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山 曹廷政
(西安石油大學 陜西西安 710065)
2014年10月,國務院46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首次將體育產業發展定位為國家戰略。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印發《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政策的放寬及審批的簡化推動了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各類戶外賽事也應運而生,提高了登山運動者的參與積極性,促進了戶外運動行業的發展參與度。2016年底,國家出臺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指出,2020年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總值達到4000億元,直接引爆戶外運動產業的噴發。政府的財政投入及對社會資本的引導使得山地戶外運動基礎設施、場地建設更加完善,從而增加大眾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
陜西旅游資源豐富,尤其是山地資源更加豐富,省內享有分隔中國南北的秦嶺山脈,主峰太白山因為高、寒、險、奇享譽全國,也是秦嶺第一高峰。除了太白山,秦嶺山脈還有終南山、驪山、翠華山、華山、九龍山、觀音山、紫柏山等名山,這也是健身愛好者的活動地點。登山運動的迅速發展,為該產業提供了充沛的動力,同時也對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健康發展,才能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達到共贏。為此,迫切需要發現戶外登山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分析其中的內在動因,推動登山運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并成為陜西省體育產業的一個支點。

圖1 調查群體

圖2 年齡分布

圖3 學歷結構

圖4 職業類型

圖5 收入分布
該文以西安綠銳山地戶外俱樂部、AT艾特旅行戶外俱樂部、西安背包客戶外俱樂部、傘兵戶外俱樂部、綠螞蟻戶外俱樂部和這五大俱樂部的部分會員為研究對象。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
對西安市開展登山運動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俱樂部的部分登山愛好者進行調查訪問,對參與群體的人口學因素、文化程度、職業分類、消費層次、參與行為特點、信息獲取途徑及參與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
參與者性別分布特點調查有效問卷共76人次,其中男性42人,占55.26%;女性34人,占34%。從調查情況來看,男性的參與比率比女性高,并且比較明顯,說明戶外運動的參與者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男性對于參與戶外運動表現出更明顯的行動(見圖1)。
在調查的人群中,青年群體成為主要的參與者,其中15~25歲年齡階段的人群占到了71.05%,25~35歲年齡段占到了25%。15歲以下和55歲以上基本上很少有人參與,因為15歲以下多為初小學生,第一是學業任務重,沒有那么多時間去參與到登山這個需要耐力和時間的運動上來;第二是15歲以下年齡段人群體力上相對弱勢,對于這個年齡段的人群參與登山運動容易發生安全事故。55歲以上的人群因為體力耐力下降,一部分人對于登山是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見圖2)。從接受教育程度角度來看,大學本科占主要群體,占調查人群的72.37%,其次是中專或高中,占41.47%,初中以下和研究生以上分別占7.89%和5.26%(見圖3)。這說明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學習到的專業技能越多,生存技巧與資本越強,參與登山運動的機率也越高。
調查發現,戶外登山運動參與者職業類型主要為技術人員、學生、服務人員、事業單位一般工作人員等。技術人員占39.47%,學生占40.79%、服務人員占5.26%,事業單位一般工作人員占10.53%(見圖4)。學生和技術人員一共占到了將近80%的比例,這說明自由時間越多的人群參與到登山運動的可能性越大。個體經營戶自由時間相對較少,只占到了調查人數的2.63%。

圖6 接觸途徑

圖7 信息主要渠道獲取

圖8 參與動機
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收入與參與人群不成正比關系,個人月收入在3000~5000元區間的人群參與度較高,占到了31.58%,這個收入區間的人群有相對自由時間和自己的收入來源。在調查中有一部學生群體反映,雖然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但相對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和有家庭穩定經濟支持,所以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參與者也占到了37.11%(見圖5)。
通過調查參與者接觸登山運動的途徑發現,61.84%的人是通過他人介紹或邀請接觸到戶外登山運動的,31.58%人是通過報刊、期刊、書籍了解到戶外登山運動的,有36.84%的人是通過旅行社或俱樂部組織活動接觸到登山運動的,還有31.58%的人群通過其他方式接觸到登山運動。由此可見,參與者初次接觸到登山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見圖6)。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網絡成為了解戶外登山運動的主要渠道,占調查數的59.21%。其次是他人告知和電視廣告了解,分別占44.74%和34.21%。廣播所占比例最少,為14.47%。這也反映了戶外登山運動的廣播、廣告等媒體宣傳較少(見圖7)。從參與登山運動的動機來看,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是想借助登山進行放松休息、消遣娛樂和旅游觀光。這也是登山運動發展迅速的原因,它可以通過登高的方式把浮躁的都市壓力釋放出來,獲得一個好心情(見圖8)。
在調查中發現,參加工作1年以內的人數達到了59.21%,參加工作時間在6~7年區間的人最少,為5.26%,8年以上的人群占到11.84%(見圖9)。在參與頻率方面,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半年以上參加1次登山運動,占到了35.53%,其次是3~5個月,占19.74%,占比最低的是2個月參加1次,為13.16%,但總體來說,除了半年以上參加1次登山運動的人群,其他的參與頻率相差無幾(見圖10)。
在時間上的選擇方面,50%的人選擇在周末進行登山活動,有42.11%的人在平時工作不太忙的時候進行登山活動。五一或十一期間、暑假期間、春節寒假期間登山的人數明顯沒有前兩者多(見圖11),這也是避免了登山高峰期,錯峰出行,有一個良好的登山體驗。

圖9 參加工作年限

圖10 參與頻率

圖11 參與時間分布

圖12 參與方式
戶外登山運動參與者主要通過俱樂部組織、自助形式及單位組織進行戶外運動。其中,選擇通過個人自助進行戶外運動的參與者占68.42%,戶外俱樂部組隊的形式也占了38.16%,單位組織形式占比為22.37%(見圖12)。通常來說,跟隨俱樂部組隊進行活動有專業性的指導,安全也有保障。

圖13 安全保障分布
在調查如何保障戶外運動的安全性時,有80.26%的參與者認為要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和自我保護意識,有65.79%的參與者認為要配備比較好的運動裝備,另外有57.89%的參與者認為要有人指導或者保護,其余的是購買保險金和簽訂保險協議(見圖13)。這也說明參與者的安全意識很強,也愿意去了解和掌握一門自我保護的技能。
第一,陜西省登山資源豐富,登山歷史悠久,消費群體龐大,交通便利,為該省各地市級城市登山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第二,西安市登山運動發展迅速,受眾群體多為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青年群體。由市場調查分析得出:西安市參加戶外運動的參與群體主要集中在15~25歲年齡階段,文化水平多為本科學歷以上,參與登山運動的群體主要是各類技術人員、事業單位工作者及學生。15~25歲年齡段的參與者有充足的精力和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參與者成為登山運動的主力軍。
第三,西安市登山運動參與者大部分是通過他人介紹及網絡獲得到戶外登山運動的相關信息,其主要目的為休息放松、健身、旅游觀光和消遣娛樂。且戶外登山運動參與者主要為參加運動1~2年的愛好者,其活動時間多為周末及平時工作不太忙的時候,活動頻率不等。可見參與者了解登山運動的渠道多樣,對登山所支配的時間靈活。
第四,西安市登山運動主要由登山俱樂部及一些民間組織發起,各登山參與者主要通過戶外俱樂部組織和個人自助參與活動,登山活動前較少參與培訓。這說明存在安全隱患,再加上現行法制法規并不完善,多重安全問題顯得尤為明顯。
第一,西安市戶外登山運動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市場運行無序,管理相對落后,群眾需求和現實環境的矛盾,建議規范整合,多角度開發省內登山資源,整合現有資源。
第二,根據戶外登山運動參與現狀,相關行業俱樂部應當針對性地制定和完善現行的管理體制,完善目標人群特征分析,面向不同人群調整營銷方向和策略。
第三,倶樂部定期舉辦培訓班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參與者的技能水平,促進行業向高端發展。建立競爭協作、高效靈活的運作機制,加強行業自律。
第四,努力提高協會管理水平,政府出臺西安市戶外登山管理法規和條例,保護參與者的相關權益和安全,對擾亂市場、違法經營的組織和個人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