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
摘 ? 要: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求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信息及其循環(huán)路徑不斷改進。文章從教育教學過程出發(fā),基于疫情防控背景,依據教學質量信息涉及到的不同主體,對教學質量信息進行分類,提出“一個核心、三類質量、七層閉合循環(huán)”的教學質量信息及循環(huán)路徑模式,旨在推進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實現質量信息的暢通循環(huán)。
關鍵詞:高校;教學質量信息;循環(huán)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02-0063-02
在教學質量保障與監(jiān)控體系運行過程中涉及到學生、授課教師、督導、聽課教師、二級學院、學校以及用人單位等多主體,各類教學質量信息由這些主體產生,通過不同的路徑進行傳遞。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信息是指教學質量信息必須從學生出發(fā),經過不同主體,最終反饋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實現教學質量信息的有效傳遞。
一、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信息
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可以按照教學活動過程分為人才培養(yǎng)設計階段的質量、教學運行過程的質量和教學結果質量。這三類質量通過質量信息載體在高校內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生成、提升與傳遞。
人才培養(yǎng)設計階段的質量包括高校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的辦學定位、專業(yè)定位、人才培養(yǎng)定位和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該類質量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專業(yè)設計質量,主要為高校通過對相關專業(yè)人才需求的調研,確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專業(yè)設置類型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第二,人才培養(yǎng)方案質量,包括開設的課程以及課程屬性等;第三,課程的教學內容質量,包括依據培養(yǎng)要求制定每門課程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教學運行過程的質量是指學生在高校教學運行過程中接受具體教育,以及知識和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學運行過程的質量主要是通過課程實施的質量表現出來的。
教學結果質量是指學生經過高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所取得的在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主要通過學生的學習結果具體體現出來。學習結果可分為廣義結果和狹義結果。廣義結果為高校教育活動的投入產出結果,如畢業(yè)生數量等;狹義結果為學生在具體專業(yè)領域內的結果,如學習一門課程之后的成果、經過實驗實訓的成果等[1]。
二、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學質量信息的要求
(一)更新教學理念
當信息化和“互聯(lián)網+”廣泛應用到教學中,學習場景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學生、教師和教學督導等經常會處于不同的物理空間。因此,學生自身的學習和發(fā)展應更加成為關注的重心,教學理念應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
(二)拓展質量保障主體
高校要吸納政府、企業(yè)、家長、社會和第三方機構等外部主體加入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當更多的社會資源用于在線教學過程中時,相關企業(yè)的參與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有利于在教學資源建設和使用,同時也拓展了對教學過程的監(jiān)控和教學質量信息的收集和評估渠道。此外,當學生在家庭中通過在線教學學習時,家長的參與比線下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意義。
教師與學生等核心利益相關者參與到教學質量保障的主體中。相比線下課堂教學,在線教學的組織和實施都分散于教師和學生的居住地,傳統(tǒng)的集中進行教學檢查和現場教學督導不再可能。因此,要求教師和學生都必須進一步提高質量意識,參與到質量保障體系中。
(三)完善質量保障體系運行與管理
基于線上教學的教學運行管理,傳統(tǒng)的由學校、二級學院兩級管理的督導和評估模式受到沖擊,需要由學校、二級學院、系部、督導、聽課教師、授課教師以及學生等多主體共同參與,通過在學校與二級學院(系部)管理層面、在教師教學層面、在學生學習層面等三個層面,展開教學質量與監(jiān)控工作。因此,要構建學校、二級學院、系部三級管理的督導與評估模式,增大基層教學組織在教學運行中的作用。通過基層教學組織,更快捷的與授課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監(jiān)測教學進展情況和對教學質量信息進行收集。要充分發(fā)揮二級學院在質量保障體系運行中的中間作用和主體地位[2]。
在線教學形式的大量采用,使得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人員在物理空間上出現了“隔離”,這就要求加強對線上教學、線下教學、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測與管理。在“互聯(lián)網+”時代,這種全方位的監(jiān)測與管理可以通過對在線課程和課堂教學的過程性數據進行分析,形成更科學、更立體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轉向“用數據說話”,從而支撐課程教學的持續(xù)改進[3]。
三、教學質量信息及循環(huán)路徑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客觀上要求在教學質量信息的收集、評估、傳送、質量信息改進、反饋中更多依賴在互聯(lián)網上實現或遠程通信。依據本文對教學質量信息的參與主體和教學質量信息分類的討論,結合在線教學的特點,可以將教學質量信息再進一步分類,形成“一個核心、三類質量、七層閉合循環(huán)”的教學質量信息及循環(huán)路徑模式,實現教學質量信息的收集、評估、傳送、質量信息改進。
(一)師生互動是核心
師生互動是質量信息產生與改進的核心。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教學質量信息的主要來源,同樣各種質量信息及其改進建議都必須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來實現,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在每一堂中最直觀的質量信息是由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時觀測到,并立即進行改進,這種信息的產生和改進是教學質量信息封閉、循環(huán)與提升的核心。
在線教學對師生教與學的互動帶來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終端和平臺,及時撲捉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理解程度,進而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和調整教學內容。質量信息的收集有多種途徑來實現,但必須依賴互聯(lián)網或遠程通信來實現。
(二)教學運行過程質量信息是主要環(huán)節(jié)
1.學習狀態(tài)的質量信息及其閉合循環(huá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狀態(tài)是教學質量信息中最為基礎,同時也是變化最頻繁的動態(tài)質量信息,學習狀態(tài)的質量信息主要是通過“師生核心、督導或聽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形成、并通過改進建議,直接反饋并應用到教師教學過程中,進而完成第一個層面上的質量信息閉合循環(huán)。
2.教學內容的質量信息及其閉合循環(huán)。對于涉及到教學內容的質量信息是通過“師生核心、督導或聽課教師、系部”,在教學過程中收集、評估,提出改進意見和辦法,最終傳送到教師教學過程中,進而完成第二個層面上質量信息的閉合循環(huán)。
3.課程設置的質量信息及其閉合循環(huán)。對于涉及到課程設置、開設和考核方式等質量信息是通過“師生核心、督導或聽課教師、系部、學院”,在教學過程中收集、評估,提出改進意見和辦法,最終傳送到教師教學過程中,進而完成第三個層面上質量信息的閉合循環(huán)。
4.課程體系的質量信息及其閉合循環(huán)。對于涉及到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教學基礎設施和條件等質量信息是通過“師生核心、督導或聽課教師、系部、學院、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收集、評估,提出改進意見和辦法,最終傳送到教師教學過程中,進而完成第四個層面上質量信息的閉合循環(huán)。
(三)教學結果質量信息是最終目標
1.課程學習效果的質量信息及其閉合循環(huán)。對于涉及到課程學習效果的質量信息是通過“師生核心、督導、系部、學院、學校”,應用專門的試卷評估、畢業(yè)論文(設計)評估等收集、評估,提出改進意見,最終傳送到教師教學過程中,進而完成第五個層面上質量信息的閉合循環(huán)。
2.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完成情況的質量信息及其閉合循環(huán)。對于涉及到各專業(yè)培養(yǎng)培養(yǎng)方案完成質量、學生畢業(yè)率、學位授予率、就業(yè)情況等質量信息是通過“師生核心、督導、系部、學院、學校、用人單位、畢業(yè)生”,在學校、二級學院管理過程和教學過程中收集、評估,提出改進意見,最終傳送到教師教學過程中,進而完成第六個層面上質量信息的閉合循環(huán)。
(四)人才培養(yǎng)設計質量信息是基礎保障
對于涉及到學校辦學定位、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實現情況等質量信息是通過“師生核心、督導、系部、學院、學校、用人單位、畢業(yè)生、社會需求”,在學校教學管理過程和教學過程中收集、評估,提出改進意見和辦法、修訂(制定)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等,最終傳送到教師教學過程中,進而完成第七個層面上質量信息的閉合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趙春魚,吳華.高校教學質量保障:一個新的分析框架及其檢驗[J].高校教育管理,2018,(3).
[2]左惟,趨勢與變革:高校開展線上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20,(1).
[3]韓筠.“互聯(lián)網+”時代教與學的新發(fā)展[J].中國大學教學,2019,(12).
編輯∕李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