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涵
摘要:在融媒體的背景下,各種新型媒體快速發展,包括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等的出現嚴重沖擊了傳統媒體,使傳統媒體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增加了媒體發展的復雜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媒體需要進行創新,推進多樣化的發展,從而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精神文化的需求。傳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要積極吸納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等的優點,結合傳統媒體的特色,促進傳統媒體的發展。不過,在傳統媒體的創新工作中,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維護良好的網絡媒體環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媒體;創新;融合
立足于融媒體背景推動傳統媒體突破性發展顯現出一定的必要性和積極的時代意義。本篇文章主要立足于融媒體時代背景特征,從現狀、路徑幾個角度對文本課題展開分析。
概述
融媒體是多種媒體融合之后的總稱,其意義是實現多種媒體渠道和信息傳播方式的綜合利用,通過應用媒體大數據,實現資源的共享。融媒體的出現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行業并不是要被取代,而是會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點進行融合,從而進一步推動媒體行業發展,提升整個行業的影響力和社會效益。
融媒體具有開放性強、覆蓋范圍和涉及范圍廣等特點,通過技術整合、內容兼容等,其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傳播,提高人們的使用體驗。融媒體具有各傳統媒體的特點,如其既具有廣播的便捷、互聯網的無領域限制,也具有電視的直觀等特點,兼具各種媒體的特色,使其更具社會影響力,而且還可以更好的提高經濟效益。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指新的媒體形態,現在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手機終端等向大眾傳遞信息的形態。
新媒體傳播特征
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體的特點在于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而且傳播方式多樣化,而且質量參差不齊。
其一,傳播速度快。新媒體的傳播速度要遠超于傳統媒體,其能夠第一時間將新鮮資訊傳播給用戶,使用戶獲得第一手資訊。
其二,信息量大質量參差不齊。首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量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非常多的APP都可以為用戶提供各種資訊,如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和各種瀏覽器,信息的內容也包羅萬象,涉及到政治、經濟、體育、美食、交友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為用戶獲取資訊提供了多樣化的方式,紙質媒體不再是大眾了解信息的唯一手段。不過在流量至上的年代,各種自媒體為了博取眼球,獲取經濟利益,對于內容的真實性并不重視,甚至通過斷章取義,夸大其詞等方式來博關注,在價值觀上進行錯誤的引導,從而引領了不良的社會風氣;同時,在信息時代大眾對于信息的時代性要求越來越高,而媒體為了播出第一手資訊,對新聞準確性和嚴謹性不重視,導致虛假信息層出不窮,新聞事件反轉的情況屢見不鮮,給受眾帶來了困擾。
其三,傳播形式多樣。新媒體對于文字便捷的水平要求沒有傳統媒體那么嚴格,傳播方式也更加多樣,不再局限于紙質傳播,而是可以通過語音、短視頻、動畫等方式來進行傳播,這使得新聞編輯工作的趣味性、生動性等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而且更容易吸引大眾,提高了大眾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體驗。
新聞信息把控權減弱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傳統媒體對于新聞信息的把控權不斷地被削弱。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每個人既可以是新聞的接受者、傳播者,也可以是新聞的創造者,新聞產生和傳播的途徑更加多樣化。在信息時代,信息傳播的速率變快,新聞的源頭不再由新聞工作者控制,而是人人都可以進行新聞的制作和傳播,這給新聞編輯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挑戰,傳統媒體對于新聞的把控權被嚴重削弱。隨著傳統媒體失去在新聞領域的主導地位,在引導社會熱點話題方面的能力也不斷削弱,這對于社會價值觀會造成消極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傳統媒體不進行創新,追上科技和時代發展的步伐,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會進一步下降,在引導社會價值觀方面的能力也會進一步削弱,最終會被時代所遺棄。
媒體宣傳方式落后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的傳播速率快,群眾對于新聞事件的實時性要求越來越高,在各種突發情況發生后,群眾往往想要掌握第一時間的資料。當前,傳統媒體對于突發情況的追蹤報道和后續解決方案及結果的報道,都很難實現第一時間進行報告,由于傳統媒體在新聞編輯方面存在的滯后性,導致其在事件發生后難以實現第一時間發現、記錄和報道,時效性較差,不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
傳播形式缺乏互動性
在新媒體下,觀眾和節目之間具有良好的互動性,觀眾可以自由地發表意見,并且和眾多網友一起分享和討論。而對于傳統媒體來說,觀眾不能夠參與到節目中,節目和觀眾之間的互動也近乎沒有。舉例來說,很多市縣級電視臺,還依舊采用傳統、老舊的傳播方式,沒有結合時代特點來對節目進行創新,使得對觀眾的吸引力不斷下降,觀眾逐漸流向了新媒體網絡。傳統電視媒體在向社會傳播信息時,會受到國家政策、體制和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新聞類節目,具有明確的傳播指向性,而沒有互動性,導致觀眾覺得節目內容非常乏味,缺乏觀賞的興趣。
年輕和高學歷觀眾流失
傳統媒體的優勢在于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受眾不限年齡和不限群體,都可以使用。但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的觀眾大幅度流失,尤其是年輕群體流失非常嚴重。新媒體受眾具有年輕化的特點,網絡視頻受眾中,有超過60%的觀眾是20歲~39歲的青年,而手機視頻受眾更加年輕化。在新媒體出現初期,大部分受眾平時既會關注新媒體,也會收看電視,而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很少觀看電視,甚至很久都不會收看電視節目,傳統媒體青少年觀眾大幅度流失已經成為事實。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媒體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需要通過創新和改革,立足于自身特點,吸收新媒體的優勢,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實現自身的良好發展。
提高傳統媒體編輯工作者業務能力
其一,編輯要不斷獲取新知識。融媒體時代發展中互聯網平臺上經常會出現一些新詞匯、新用語,彰顯社會在不斷地進步,這些詞匯更能夠引起大眾的興趣。因此,新聞編輯需要不斷擴充提升你的知識儲備,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掌握社會流行的新詞匯和新用語,并且根據這些新內容制作出具有時效性和影響力的新聞內容,從而提高新聞內容的影響力。編輯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同時還要加強社會上其他商業的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積累,從而提高所編輯的新聞內容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提高新聞編輯水平,提升大眾的認知,使新聞積極的社會意義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其二,編輯要注重新聞創新性。傳統新聞媒體要想提升自身的發展空間,增加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關注,如果不進行突破,仍然堅守固有的傳播理念,會限制傳統媒體的發展空間,脫離受眾的真實需求,造成媒體信息的傳播難以實現創新性發展,因此傳統媒體需要緊跟時代步伐進行改革,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求。在融媒體時代中,傳統媒體要想實現行業的發展,需要進行新聞的創新,需要重視新聞的選材,選擇人們比較關注的新聞事件,來滿足人們對于新聞事件的要求。編輯們需要重點關注熱點時間、國家大事等,要具有敏銳的眼光和社會觀察力,添加創新元素在新聞內容中,高度重視新聞的質量問題,從而吸引大眾的關注,同時要提高新聞內容質量,使其可以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和思考,發揮出新聞應有的社會責任。
創新傳統媒體宣傳形式
其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媒體宣傳活動需要結合各地的歷史文化、地方文化特色等來開展,挖掘文化自信,這種自信更加廣泛、深厚,是更加根本、深刻、持久的力量。在挖掘傳統文化的同時,要和現代技術進行結合,要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對媒體宣傳活動進行創新和發展。文化自信的內涵會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日常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審美追求等方面都會受到文化自信的滲透和影響,這些無形的意識形態,能夠對有形的存在造成深刻的影響。高雅的審美情趣,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而媒體宣傳活動的設計和開展也會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為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和參與,需要做好前期的媒體宣傳工作,而為了使宣傳工作活動達到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比如可以采取在官方網站、官網微博賬號或者是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推出媒體宣傳活動的內容,內容要具體化,根據實際情況分為不同板塊,對媒體宣傳活動的開展進行詳細的說明,并且在每個板塊都標注相關的解釋說明。為了有效地吸引人們的興趣,可以準備一些文創紀念品,通過抽獎的方式發放給觀眾,從而使觀眾積極地參與到宣傳活動中來。
其二,傳統宣傳與新型軟件相融合。通過傳統宣傳和新型軟件融合的方式,提高宣傳的效果,舉例來說,可以選擇以民族文化展現的媒體宣傳活動,對宣傳方式進行說明。首先,制作出關于探究和保護民族文化的紀錄片,在紀錄片中介紹民族文化的發展軌跡,并且展現出各個歷史階段民族文化的特點。可以通過旁白講述的方式來進行內容的闡述,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內容的講述要有事實依據。在紀錄片制作過程中,要在具有民族生活氣息的地方進行取景,同時展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物品,包括飾品、服飾等,來引導觀眾全方位地了解民族文化。通過錄制紀錄片的方式進行媒體宣傳,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形式,為了拓展宣傳范圍,可以通過和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型軟件進行結合,在這些平臺上分階段地更新和播放紀錄片。同時,收集觀眾對于民族文化保護和宣傳方面的意見,對紀錄片進行改進,同時收集群眾對于媒體宣傳活動發表的意見,通過結合群眾的力量,提高文化民族傳承的效率,更好地進行文化民族的傳承。
其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渠道融合。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媒體需要在鞏固已有業務的前提下,拓寬新媒體業務,建立自己的全新媒體平臺,實現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對于傳統媒體而言,進行渠道創新和內容創新都非常重要,這兩項內容都是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重要環節。為了拓寬傳播渠道,傳統媒體都開始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通過這些新媒體平臺來提升自身的傳播能力和影響力。如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可以通過開通官方微博、官方微信號等,通過這些渠道來將節目錄制過程中臺前幕后的花絮、制作信息等內容分享給觀眾,并且通過這些新媒體平臺和觀眾、粉絲進行交流和互動,積極吸收觀眾的意見,對節目進行改進和創新,拉近和關眾的距離。報紙也應通過數字報、手機報等模式的推廣,引起群眾的普遍關注,從而推動自身的穩定發展。舉例來說,人民日報就積極創建自身的新媒體力量,打造了微信、微博、人民網等新媒體平臺,拓展自身的渠道,從而推動了自身發展。
緊跟時代步伐,進行節目內容創新
其一,明確戰略定位,緊跟時代發展。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需要認清發展形勢,基于融合轉型創新發展的特點,制定出符合形勢的有效策略,新媒體的沖擊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給其帶來了發展機遇,傳統媒體需要抓住發展機遇,推動自身發展。傳統媒體在制定發展策略時,應腳踏實地,不能夠將工作重點放在政績工程上,而是基于現實制定出有效的發展策略,并且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修正方案,推動傳統媒體的創新發展。傳統媒體在創新過程中,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能否抓住時代的脈搏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是關乎到存亡的關鍵,要想搶占市場,吸引觀眾,就必須要了解大眾需求的變化,并且及時進行調整,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其二,發揮新媒體的互動性特征。通過發揮新媒體的互動性特征,實現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互動融合,可以充分發揮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各自的優勢,從而切實推動傳統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的優勢在于價值理解的深度,將其和新媒體的互動性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將節目呈現給觀眾,從而提高觀眾的觀看體驗。通過推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強化其融合程度和優勢互動,以優補劣,打造數字信息化的媒體,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其三,保證媒體產品質量。為了推動傳統媒體的發展,需要進行融合創新,傳統媒體融合創新工作中,內容的創新是傳統媒體創新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入新環節、新內容,可以提升媒體內容的質量。通過在傳統媒體中融入新媒體的色彩,可以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提供保障。為了達到這一效果,需要工作人員對媒體發展的新環境、新趨勢有充分的認識,確保自身的專業性,然后以互聯網為基礎進行內容創新,在內容創新工作中不僅要提升內容質量,還要融入新媒體的色彩,從而豐富傳統媒體的內容,打破單一模式的束縛,推動傳統媒體的創新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快速發展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媒體需要進行轉型,通過結合新舊媒體的優勢,建立新的發展模式,提高內容的質量,創新宣傳模式,拓展業務范圍,提升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推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融合,從而保證傳統媒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雪萍.地市級黨報推動媒體融合步伐淺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