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鐘吾初級中學 田愛華
有效的課堂不僅要為學生設計有價值的學習任務,給予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其課堂參與度,還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啟迪其思維,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和理論的深層理解,全面提升其數學素養。筆者認為,教師要先認真學習,提高自身素養,接著從學生入手,探究非智力因素,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優化課堂,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傳統模式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其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對數學學科本質和特點的認識過于片面。傳統教學觀念中,教師認為數學只是一種工具,用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促使其順利升學。第二,對學生主體地位認識不清。傳統教學觀念中,教師、教材是課堂的主體,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第三,忽視學生的能動性。傳統教學觀念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發揮,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改變學生一味被動接受知識的現狀,實現由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的轉變,以此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譬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證明勾股定理,通過學生親自證明來使其更深入地了解勾股定理,繼而掌握勾股定理。如畢達哥拉斯證法:作8 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設它們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再作三個邊長分別為a、b、c的正方形,將它們分別拼成兩個正方形。
教師若想優化課堂,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則必須積極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進而改善初中數學教學效果。針對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可采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第一,游戲教學法。游戲是一種娛樂性很強的活動形式,將其合理運用于教學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課堂參與度,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第二,情境教學法。因初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水平,科學創設教學情境,將所要教學的內容蘊含在情境之內,引導學生分析情境,身臨其境地學習。第三,聯系生活教學法。生活是數學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初中數學中有很多知識都與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實例,引進抽象的數學知識,從而可以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就可引入一些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去解決生活問題的同時,深層次地把握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相關知識的應用方法。如教師可設計問題:有一群鴿子,一部分在樹上高歌,一部分在地上覓食,樹上的鴿子對地上的鴿子說:“如果樹下的鴿子飛上去一只,那么樹下的鴿子就是整個鴿群的三分之一,若從樹上飛下去一只,則樹上、樹下的鴿子一樣多。”你知道樹上、樹下各有多少只鴿子嗎?引導學生先分析,設樹上鴿子x 只,樹下有y 只鴿子,接著根據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列出方程,最后進行求解。求解過程如下:
解:設樹上有x 只鴿子,樹下有y 只鴿子,
最終得出樹上有5 只鴿子,樹下有4 只鴿子。
通過引入這種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相關知識,有利于培養其良好的數學觀。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若想優化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讓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讓抽象難懂的數學變得具體、簡單,讓深奧的數學變得通俗易懂,充分煥發數學課堂活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