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紅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充分彰顯出黨和政府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決心,概括出新時代我國教育的新使命,明確了教育改革征程的新方向。普通高級中學如何順應時代的要求,將自身的發展建設融入教育發展的宏觀敘事中?本文以中山市龍山中學為例,闡述其以科學而個性的實踐所作出的校本化應答。
一、源于現狀的理性選擇
龍山中學位于中山市沙溪鎮,與中山市區西郊相鄰。校園內古樹參天,綠蔭蓋地,環境優雅。龍山中學前身為龍山書院,始建于公元1758年(清乾隆23年),迄今已有263年。200多年的辦學歷史,正可謂“書院弦歌不輟,學府薪火相傳;聲教訖于四海,校友遍布五洲”。面對如此厚重的辦學積淀,學校如何處理好過去與未來的關系,真正實現新時代改革的個性發展?
龍山中學曾經一直是中山市普通高中名校。在2014年7月前,有十多年的時間,龍山中學隸屬于沙溪鎮,在此期間,作為沙溪鎮域內唯一一所高級中學,對其辦學資源的挖掘、辦學視域的影響、辦學定位的設計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2014年7月,中山市辦學體制改革,鎮區公辦高中學校全部劃歸為市直屬學校,與全市兄弟公辦高中學校相比,龍山中學有著自己的優勢與特點,但不足之處與局限同樣明顯,生源、硬件、隊伍、理念、質量等都亟待改善。如何在新的管理機制和平臺下,適時轉變思路、明確方向、厘定路徑、創新舉措,真正實現學校的創新發展?
面對多元化的辦學環境,分析多層面的發展困境,龍山中學審時度勢、凝心聚力,一致認為:追求超越,創建多樣化、特色化、優質化中山市一流精品普通高中名校,是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共同的夢想,是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由路徑,也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基于內涵的深度解讀
超越就是認識自我,敢于挑戰自我,戰勝自我。要想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就要不斷打破內心預設的“心理高度”。馬斯洛在《論自我超越》中講道,“自我超越不是一種結局狀態,而是在任何時刻、任何程度上實現個人潛能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大多數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
超越,是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基于龍山中學263年的辦學歷史,要實現歷史傳承下的老校新辦,“超越傳統”之下的創新發展便成了必然選擇。
超越,是突破瓶頸的現實考量。作為中山轄區內一眾高級中學里面的暫居中流者,龍山中學前有領跑者,后有追趕者,唯有“超越自我”,才能突破現實擠壓獲得涅槃新生。
超越,是永不止步的夢想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都沒有終點,都將因我們對于教育理解的不斷深入而變化發展。因此,超越是動態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是與時俱進的。“超越夢想”是我們對理想的教育與教育的理想持續追求的狀態。
超越,是發掘潛能的內在驅動。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決定外因,量變達到質變。龍山中學要實現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跨越式發展,發掘全體師生的內在潛能,形成內在驅動力是“成就一流”品牌學校的根本。
龍山中學所踐行和追求的超越教育,指全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人的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學校實際,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堅持“超越教育”理念,通過“文化聚力超越、強師奠基超越、教學成就超越”等舉措,全力建設精英管理團隊和卓越教師團隊,全力培養品德高尚、感恩奮進、全面發展的現代中學生,努力建設多樣化、特色化、優質化的中山市一流精品普高名校。
三、趨于目標的多維建構
在確定以“超越”作為新時代龍山中學老校新辦的內在核心要素后,學校從文化重構、隊伍建設和教學突破等層面系統謀劃、深入推進,推動學校辦學理念迭代提升和特色品牌的不斷優化。
1. 文化聚力超越
教育,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載體;文化,是教育生發的根基與內在的骨骼。龍山中學圍繞學校“愛國、感恩、奮進、超越”的學校文化內核,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努力打造和提升學校文化系統。
學校文化的核心在于價值引領。任何一種文化,究其根本都是倡導其核心價值下的幸福追求。龍山中學的“超越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觀照之下,立足學校發展實際,個性化地追求學校文化的新時代表達。一是在繼承學校悠久歷史傳統的基礎上,龍山中學致力培育和發揚“愛國、愛校、奮進、超越”的優良校風;二是致力于打造“勤奮、仁愛、善教、超越”的教風,以全體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群體心理定勢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外在化的行為傾向,為學校超越教育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三是致力于培育和發揚“勤奮、文明、善學、超越”的學風,以此彰顯全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特有精神風貌。
學校文化的落腳點在于舉措到位。一是打造歷史文化。以校史研究、校友名人榜、校史教育課建設為重點,挖掘學校的歷史文化價值,打造學校超越文化品牌。二是建設物質文化。以“超越”為主元素,體現“科學規劃、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環境幽雅、功能齊全、文化濃厚、恬靜雅致”為目標,遵循“設計科學、規劃合理、經濟實用、整潔舒適”的原則,通過學校建筑物造型、綠色植物造景、人文景點設置來塑造校園整體形象。三是創建課程文化。開設“超越教育”校本課程。把“超越教育”和典型故事作為新生入學教育、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激勵學生繼承學校優良傳統,開創新風。四是完善制度文化。采取“從師生中來、到師生中去”的原則,借鑒他校成功經驗,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并匯編成《中山市龍山中學管理制度匯編》。
2. 強師奠基超越
堅持教師至上的理念,通過師德建設、日常培訓、專業培訓、自主提升四個途徑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讓全體教師既獲得專業的提升,也體會到職業的幸福。
(1)抓好師德建設。人民教師肩負立德樹人的重任,必須“師德為先”,用高尚的品德做學生的楷模。通過師德師風建設、評比、檢查、表彰等,進一步提升全校教師的師德師風水平。每年教師節重溫人民教師誓詞,明確中學教師職業標準,讓每一位教師都守好師德的底線。
(2)落實常態管理。教學常態的規范化、制度化、量化和細化是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的基礎。學校堅持以各學科、各年級備課組集體研討學案和教法為主要抓手,抓實教師的教學常態管理。
(3)開展專業培訓。對學校教師的專業培訓堅持“聚焦難題、選好主題、解決問題”的原則,以“請進來、走出去”為主要方式,以主題式分步研修為基本策略,以精準解決現實教學難題為根本目標,科學統籌學校的專業培訓。
(4)強調自主提升。通過制度設計,將教師的職稱評聘、職務晉升、評優評先、績效考核等與專業水平掛鉤,營造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氛圍,激發教師個人對于專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3. 教學成就超越
(1)進一步規范和提升自主學案教學效率。自主學案教學是龍山中學制勝的法寶,其核心是因材施教和高效率課堂教學。通過對自主學案教學的不斷完善與優化,真正做到每課一案,將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學法、備作業等真正落到實處,將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切實激發出來,從而提升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
(2)做好教學目標管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成績的提升。通過各年級教學目標管理,不斷完善教師教學評價與獎勵制度。普通高中必須直面并積極應對高考,以良好的高考成績回應社會和家長的關切,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表現。學校高度重視高考備考工作,通過做好相關測試并及時做好成績分析,多途徑多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提升教育多樣化水平。不斷加強美術、音樂、體育、傳媒、日語、出國留學、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多樣化發展的探索和實踐,進一步提升多路徑培養的效果,打造籃球、健美操等學校傳統特色項目,使之成為學校真正的亮點,同時積極拓寬學生成才的渠道與路徑。
本欄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