,本文發現客觀賦權法的CRITIC賦權方法在使用中往往考慮指標變異性大小,考量各評價指標間的沖突性,使得研究結果更具客觀性和全面性。因此,本文采用CRITIC賦權法來確定評價指標權重,以保證研究結果的客觀準確性,其計算公式為:
(三)實證分析
根據公式(1)-(2)和各評價指標數據以測算我國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復合系統以及各子系統的有序度;根據公式(3)可以得到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間的協同發展水平,具體結果見圖1所示。
從圖1可知,2013-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子系統的有序度整體上呈線性增長的發展態勢,其協同度分布在區間〔0,1〕內,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跨境電商子系統有序度持續提升。從整體來看,跨境電商子系統的有序度以年均24.1%的速度呈快速發展的趨勢。從2013年的0.9136到2019年的3.167。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2013-2019年跨境電商子系統有序度逐年上升,一方面主要取決于我國各級政府紛紛出臺眾多利好的電商發展政策,另一方面還主要取決于我國網購網民數量、跨境電商出口規模和進出口貿易總額保持較高的增長率等驅動因素,這些因素的存在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跨國電商的發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有序度。
第二,跨境電商子系統發展水平高于跨境物流子系統發展水平。總的來看,跨境物流子系統的有序度以年均26.4%增長率快速上升,但是其有序度值僅在2015和2019年稍高于跨境電商子系統的有序度值,這與張夏恒和王樂樂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與此同時,跨境物流子系統與跨境電商子系統的發展速度接近。這與我國2013年以來民航、公路、鐵路和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等跨境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密不可分,可以說近幾年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所產生的積極作用逐步顯現。
第三,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同關系有待提升。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兩者間始終處于競合的動態演化過程中,兩者彼此輔助完成商品交易,同時又在時間、費用、服務等方面存在博弈狀態,其協同水平取決于各子系統的有序度和有序耦合,若各系統間處于不協調的發展狀態中,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協同發展。由圖1可知,2013-2019年間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之間的協同度在區間〔-1,1〕內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從最小值的0.3470增長到最高值的0.9027;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之間的協同水平在經過2013-2017年的高速發展階段后,進入到穩步提升的發展時期,其整體的協同發展水平不高。
四、結論與討論
本文通過構建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對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同水平進行分析,研究發現,2013-2019年間我國跨境電商子系統的有序度持續增長,其整體的有序度發展水平高于跨境物流子系統的有序度發展水平;這兩者間存在一定的協同關系,但整體的協同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基于以上分析,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復合系統的協同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建立和完善協同發展保障機制。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需要做出新的協同發展戰略調整,順應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發展的潮流,緊跟后疫情時代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從現階段發展情況來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還缺乏可靠的協同保障機制。因此,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制度保障。針對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尚處于不成熟時期,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審時度勢,針對其發展的短板制定相應的發展政策,為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監管機制。有效的監管機制是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的重要前提,通過監管機制能夠合理規制不公平的市場行為,促使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快速走上規范化、規模化的良性發展之路,進而為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同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二,健全協同支撐服務體系。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還沒有得到全面有效控制,嚴重影響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建議加強我國跨境電商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揮物流作為社會流通體系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為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一是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考慮優先扶持5G商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工程建設,引導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提高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商的信息化水平,以縮短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競合的時空距離,降低協同發展成本,使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更好地享受到“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政策紅利,確保跨境電商物流供應鏈順暢運行。二是要健全綜合服務平臺。相關部門應該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建立和完善綜合服務機構,建設融資金流、商流和物流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積極搭建服務平臺,以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促進不同產業的融合。三是要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園。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為園區內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財稅等支持,以形成產業集群與規模化效應,促進其高效協同發展;同時,園區內的企業也應該注重自身業務能力的創新和專業化水平的提高,促進其與跨境物流企業的供應鏈協同和集約化發展,進而提升企業間的協同發展能力。
第三,促進多方主體協同發展。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在較高水平上的協同發展離不開政府、企業和高校等多方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協作。一是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政府、高校和企業等應該根據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發展態勢,不斷調整和完善多元化人才培養機制,加強人才儲備,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二是要協同發展形成合力。政府相關部門應該主動與從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業務相關企業的聯系和溝通,根據市場需求來合理分配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同時,優化整合供應鏈的主要環節,貫通跨境電商產業鏈的上下游,推動不同企業在實現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同發展中進行合理分工協作,以增強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競爭的合力。三是要探索多元化發展之路。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行業也應該充分借助各種服務平臺,積極引導和推動其多元化發展,提升跨境供應鏈體系的末端服務能力,發展跨境電商新業態,連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進而實現協調增長,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Aldin N,Stahre F. Electronic commerce,marketing channels and logistics platforms-A wholesaler perspectiv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144(2).
〔2〕Paczek E. New challenges for logistics providers in the e-business era〔J〕.Electronic scientific journal of logistics,2010,6(2).
〔3〕張夏恒,郭海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與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16,(11).
〔4〕張夏恒.全球價值鏈視角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的內生機理與發展路徑〔J〕.當代經濟管理,2018,(8).
〔5〕牟能冶,陳竹,郝娟娟,王宇.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運行機理研究〔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20,(3).
〔6〕錢慧敏,何江.基于扎根理論模型的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影響因素分析〔J〕.產經評論,2017,(6).
〔7〕何江,錢慧敏.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7,(7).
〔8〕張夏恒.“一帶一路”倡議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20,(4).
〔9〕劉有升,陳篤彬.基于復合系統協同度模型的跨境電商與現代物流協同評價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6,(5).
〔10〕張夏恒,張榮剛.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復合系統協同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J〕.管理世界,2018,(12).
〔11〕何江,錢慧敏.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關系實證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
〔12〕王樂樂,鄔錦雯,李丹.基于灰色關聯分析法的跨境電商與物流協同水平測度研究〔J〕.情報探索,2020,(4).
〔13〕陳會朋.基于動態博弈理論的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8.
〔14〕袁迪.基于復合系統模型的我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調度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20.
〔15〕孟慶松,韓文秀.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2000,(4).
〔16〕張夏恒.跨境電商物流協同模型構建與實現路徑研究〔D〕.長安大學,2016.
〔17〕張曉娜.我國服務業與城鎮化的灰色關聯度實證考察〔J〕.統計與決策,2020,(19).
【責任編輯:劉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