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平
摘 ?要:互聯(lián)網的發(fā)達,影響了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方式,但如果僅僅一味地獲取而不加思考,這是有害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有必要去發(fā)展群文閱讀教學,這樣能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辨析,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字:群文閱讀、閱讀教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xiàn)在的學生,不再像以往的學生一樣單一地通過師長和課堂去獲取信息和學習知識了。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學生接觸電子終端、互聯(lián)網或是媒體的機會多不勝數,他們能獲得信息的渠道自然也就多不勝數。他們常常能侃侃而談,顯得無所不知,甚至仿佛看破一切。殊不知他們只是在重復那些獲得的信息,重復別人的觀點,復制別人的思想。如此長久下去,這無疑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危險的。因為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具備辨別、分析、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只是一個知識的“容器”,而不是一個有思想的人。我們的國家嘔心瀝血地搞教育是為了什么呢?歸根結底,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知識、會技能、懂思考的人。這豈不是南轅北轍了嗎?為了彌補這些不足和缺陷,解決問題,我們教育者就必須學會與時俱進,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開辟出一條生路、一條新路。而不能像以往某些語文課堂一樣,教讀一篇課文,僅僅機械地開展問答。
所幸,在提倡“新課標”、“新語文”的當下,許多有識之士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新”方法——群文閱讀教學。我個人覺得,群文閱讀能有效解決上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所謂群文閱讀,現(xiàn)在普遍的解釋就是在一定的時間里,圍繞議題讓學生通過多文本的對比閱讀,自我建構,最后達成共識的閱讀方式。這種方式與以往的單一文本的閱讀相比較,除了量上的不同,還有質的不同。群文閱讀的過程,往往包含有閱讀方法的練習,還提供了團體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辨析中訓練和提升了思維,最后做出自我的判斷。這樣的課,讓學生做得更多,也獲得更多,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聯(lián)系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覺得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應該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一,確立議題,選擇文本。這是決定群文閱讀成敗與否的第一步。群文閱讀,首先必須要閱讀多個文本,可是文本如何選擇呢?這就需要教師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了。當老師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有的放矢,有所收獲。議題的確立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多個的。可以圍繞主題、人文、手法、體裁、語言特色等。例如,我把初中課本里的《愛蓮說》、《與朱元思書》、《富貴不能淫》等課文、以“儒生風骨”為議題結合起來,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不同時代的古文之美,更讓他們理解體會到古代讀書人的精神內涵,培養(yǎng)了他們高尚的情操。
二,瀏覽欣賞、閱讀訓練。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學生要在單位時間里完成多個文本地閱讀,這自然就需要老師傳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并讓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實踐中去鍛煉,去提升閱讀速度。而且較之單篇閱讀,它還能給學生提供閱讀策略的訓練,譬如信息提取和篩選、各文本中資源地整合、思路地開拓、對問題地分析和判斷等。這些方法和技能的培養(yǎng),正是群文閱讀相對于目前普通的語文閱讀教學更有優(yōu)勢的地方。
三,討論分析,分享觀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盡量營造一個開放、輕松的課堂氛圍,提前設計好問題,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辨析、然后闡述觀點。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應該具有目的性和開放性,要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教師應該盡量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收獲到閱讀的喜悅,讓他們在分析和分享中走進文本,提升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桃花源記》時,我讓學生們去討論: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世”思想?我整合了初中教科書里的資源,綜合《論語十二章》、陶淵明的《飲酒》和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讓學生們去品讀、辨析。最終他們明白——陶氏的“隱”,貴在不同流合污,是讀書人對初心地堅守,是“貧賤不能移”的大丈夫所為。
四,拓展延伸,由點到面。現(xiàn)在的語文“新課標”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和開拓性閱讀,這一點剛好和群文閱讀的宗旨不謀而合。因為群文閱讀并不是簡單的讓學生從單文本閱讀變成多文本閱讀,不是單純的數量的增加,而是著眼于質的變化。例如從讀懂一篇文章到會讀一類文章,又亦或是從閱讀積累到寫作運用。例如我在講鄭振鐸的《貓》的時候,我著眼于敘述類文章的寫作手法——卒章顯志,采用事先準備好的《青年文摘》中的另外兩篇短文,通過巧設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三篇文本在點明中心這一方面的相同之處,了解卒章顯志這種手法,然后再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寫作素材,讓學生用卒章顯志的手法去練筆。
五,歸納總結,反饋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群文閱讀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對前面所有環(huán)節(jié)的回顧和審視,是為了今后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所謂“反饋”,是針對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檢查練習、發(fā)放“意見表”等方式弄清楚學生學得怎么樣?“三維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反思”是針對教師而言,學生的參與度怎么樣?本堂課的優(yōu)劣點在哪里?……
總而言之,在當今趨勢下,作為一名語文工作者,有必要發(fā)展群文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辨析,這樣他們才不會成為一個單單裝信息的“容器”,而是能融會貫通、批判繼承,最終會獨立思考的人。
參考文獻:
[1]蔣軍晶. 《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07月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0230474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zhèn)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