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官民



讀圖時代,閱讀從文字延展到了圖像,視覺讀寫能力成了人們的通識素養,兒童視覺解讀能力、圖像創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為此,我們以校為本開展了小學美術“三段式”繪本創作課程的研究與實踐。依據兒童發展觀和兒童審美心理發展理論,“三段式”繪本創作課程的愿景是:站在兒童的視角,呵護與尊重兒童獨特的生命意義,通過學習與創作活動,調動兒童的情感綻放、心靈潤澤、藝術潛能實現和品格價值完善,為幸福人生奠基。
一、“三段式”繪本創作課程的校本建構
“三段式”繪本創作課程在頂層設計理念下,依據校本資源和特色發展策略,建構完善的課程框架、制定課程模塊結構和設計科學且適切學生的課程內容,成為“穩健、完善、豐富”的課程體系。
1.“三段式”框架建構
“三段式”繪本創作課程的“三”有三層意思,一是依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精神將小學劃分“低、中、高”三個學段;二是在“第一課堂”“超市課堂”“社團課堂”三層段課堂中推進;三是依據“低、中、高”學段設置“線描”“色彩”“綜合”三大板塊課程內容。因此“三段式”繪本課程體系就是在“低、中、高”三學段,利用“第一課堂”“超市課堂”“社團課堂”三層段,開設“線描繪本”“色彩繪本”“綜合繪本”三大梯段的“兒童繪本創作”課程,形成課程穩健框架。(如圖1)
2.“大單元”模塊結構
“大單元”是為避免知識的碎片化、學習孤立化,以單元主題概念為基礎,整合編排一個知識整體或意義整體的課程組織方式。以學習能力培養為核心,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自主學習空間和時間,在“學習支架”的幫助下,甄選、探究、創造、表現繪本故事,實現最好的學習成效。
在“大單元”視覺下,需要進行模塊與結構化建構。首先是“單元模塊”歸類,確定“單元大概念”、整合單元知識、跨學科知識鏈接和單元教學總目標;其次從“知識”“技能”“方法”“形式”“成果”五模塊設計目標要求;最后依據“單元模塊”歸類和目標進行資源、教材和學案的完善,指導學生的自主、深度學習。
“大單元”模塊結構既將知識體系化,又將能力目標結構化,還將學習資源具體化,實現繪本課程實踐的整體性、指向性、有序性和完整性。
3.“多線型”內容設計
有了“三段式”框架和“大單元”模塊結構,要使課程真正落到實處,細致的內容設計非常關鍵。
基于課程價值理念和頂層設計,結合校本理念和資源優勢,確定知識·賞析線、技法·技能線、文化·融合線、創作·表現線和展示·交流線這五個關鍵因素,這五個因素在以“兒童發展”為核心的學段課程中形成不斷發展的系列射線,依據每條射線的不同節點來設計每個學段的課程內容,而每個學段課內容的難度、廣度、深度也將依據“五線”因素而漸進擴展,同時也為課程實踐的項目推進和任務驅動提供可能和依據,最后實現“五線”能力和素養的遞進式發展。(如圖2)
二、“三段式”繪本創作課程的創新實踐
校本課程的終極意義在于創新實踐與應用推廣。“三段式”繪本創作課程進行了多維度的創新嘗試,下面以實例呈現其在“學科融合”“學習樣態”“多元展評”方面的具體實踐。
1.“主題創作”促學科融合教學
“主題”是在課程愿景和理念下落地實踐的主線,以“學段主題”—“大單元主題”—“單課主題”貫穿全過程,讓其緊密連接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同時通過“創作”手段打破學科壁壘,聯通多學科知識與技能的應用,實現激發潛能、發展素養的目標。
如以第一學段(一、二年級)為例:學段創作主題為“植物與昆蟲世界的‘線秘密”,指向道法、科學、文學、藝術等學科領域;大單元下設5課,其每課主題不僅從知識技能、文化賞析、學習表現、創造想象、展示交流等方面來發展學生學科素養,更是促進了多學科融合教學。(如表1)
2.“任務驅動”讓學習真正發生
“三段式”繪本創作課程在“大主題”整合下,每個小主題就是一個任務,一個單元就構成了由N個任務組成的“任務串”。課程要使教師的教落到實處,學生的學真正發生,就需要建立一種成熟的任務驅動機制。也就是說,通過外部或內部力量的驅動,實現學習的持續效應,即“三段式”繪本創作任務驅動。
以“植物與昆蟲世界的‘線秘密”為例,實踐任務驅動教學,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生。(如表2)
任務內容依據課主題確定自主任務和合作任務,在驅動方式上設定學生內部驅動和以教師為主的外部驅動,這樣將課程的學習劃分為一個個可逐級實現的任務,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內驅和外驅之動力讓學習真正發生。
3.“多樣展評”使評價立體多元
評價是課程實施效果的重要監測方式,繪本創作課程的學習成果是繪本作品,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對錯之分,因此傳統的評價方式不適用。但作為兼容兒童藝術美、文學美、哲理美的繪本作品,更適合在不同的場域中展示,讓讀者從各自的角度去分享和評述作品。因此,我們嘗試了立體多元的展評方式。
這里的“立體多元”主要是從空間、時間、形式上給予多樣展示,在空間上有線上空間(如微信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微課掌上通等)和線下空間(如班級展示空間、學校展示空間、校外專業場館空間等)展評;在時間上分為即時性展評、延時性展評和長時性展評;在展評形式上有互動留言、線上沙龍、收藏拍賣等形式。
綜上所述,“三段式”繪本創作課程始終遵循“兒童發展”“核心素養”“建構主義”這三大價值理念,從校本實際出發,通過“三段式”框架、“大單元”模塊和“多線型”設計之建構,形成具有融合、開放、獨特、創新、動態、創生、發展的完整課程體系。通過以主題統整、項目推進、任務驅動和多元展評等實踐,以“學習—創作—發表”的形態,探索小學美術校本課程個性化實踐的創新路徑與模式,促進兒童自由成長、獨特發展、潛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