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仲謹
一般胃潰瘍的患者大都感染幽門螺桿菌,臨床研究還指出,胃潰瘍的發生可能與吸煙、飲酒和喝濃茶、喝咖啡等情況有關,這些也是誘發胃潰瘍的重要危險因素。
一般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大多數胃潰瘍患者發病的原因,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后,會對人的胃黏膜造成較大的刺激和損傷,并會導致胃酸分泌過量,或者會致使患者的胃潰瘍加重。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超過25%的胃潰瘍患者發病或者病情加重,與使用非甾體消炎藥有關,也有部分患者會因為精神壓力過大,產生胃腸功能紊亂的情況,長此以往,便引發胃潰瘍,對自己的身體造成較大的影響。
患有胃潰瘍的人,一般臨床癥狀較多,常見的癥狀是胃部疼痛、食欲不振等,絕大部分的患者會在吃飯后出現腹脹或者胃部不舒服的感覺,時間較長便會出現體重減輕等問題。一般上述癥狀嚴重的患者,其胃潰瘍程度便嚴重,不過臨床也有部分患者在發生胃潰瘍后,患者自己并無明顯的癥狀,甚至無任何感覺,這種無癥狀胃潰瘍的患者的首發癥狀一般是胃出血、胃穿孔等,發病比較危急,容易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
胃潰瘍的患者典型癥狀就是胃部灼燒痛嚴重,一般患者會在吃飯后30分鐘或者1小時內出現嚴重腹痛的情況,大多數的患者使用抗酸劑能減輕疼痛感。通常患者的上述疼痛感會持續數分鐘,但是也有患者的疼痛感持續數小時,消化不良和食欲降低等情況明顯加重,惡心想吐癥狀明顯,胃脹、飽腹感等癥狀嚴重摧殘著患者。
(1)幽門螺桿菌有無清除。①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潰瘍的發生和加重密切相關,一般胃病久治不愈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標志,實際上感染幽門螺桿菌早期,患者并沒有典型的不良表現,但多數患者會出現反胃、惡心等問題。臨床經驗指出,感染幽門螺桿菌后,患者的胸口常隱隱疼痛,會出現輻射狀的疼痛感,使用常規藥物治療且不斷的增加劑量,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減輕和緩解。②幽門螺桿菌清除后,患者上述臨床癥狀會明顯改善或消失,自覺自己的飲食增加或者恢復正常,日常生活中的惡心、嘔吐等癥狀也明顯減輕,患者的體重也會適當地增加,乏力或者貧血等情況明顯改善。③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會導致患者腹瀉及(或)便秘加重,這種情況往往會交替發生,且絕大多數的患者會排黑便,腹瀉的癥狀控制難度大,多數患者會伴有低度或者中度的發熱。所以在幽門螺桿菌清除后,患者的腹瀉、便秘情況明顯改善,排黑便的問題得到有效的控制,大便顏色開始轉為正常色,發熱的情況也不再出現。
(2)臨床癥狀與體征有無減輕、恢復。①胃痛和胃脹、胃酸等癥狀顯著改善,患者具有的無規律疼痛癥狀減輕,且發作周期間隔延長,患者肚子發重的情況減輕,大便開始有規律,便形逐漸恢復正常,不明原因的腹瀉明顯減少。②胃潰瘍的患者大多數會具有口氣重的問題,也就是患者的口腔異味嚴重,這種異味不管怎么清潔也不能得到改善。而患者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充分清除后,胃黏膜得到有效的修復,病情逐漸改善和恢復后,患者的口腔異味能顯著改善。③胃潰瘍患者的消化不良和胃腸功能紊亂等情況能明顯改善,逐漸患者食欲下降的問題得到改善,食欲恢復正常后,能有效地增加體重,患者再也不會出現明顯的胃脹、飽腹感、噯氣等不適癥狀。④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改善和消失后,患者的飲食恢復正常,能吃自己想吃的東西,能喝自己想喝的飲料,患者的身體狀態逐漸改善。胃潰瘍治療緩解后,患者的精神壓力減輕,不用再承受胃潰瘍造成的不適感等,負性情緒明顯減輕,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得到糾正,身心應激反應也得到充分改善,睡眠正常,能保持精力充沛,更好地參加工作,日常生活也變得豐富。
一般外科治療胃潰瘍時,主要是給患者用手術進行胃大部切除,再進行胃腸道重建,使患者的十二指腸吻合。臨床上常用的胃潰瘍外科手術方式較多,比如遠端胃大部切除術,這種手術主要是把患者的胃部切除大約一半,再實施胃十二指腸吻合;再者是遠端胃大部切除的同時,給患者進行迷走神經干離斷,一般這種術式常用于較為嚴重的胃潰瘍患者,十二指腸炎癥反應顯著的患者,采用上述術式治療的效果顯著。
胃潰瘍術后的患者容易出現胃排空障礙、胃腸交感神經活動增強等情況,多見患者表現為吃飯后會產生明顯的上腹部飽脹感,許多患者會出現鈍痛和惡心、嘔吐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手術使患者的胃部臟器與十二指腸等部位發生較大的變化,一般屬于正常的情況,患者不必過分的擔憂,只要術后遵醫囑康復和加強護理,則不良情況會逐漸消失,患者的胃腸道功能會有效恢復,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
(作者單位:四川現代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