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珍
麻醉事故對患者會造成較大的身體傷害,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在臨床手術中,可以通過術前準備途徑、患者觀察途徑以及消除隱患途徑等,將麻醉事故發生率控制在最低。麻醉事故預防中,需要相關人員提高對麻醉事故的認識,并能夠嚴格遵守手術規程進行麻醉操作,提高整體麻醉水平。
麻醉事故主要出現在手術過程中,由于現代外科手術中時常需要對患者進行麻醉,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應激反應。手術中的麻醉通過麻醉藥物實現,由于手術內容和患者自身情況因素的影響,使得對麻醉操作有著嚴格的要求。麻醉師需要謹遵麻醉操作規程對患者進行麻醉,如果患者在麻醉時,出現了死亡或者其他意外事件,這些都屬于麻醉事故。麻醉事故的原因,可以分為技術原因和麻醉師責任原因等。麻醉過程,需要麻醉師能夠依據患者的情況,做好全面的麻醉準備。如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患者病情情況,患者自身對于麻醉藥物是否有耐受性等,根據上述原因進行綜合分析,最終確定符合手術目標的麻醉方案。現代手術治療過程中,麻醉所采用的麻醉藥物、麻醉儀器等都有多種選擇,這些都是麻醉師應當予以注意的方面,需要根據麻醉方案和手術內容來選擇適當的藥物和儀器,降低麻醉事故發生率。
(一)術前準備途徑
在患者手術前,麻醉師應當與主治醫生進行全面溝通,并結合手術方案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身體檢查中需要對患者的血壓、心率等都進行掌握。尤其是患者出現了突發情況時,如在檢查中發現患者存在其他病癥等,這些都是麻醉師需要進行考慮的。如果患者無法完成有效麻醉,麻醉師可以建議延遲手術計劃,從而避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麻醉事故。患者術前檢查中,醫生需要對患者的既往病史進行仔細認真的詢問,由于有些麻醉藥物對某些疾病有不良影響,這些會增加患者手術的麻醉風險。除此之外,也要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情況,如果患者平時經常飲酒或者大量飲酒,酒精會對患者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患者對于麻醉藥物的感受會較之其他人更為遲緩,如果按照正常計量給患者使用麻醉藥物,麻醉藥物持續的時間會大大縮短,很可能出現手術未完成,麻醉藥物失去的藥效的情況,從而導致患者巨大疼痛以及相應的手術風險。術前準備還包括了對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進行預測,并制定應急處理方案。如果手術中患者突然出現血壓明顯下降,或者心率突然停止等情況,如何進行患者搶救,這些都是防范麻醉事故需要探討的內容。
(二)患者觀察途徑
在手術前期、中期和后期,都需要對患者進行密切的觀察。手術前要通過觀察確定患者的身體狀態,手術中需要通過觀察來判斷患者術中情況,術后也要觀察患者蘇醒的時間等。術中的觀察和術后蘇醒期的觀察是尤為重要的。在手術中,患者接受的手術麻醉以后,會出現身體局部或者整體上的感官失覺,這主要與麻醉用量和麻醉部位有關。根據手術方案及要求,對患者采用局麻或者全麻。局麻患者一般為局部性的小手術,局麻患者會感到手術部位失去知覺。全麻患者一般是全身給藥,通過靜脈注射等方式,讓患者完全失去知覺,全麻方式主要用于大型手術當中。患者失去知覺后,醫生需要進一步的確認,這樣可以確保藥效已經完全發揮。根據臨床上的麻醉事故案例分析,發現大多數的麻醉事故都發生于麻醉藥物的藥效發揮期間。由于這段時間的患者處于麻醉狀態下,即便是身體出現不適反應也很難及時與醫生溝通,如果醫生的觀察不夠仔細全面,就會忽略患者身體出現的問題,最終導致麻醉事故出現。在觀察患者時,醫生可以借助先進的醫療儀器等,但醫生應當時刻提高注意力,并且深知醫療儀器只能作為一種輔助和參考,醫生對患者的觀察和判斷才是避免麻醉事故的最佳途徑。
(三)消除隱患途徑
手術麻醉中,需要消除可能引起事故的隱患。如在麻醉實施前,需要對麻醉藥物劑量進行再次確認,避免麻醉用量超出手術需求或者麻醉劑量不足而導致的麻醉事故。在麻醉前,還要對手術監測儀器等進行檢查,如麻醉機、心電儀等,從而能夠順利實施麻醉并完成手術監測。手術時,對于給患者使用的麻醉藥物等,需要保留相關的包裝,如藥瓶和注射器等,這樣可以在麻醉事故發生后進行責任歸屬判定以及事故原因分析。麻醉藥物的使用具有針對性,每個患者都應當有自己的手術麻醉用藥方案,這樣可以較好地消除事故隱患。
(作者單位:內江市東興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