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通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秉承了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密切聯系著學生的日常生活,力求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獲得自主能力的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幫助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但是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實施中,筆者也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本文以小學五年級這一階段的教學工作為例,以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為切入點,談一談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以此推動后續實踐活動課程的順利開展。
事物的發展都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這規律同樣適用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通過引導學生親自進行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發展過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教師思想認識不足,欠缺科學的指導方法
教師對綜合實踐課程的認識不足,欠缺科學指導學生實踐的方法。一方面,部分教師依據學生的考試排名來評價學生,在平時講課時比較側重于講解學科的知識考點,不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部分教師認為綜合實踐課程對學生的成績沒有多大的提升作用。例如,一張100分的語文試卷中可能只有5分左右的題目涉及綜合實踐知識點,相比于閱讀、作文、基礎等模塊的分值比例太低,因此教師對綜合實踐課程的關注度極低。
另一方面,綜合實踐課程正處于初步發展時期。部分教師教學主動性不夠,期盼其他人實踐了、有效果了,自己再去模仿、實施。部分教師無法妥善地處理實踐活動中的突發情況,沒有經驗可以參考,又不愿意在綜合實踐課程上花心思、下功夫,認為綜合實踐課程是“雜科”。部分教師喜歡盲目跟從他人,缺乏自主鉆研的精神,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欠缺靈活的、科學的指導方法。部分教師喜歡自己動手準備資料、拍攝視頻,讓學生打配合、擺姿勢、套模板。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學校過于重視學科建設,綜合實踐課程難以有效開展
據筆者了解,目前,部分學校過于重視考試學科的知識學習,忽略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重要作用,在課程內容、活動形式等方面都欠缺整體的規劃。部分學校雖然設置了專門的綜合實踐課程,但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和評價機制,這導致綜合實踐課程建設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揮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筆者發現,綜合實踐課常常要讓步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尤其在接近期中、期末考試時,綜合實踐課程往往被取消或是被代替。這些都導致綜合實踐活動難以正常開展,無法全面發揮綜合實踐活動的引導效果。
(三)課程內容學科化現象嚴重
另外,在活動安排上,綜合實踐課程內容存在嚴重的學科化傾向。要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課題緊密聯系,成為某學科的課外拓展活動;要么實踐活動以學科教學的方式進行,要求學生填寫各種申報表、訪談表和調查記錄表,學生很難有戶外實踐的機會。部分教師圍繞教材,組織學生學習各種教學理論,讓學生在教室里實踐,這樣難以真正發揮綜合實踐課程的效用,無法激發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程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在課程中發現問題、提升自我。
(一)學校要強化組織管理,建立監督評價機制
學校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場所。學校要重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加大對綜合實踐課程的宣傳力度,從制度層面和師資層面保障綜合實踐課程的成功實施。
在宣傳層面上,學校要加強組織管理,建立合理的監督評價機制,通過各種各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校師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認識,爭取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好、辦好。在制度層面,學校要建立健全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工作,在日常教學中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使課程規范化、生活化,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問題。

在師資層面上,學校要完善保障制度,培養專業的師資團隊,將教師參與綜合實踐的情況和效果納入教師的業務考核,開展相關培訓,通過理論學習、聽課等方式,以點帶面地提升教師的綜合實踐能力。
(二)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轉變自身角色
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領路人,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學生利用自身所學去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鍛煉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有所建樹,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豐富教學的內容,創新教學的形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各種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體驗生活,幫助學生在自我實踐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問題。
作為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教師要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鼓勵學生自主安排學習的方式,支持學生自主決定活動的走向,成為學生前進路上的輔助者、引導者,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比如,在五年級綜合實踐“學會觀察”一課中,筆者先擺放了一些常見的物品,讓學生自主觀察。在觀察時,筆者不對學生做過多的限制,支持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觀察,并讓他們自由分組寫觀察總結、填寫觀察記錄表。在綜合實踐課堂上,筆者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物品,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尋找伙伴,鼓勵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等方式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教師要正確處理與學生的關系,讓學生敢于提問、樂于思考
首先,教師要用和藹可親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積極解答學生的提問,給予學生積極的、正面的鼓勵,讓學生敢于提問、樂于思考,引導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其次,教師要提升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程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和喜悅感。例如,對于靦腆內向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關注他們,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肯定,引導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支持學生對前人觀點進行合理的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
最后,教師要在課堂中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和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指導學生掌握相應的提問技巧。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年齡特點,從學生實際的理解能力出發,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給予學生適時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鼓勵學生依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教師要做好課堂引導,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思考、主動提問的好習慣,為學生今后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教師要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促進作用,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努力轉變自身角色,正確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敢于提問、樂于思考。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真正發揮綜合實踐課程的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