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敏,李 菲,劉 黎,李 婷,吳 娟,敬思芹
(遂寧市中心醫院腫瘤中心,四川 遂寧 629000)
女性乳腺癌已成為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1位、死亡率第6位的惡性腫瘤[1],其治療以手術、放射治療、化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為主,放射治療在乳腺癌綜合治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急性放射性皮炎(ARD)是放射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高達95%接受放射治療的癌癥患者,在照射區域發生不同程度的ARD[3]。嚴重的ARD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導致放療劑量減少或放療中斷,影響總體療效。因此,如何降低ARD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已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目前,臨床上還沒有統一推薦的預防和治療放射性皮炎的措施。光子治療儀是高能窄譜冷光源治療技術,可用于消炎、鎮痛,對體表創面有止滲液、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愈合的作用[4]。在臨床治療中操作簡單、無明顯不良反應。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乳腺癌放療患者皮膚反應情況,探討光子治療儀對ARD的預防作用。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122例乳腺癌術后首程放療的女性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接受改良根治術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接受三維適形放療;(4)化療結束后2周;(5)病例資料完整;(6)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評分0~2分。排除標準:(1)既往接受過胸壁或鎖骨上區域放療(既往接受過相同區域的放療);(2)妊娠及哺乳特殊患者;(3)過敏體質患者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4)認知能力下降;(5)放射治療過程中,在放射野內使用其他皮膚防護劑的患者;(6)接受保乳術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有結締組織疾病的患者;(8)進行假體植入和乳房重建的乳腺癌患者。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治療方法不同進行分組,使用光子治療儀聯合健康宣教、皮膚常規護理、放射治療皮膚防護劑為觀察組(n=63),僅使用健康宣教、皮膚常規護理、放射治療皮膚防護劑為對照組(n=59)。觀察組年齡范圍33~70歲,中位年齡50歲,對照組30~71歲,中位年齡53歲。2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體重指數[5](BMI)、腫瘤位置、ECOG評分、腫瘤分期(AJCC,2018年第八版)、雌激素受體(ER)狀態、孕激素受體(PR)狀態、為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狀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122例女性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n(%)]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于術后3~6個月行放射治療,均采用三維適形放療(美國Varian 600C直線加速器),均采用6MV X射線,照射范圍包括患側胸壁+鎖骨上區域,依據胸壁厚度加補償膠,放療劑量50 Gy/25次,每次2 Gy,每周5次,共5周。對照組:(1)均予以常規護理。囑患者選用柔軟、寬松、吸汗性強的全棉衣物;保持照射區皮膚清潔、干燥,注意腋窩皺褶處皮膚的保護,減少腋窩區域的摩擦;避免陽光直曬;放療區域嚴禁搔抓,修剪指甲,以免睡眠時搔抓局部皮膚引起損傷;建議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忌辛辣飲食,多飲水,保持皮膚充足水分;不能在放療照射野內使用防曬霜、潤膚露等。(2)均在放療第1天開始使用放射治療皮膚防護劑(利膚寧,生產廠家:青島軟新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批準文號:魯械注準20152340650),主要成分為蘆薈凝膠。使用方法:均勻涂抹在放射野及放射野外1 cm范圍的皮膚上,每天2次,涂抹厚度為1~2 mm,持續至放療結束。觀察組:在對照組處理基礎上采用光子治療儀(深圳普門科技有限公司,型號Carnation-86E)照射,從放療開始第1天開始照光,光源頭部距離照射野上方10~15 cm,每次照射10 min,每天2次,持續至放療結束,使用保護套罩住光源,使其盡可能覆蓋整個照射野,為患者戴好眼罩,避免強光傷眼。
1.2.2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2.2.1ARD發生情況 觀察2組患者ARD總體發生情況,以及當照射劑量達40 Gy和50 Gy時,2組患者ARD發生情況。根據美國腫瘤放療學會(RTOG)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的分級標準[6],將放療中出現的急性皮膚損傷分為5級0級,無變化;1級,濾泡樣暗色紅斑、脫發、干性脫皮、出汗減少;2級,觸痛性或鮮色紅斑片狀濕性脫皮、中度水腫;3級,皮膚皺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濕性脫皮,凹陷性水腫,4級:潰瘍、出血、壞死。
1.2.2.2疼痛發生情況 觀察2組患者疼痛總體發生情況,疼痛程度采用數字疼痛評分表(NRS)進行評價,疼痛程度用 0~10 的數字表示,0分表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1.2.2.3瘙癢發生情況 觀察2組患者瘙癢總體發生情況,采用常見不良事件評價標準[7](CTCAE 5.0版)進行評價。1級:輕度或局部,需要局部治療。2級:廣泛分布且間歇性發作,搔抓引起皮膚改變(如水腫、丘疹、抓痕、苔蘚樣變、滲出/痂皮),需要口服藥治療,影響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3級:廣泛分布且持續性發作,影響自理性日常生活活動或睡眠,需要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
1.2.2.4觀察2組患者放療中斷情況 記錄2組患者放療中斷具體天數,比較2組患者放療中斷發生率。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不服從卡方檢驗條件時采用連續性校正或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2組患者放療期間ARD嚴重程度比較 觀察組發生0級ARD 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1級ARD 的發生率(60.32%)明顯高于對照組(20.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2級ARD的發生率(22.22%)明顯低于對照組(44.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3級ARD 的發生率(7.94%)明顯低于對照組(32.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2組患者不同劑量ARD嚴重程度比較 放療劑量40 Gy時,觀察組ARD嚴重程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放療劑量50 Gy時,觀察組ARD嚴重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2組患者放療期間疼痛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無疼痛患者發生率(19.05%)明顯高于對照組(5.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輕度疼痛發生率(74.60%)與對照組(71.1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度疼痛發生率(6.35%)明顯低于對照組(23.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疼痛嚴重程度比較[n(%)]
2.42組患者放療期間瘙癢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無瘙癢發生率(53.97%)明顯高于對照組(30.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級瘙癢發生率(41.27%)與對照組(42.37%)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2級瘙癢發生率(4.76%)明顯低于對照組(20.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級瘙癢發生率(0)與對照組(6.7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瘙癢嚴重程度比較[n(%)]
2.52組患者放療期間放療中斷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放療,無中斷情況發生。對照組出現3例放療中斷,1例中斷5 d,1例中斷4 d,1例中斷7 d,對照組放療中斷發生率5.08%與觀察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10)。
ARD是乳腺癌患者放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不僅影響生活質量[8],還影響美觀,影響患者依從性,如果導致放療中斷,還會影響總體療效。ARD發生的主要機制為放療期間高能X射線可以導致直接和間接電離事件,產生短暫的自由基、不可逆的DNA雙鏈斷裂及炎性反應,導致細胞損傷[9]。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12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術后放療皮膚反應的臨床相關資料,顯示光子治療儀可以降低ARD發生的嚴重程度,減輕疼痛、瘙癢程度,可能降低放療中斷情況。但在本研究中,2組患者0級ARD發生情況、輕度疼痛發生情況、1級和3級瘙癢發生情況、放療中斷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考慮可能是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數據存在偏倚,且樣本量小所致。
Carnation-86E光子治療儀為新型雙光子紅藍光治療儀,以點陣芯片集成式半導體固態為光源,紅光波長(640±10)nm,藍光波長(460±10)nm,窄譜紅光光子可以保持創面濕潤,產生光化學效應,激活生長因子,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創面愈合;特定波長藍光光子具有殺菌、抗感染作用。任為等[10]研究LED紅光照射對放創復合傷小鼠創面愈合的影響,該研究表明波長(640±10)nm的紅光照射,可以促進60 Coγ射線5 Gy一次性全身照射后合并背部全層皮膚損傷的放創復合傷創面的愈合,縮短創面愈合的時間。ALIPANAH等[11]發現應用685 nm的紅光照射可以促進兔子傷口愈合。張麗君等[12]研究發現,光子治療儀能明顯改善患者放射性皮炎,縮短愈合時間,減輕患者疼痛。藍光治療臨床上主要用于痤瘡,藍光對痤瘡丙酸桿菌療效顯著,有研究使用波長407~420 nm藍光照射對糠秕馬拉色菌同樣具有殺滅作用[13]。程佑爽等[14]通過體外研究發現,藍光具有高效殺滅鮑曼不動桿菌的作用,且具有劑量-效應關系。褚召娟等[15]以食源性致病菌阪崎腸桿菌為對象,研究了藍光的殺菌作用,并首次對其殺菌機制進行了探究。結果揭示了細胞外膜損傷是藍光殺菌的重要方式之一。
CENSABELLA等[16]對79例接受放療的乳腺癌患者應用光子治療,結果顯示光子治療可以預防ARD的加劇,并且能夠提高生活質量。PARK[17]等研究顯示光子治療安全可行,并且可以降低ARD的嚴重程度。ROBIJNS等[18]對120例接受放療的乳腺癌患者進行研究,從放療的第1天開始使用光子治療,這是第一個安慰劑對照的隨機對照試驗。本結果表明,應用光子治療能有效降低2級或更高級ARD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研究藥物預防ARD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較少,臨床治療方案差異很大。用于ARD的藥物,主要分皮質類固醇類和非皮質類固醇類,盡管局部使用皮質類固醇藥物可以降低ARD的毒性[19],但由于皮質類固醇的不良反應,臨床應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非類固醇類藥物,典型代表為比亞芬(Genmedix公司,法國),其主要成份為三乙醇胺,但其防治ARD的療效存在爭議。龍小慶等[20]對三乙醇胺防治ARD的有效性進行系統評價,得出結論:三乙醇胺不能用于防治ARD,也不能降低ARD的發生率。本研究采用國內常用的利膚寧作為皮膚保護劑,利膚寧含有防止細胞損傷和利于細胞修復的成分。羅朝霞等[21]比較了三乙醇胺、蘆薈膠、利膚寧的臨床療效,顯示利膚寧不僅能有效減輕和延緩ARD的發生,減輕放射野局部疼痛感受,且價格適中。
綜上所述,盡管許多藥物在防治ARD上顯示了一定的療效,但ARD的預防與治療,目前仍然缺乏基于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的高級別臨床證據。光子治療可以減少乳腺癌術后放療發生嚴重ARD的概率,減輕放療引起的疼痛、瘙癢嚴重程度,可能降低放療中斷概率,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耐受性良好,無明顯不良反應。可用于預防乳腺癌術后放療引起的ARD,適用性廣,值得臨床推廣。但仍需大規模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對其預防作用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