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素質教育理念在數控專業的滲透,為培養技藝精湛、精益求精的全能型人才,提出在中職數控專業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研究策略:優化目標設計,明確工匠精神培養方向;注重德育滲透,實現工匠精神文化建設;開展一體教學,打造工匠精神體驗情境;做好校企合作,創建工匠精神滲透平臺;建立學徒機制,搭建工匠精神傳承模式。
【關鍵詞】工匠精神 數控專業 中職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2-0034-02
對個人而言,工匠精神是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品質,也是踏實肯干、堅持努力的敬業態度;對企業而言,具備工匠精神,能夠讓企業持之以恒、精益求精,逐步塑造創新型的良心企業;對社會而言,工匠精神有助于營造講合作、守契約的社會風氣等。中職數控專業為國家培養數控專業人才,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數控專業的不斷滲透,在現階段組織學生學習數控專業知識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在課堂上滲透工匠精神,使學生在愛上數控專業課程的同時,能夠主動地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且勇于創新、精益求精,不斷提高學生的數控專業知識。
一、優化目標設計,明確工匠精神培養方向
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育工作的指南。一般來說,教師會基于教學目標中的內容,安排課堂學習活動,以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逐步提升教學質量。在工匠精神的教育背景下進行中職數控專業教學時,教師應當圍繞數控專業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目標的優化設計,將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放在關鍵位置,以便在逐步落實教學目標中,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發展。同時,教師也可以將教學目標看作檢驗最終教育成效的標準,以便及時進行查漏補缺。
例如,在教學《三維動畫制作流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將工匠精神與本節課的內容進行融合,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來說,教師先對教育大綱進行解讀,指出三維動畫制作流程的內容,這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隨后,教師基于此進行課堂學習目標的設計:1.引導學生掌握三維動畫制作流程,促使學生可以展開簡單的操作;2.透過問題探究的方式,強化學生的探究素養;透過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等;3.促使學生基于三維動畫制作流程的學習,認識到科技的魅力,并與他人協作,主動地投身到創新事業中,促進學生創新素養、合作意識的發展,逐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隨后,教師以上述目標為導向,進行本節課課堂學習活動的安排,以便落實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教學目標對整節課的教學起著指引的作用,在現階段的數控專業教學中,教師將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要求置于教學目標中,能夠明確教師的教學方向,以便教師在依據目標進行活動的安排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二、注重德育滲透,實現工匠精神文化建設
職業教育的目的,不單單是為學生傳授職業知識,也包含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品質。在將工匠精神融入數控專業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職業品德發展情況,讓學生在掌握數控專業知識之余,培養學生的創新、拼搏、堅持、合作等工匠精神,而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學生時常從環境中獲得養分,促進自身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所以,在教授數控專業知識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文化建設,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德育環境,進而在環境熏陶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例如,教師可以從課上、課下兩個方面出發,引導學生塑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在課上,當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沖擊波噴射”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將工匠精神融入教學中,對學生提出精益求精、敬業守信等要求,從而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從這些要求出發,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實踐操作成果,在有效掌握沖擊波噴射知識的同時,能夠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和操作習慣。在課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建設校園中的軟文化和硬文化,創建與工匠精神相匹配的文化氛圍。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彰顯工匠精神的黑板報,并讓學生在校園中的走廊、文化墻上張貼與工匠精神有關的宣傳海報、展板等,促使更多的學生通過瀏覽這些海報、展板,認識更多工匠,并從這些工匠身上認識到工匠精神的具體內涵,從而通過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的成長。
蘊含工匠精神的文化環境,能夠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自覺地增強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并在日常的學習和操作中踐行工匠精神。
三、開展一體化教學,打造工匠精神體驗情境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數控專業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往往只關注學生建構基礎知識的效果,較少為學生創建實訓平臺,不注意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運用數控專業知識,以至于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時,無法快速地適應工作環境,也很難在工作中逐步建立工匠精神。所以,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應當主動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建一體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實訓中感知真實的職業氛圍,并塑造自身的工匠精神。
例如,在《制作旋渦材質貼圖》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實訓活動的創建,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發展。在課堂上,教師先為學生講述旋渦材質貼圖的制作方法,為學生參與實訓鋪墊良好基礎。隨后,教師在實訓中心為學生搭建實踐操作的平臺,引導學生在實際的職業環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此外,在實訓平臺,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數控專業素養,合理安排學習小組,使得每個小組中既有學習水平較高、數控專業素養較好的學生,也有各方面都相對后進的學生。在分完組后,學生集中小組的力量,共同參與到實踐操作的活動中,以便在實際體驗企業化的工作環境中,強化自身的合作意識,提高職業素養,促進工匠精神的發展。此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創建平臺,引導學生利用幻燈片等展示實踐操作的結果,使學生在回顧操作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合作、創新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合作、創新等工匠精神。
教師創建“理論+實踐”的一體化學習模式,能夠有效創造工匠精神的體驗場景,盡可能多地創建真實的職業氛圍,促使學生在富有職業特色的實操環境中培育工匠精神。
四、做好校企合作,創建工匠精神滲透平臺
在學校,盡管教師非常努力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實訓平臺,但是學校的條件有限,所創建的實訓平臺仍舊與實際的企業環境有著較大的差異。而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將教育的場所局限在課堂、學校,致使學生無法通過企業的真實環境感知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的培養應當與生產領域相融合,離開了企業的支撐,學生的工匠精神也很難落到實處。所以,數控專業教師應當注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創建,積極地與企業建立聯系,使學生在深入生產環境中,熟練掌握數控專業知識,并在接受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的熏陶中,逐步形成工匠精神。
例如,學??梢耘c企業建立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共同幫助學生數控專業素養、工匠精神的培養。首先,教師可以在校企展開合作前,向企業滲透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企業從未來的發展前景出發,與學校達成共識,將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放在關鍵位置。隨后,教師將學校的教學進度與企業進行溝通,使企業可以根據學校的教學進度調整實習的節奏,以便在相互配合中,有序提升學生的數控專業素養。之后,針對工匠精神的培養,教師也可以根據企業的工作環境,制訂恰當的方案,促使學生在學校和企業中都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指導,在鍛煉數控專業技能之余,也可以促進工匠精神的發展。
只有工匠精神真正地與企業文化相結合,才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發展工匠精神的意義和價值,才能使學生更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職業,逐步成長為工匠型人才。
五、建立學徒機制,搭建工匠精神傳承模式
模仿是學生的天性,對中職生而言,他們善于對身邊人的行為進行模仿,逐步塑造自身的行為舉止。而“師父”在學生的心目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基于對師父的崇敬之意,學生會在潛意識里向自己的師父靠近,模仿師父的一言一行。而在學徒制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師父往往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職業品質,能夠成為學生學習工匠精神的榜樣。所以,在倡導學徒制教學方式之余,教師也要引導師父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學生在模仿師父的言行中,逐步完成對工匠精神的傳承。
例如,在教學《創建金屬文字材質》一課后,教師及時與企業聯系,向企業告知學校的教學進度。隨后,教師請企業對內部人員進行篩選,將企業中片頭設計制作能力較強且極具工匠精神的職工設定為學生的師父。之后,在學習的過程中,師父不僅要帶著學生展開實踐操作的活動,而且要讓學生更加熟悉金屬文字材質片頭設計與制作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感受、學習師父身上的敬業態度、創新精神,真正地實現對工匠精神的傳承。這樣,當學生在未來真正步入企業時,也可以直接模仿師父的言行,將工匠精神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工作中。
學徒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繼承工匠精神開辟了新的途徑,在中職數控專業教學中,教師與企業的師父建立“雙導制”的教育方式,能夠促進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融合,有效助力學生工匠精神的發展。
總而言之,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養,能夠讓學生逐步成長為現代職業人,從而更好地融入企業環境。但是,在中職數控專業的教學中教師也要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同時,單純地依靠教師的力量,也不能真正地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落到實處。所以,在未來的數控專業教學中,教師還要主動地與政府、企業溝通,為學生搭建完善的工匠精神培養體系,從而把學生培養成技藝精湛、精益求精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林曉殊.淺析在中職數控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J].新智慧,2018(26).
[2]柴艷菲.中職數控專業課程教學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路徑[J].職業,2019(32).
[3]丁美龍.現代學徒制下中職數控人才工匠精神培養的方法淺淡[J].現代職業教育,2019(33).
【作者簡介】莫小鳳(1986— ),女,壯族,廣西南寧人,研究生學歷,講師,現就職于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教育教學。
(責編 楊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