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夢雪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安徽蕪湖 241000)
當前,體育舞蹈在中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受經濟全球化向文化多元化發展的影響,一些學術研究者、舞蹈表演者、文化推廣者積極探索體育舞蹈中國化的方向,求創新謀發展。然而,在體育舞蹈中國化進程推動的過程中,卻顯現出種種問題與困惑。例如,用中國音樂替代外國音樂是否能體現出不同舞種的風格?用中國特色服裝更換以往的服飾是否可以充分展現舞者的身形?用中國的一些經典劇目編排舞蹈是否能站上世界的舞臺并被認可?這些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使體育舞蹈在中國發展的速度慢慢減弱,甚至處在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誠然,中國元素的融入使體育舞蹈的市場在大眾健身方向快速展開,獲得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在競技比賽方向也拿下了不少國際榮譽。對體育舞蹈融入中國元素的創新嘗試,如何在保持中國文化自信的基礎上,處理好個性與共性的關系,積極、巧妙地融入中國元素,促進文化的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推進體育舞蹈在中國的成長,是值得研究者和實踐舞蹈界探討思考的一個話題。
作為舞蹈中的一類,體育舞蹈從誕生到發展一直帶著西方的文化特點。11~12世紀,歐洲的一些國家開始將一些民間舞蹈加以提煉和規范,行成了流行在宮廷中的“宮廷舞”,這種舞是貴族的特權,平民百姓沒有資格參加。法國大革命后,宮廷解體,“宮廷舞”也進入了平民社會,成為社會中人人可舞的社交舞。英國作為社交舞、國際舞的發源地,有著當今世界公認最早的舞蹈協會組織“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整理了拉丁舞蹈,并將它納入國標舞范疇,列入正式的比賽項目。至此,國際標準舞成為包括10個舞種的現代舞系列和拉丁舞系列兩大類。英國的“黑池”也成為了國際舞的圣地,成為了所有體育舞蹈舞者追求的最高獎臺。
1950年,英國舉辦了第一屆國際舞大賽,9年后舉辦拉丁舞世界錦標賽。受到世界體育舞蹈發展的影響,中國的交誼舞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盛行起來。建國初期,在計劃經濟的背景下,我國整體的體育意識薄弱,真正意義上的體育產業更是少之又少,人們不在意自 己的生活方式、心理需求,他們無法接受體育舞蹈這項外來的運動項目。面對開放的舞姿,男性與女性摟抱在一起的舞蹈動作,群眾認為跳交誼舞是不務正業,甚至是有傷風化的行為,不能被用來交際,體育舞蹈在中國的發展受到了層層阻礙。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僅僅是體育舞蹈,這一類的運動項目都被視作資產階級的生活內容。
1987年,文化部、公安部、工商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改進舞會管理問題的通知》,同年我國舉辦了首屆全國國際標準交誼舞比賽,1991年舉行了首屆全國體育舞蹈錦標賽。人們漸漸開始主動接受這一文化藝術形式,并且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文化背景、經驗等對體育舞蹈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慢慢開始學會欣賞它的形體、音樂、動作、服飾。20世紀90年代,雖然我國的體育產業還處在發展不成熟的階段,但通過國家政策的支持,體育表演競賽產業已經成為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精神世界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簡單的“吃飽穿暖”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人們意識到,要想擺脫“東亞病夫”的稱號,一定要重視健康,人民對體育消費的投入普遍上升。體育舞蹈作為一項競技比賽的運動項目,首先就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盛行起來。
體育舞蹈比賽因結果和過程有著不確定性和偶然性,吸引著大量觀眾,體育舞蹈的關注度不斷創新高。同時,體育競賽表演業依托體育舞蹈的快速發展,通過賽事門票、媒體轉播、贊助等將利益最大化。大型體育舞蹈比賽的成功舉辦,往往也能促進舉辦城市的凝聚力、自豪感等軟實力,同時也能充分地發揮體育賽事的“峰聚”效應,帶動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自此以后,世界性、全國性、地方性大大小小的體育舞蹈比賽層出不窮。在中國剛剛發展時,因師資力量的缺乏,舞者要想提高技術水平就只有請國外的教師來中國的發達地區,或是自費去國外進行學習。很多家庭也因為經濟的壓力,無法承擔孩子進行系統、持續學習的費用。為了滿足社會對體育舞蹈專業人員的需求,中國一批走在前面的舞者,通過不斷地充電學習,步入各大高校教學,將中國高校的體育舞蹈專業發展起來。有了人才的支持,社會上也開始出現了培訓機構,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有很多投資者去三、四線城市進行投資,將專業的人才帶到了小城市、鄉鎮,讓體育舞蹈變得接地氣,不再遙不可及。體育舞蹈慢慢地進入了以健身休閑、競技比賽、藝術表演為目的,不分年齡、不分層次的多元發展時期。
體育舞蹈的本質就是競技運動,舞者需要通過各類的比賽來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同時項目本身也需要通過比賽來擴大影響力。體育舞蹈比賽按照世界通用方式,一般按照男伴的年紀進行分組競賽。它的評分常以動作的完成質量、舞伴的相互配合、套路的編排、臨場表現等方面作為依據。在國外體育舞蹈比賽常以團體舞或一男一女搭伴進行比賽。在中國這個人口大國,男女比例差距大,男性多女性少,但學習舞蹈的女生遠遠超過男生,體育舞蹈尤為突出,女生常常因找不到舞伴無法參加比賽。所以,體育舞蹈在中國漸漸地出現了女子單人、女子雙人、女子六人組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比賽項目和組別。雖然這樣的設置并沒能和世界接軌,但卻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中國眾多學習體育舞蹈女生的積極性,緩解了有技術卻沒有舞伴的尷尬局面。
舞蹈沒有音樂就失去了靈魂,不同的舞種代表著不同的民族特色,不同的音樂也傳遞著不同地方的文化。體育舞蹈也可以說是伴隨著音樂的產生而產生的。在以往的正規比賽中,背景音樂是由大賽組委會統一規定選曲,基本呈現為節奏鮮明、旋律各具特色的西方歌曲。隨著體育舞蹈站上亞運會舞臺,越來越多的中國風歌曲被用來作為伴奏,如《茉莉花》《青花瓷》《如夢令》等。其中,2012年在英國舉辦的舞蹈節中,我國參賽曲目《如夢令》獲得標準舞冠軍。這同時也體現了民族音樂是中華文化組成的一個重要部分,即便外國人聽不懂詞義,但音樂所傳遞的感情、內涵文化是不受約束的。就如同人們一聽到“斗牛”的音樂,就會聯想到角斗士的霸氣,道理是一樣的。
服飾標志著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體育舞蹈剛剛發展時,中國的舞蹈愛好者在服裝、妝容、發型等造型上多是照葫蘆畫瓢,通過涂抹棕油改變膚色,通過穿網襪打造更健壯的肌肉線條,一心認為只有看上去像西方人,才會更符合體育舞蹈的標準與審美。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滲透,中國的特色服飾也漸漸出現在了體育舞蹈表演的舞臺上,通過改良版的旗袍,既可以展現出中國的特色,又可以淋漓盡致地體現中國女性的姣好身材,帶有中國紅的妝容、青花瓷的配飾等也深受大眾喜愛。中國元素的添加通過舞者的造型設計表現出來,讓觀眾更直觀地了解舞蹈的時代背景、主題內涵、感情色彩,使舞蹈主題更加突出。
任何一個運動項目都帶著它自身的文化背景和風格特點,體育舞蹈也不例外,它的力量、氣質、神韻都是基礎,失去了它的“根”,那就不再是體育舞蹈了。體育舞蹈風格看似隨意實際嚴格,肢體語言外放、狂野、自由,而中國舞蹈肢體語言是內斂、輕巧、柔美的。從本質上說,兩個舞種有著很大的差別,一味固執地將體育舞蹈加入中國舞蹈的元素反而會使得體育舞蹈變得不倫不類,從而扭曲體育舞蹈本身的韻味。
體育舞蹈在中國主要以大眾健身和競技比賽兩個方向發展,學舞熱潮的到來,為培訓機構、俱樂部、用品商、器材商等提供了大量的商機,但各機構的資質、教師的專業水平、器材的專業化程度等方面都難以真正做到保質保量。在今天,很多舞者通過網絡視頻學習、各俱樂部的短期速成培訓、非專業舞者的授課等途徑學習體育舞蹈,導致參與的人數不斷增多、受眾面變寬,但技術水平的層次卻遲遲無法與國際相比。要想在國際比賽中站上最高領獎臺,不是靠參與比賽的人數獲勝,靠的是選手的質量。系統的學習與專業的訓練是基礎,進而通過高水平、高層次的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提高舞者質量,打造精英化舞者,才能實現終極目標,獲得世界認可的榮譽。
體育舞蹈以競技為終極目標,大眾想參與卻又覺得難以觸及,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可以站上賽場,尤其是中老年人,他們的體力、學習能力都相對處于劣勢,他們只有在飯后通過在廣場上用“慢三”“快四”這樣的中國化舞步來拉近與體育舞蹈之間的距離。民眾的熱情呼聲,卻被場地、教練、音樂等因素限制。隨著中國元素的不斷融入,人們通過改編的中國歌曲,在廣場、空地、操場,穿著連衣裙、運動鞋翩翩起舞。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大力支持下,開放學校體育場館、開展“萬人恰恰恰”,將中國的體育舞蹈推向了發展高潮。
黑池舞蹈節是體育舞蹈的最高賽事,也是所有專業舞者的夢想殿堂。在以往的黑池舞蹈節中,決賽中少有中國選手的身影,導致中國的舞蹈運動員失去信心,還沒比賽內心就開始膽怯,人民群眾對這項大賽也漠不關心。當體育舞蹈慢慢融入中國元素后,選手在比賽時穿著有中國特色的服裝,在團體舞的比賽中,用中國的一些民間故事進行創編,配樂上選擇中國的古典音樂。這樣的改變使中國選手在世界的舞臺上感受到了強大祖國的支持,比賽自信心大大提高,使中國觀眾的心也凝聚在了一起,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體育舞蹈不再僅僅是金發碧眼的外國人,也有黑發黃皮膚的中國人,東方美的展現也讓整個世界耳目一新。
在“全球化”的趨勢背景下,同化現象使得眾多文化失去個性從而導致審美價值缺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體育舞蹈通過肢體的表達所傳遞的不單單是舞蹈動作這么簡單,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價值。中國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仁者愛人”等思想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存在諸多相通相融之處,通過體育舞蹈作為載體將我國優秀文化帶入人民群眾的內心,帶出國門,更是時代的需求。在歷史長河中,具有特性的藝術形式層出不窮,但能夠保存下來的卻遺世獨立。體育舞蹈亦然,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表現,從產生到發展,定經歷過文化間的相互排斥、沖突、吸收、整合。體育舞蹈中國化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其內涵,促進了它的持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體育舞蹈將優秀的中國元素、中國文化融入其中,也就是將文化自信心的內涵加以豐富充實。當舞者身著青花瓷刺繡的改良式賽服,配合著用古箏、二胡演奏出的舞曲,那樣的畫面正是文化自信的充分體現。只有在世界舞臺上充滿底氣,實力硬氣,中國的體育舞蹈發展道路才會越來越寬廣闊。
體育舞蹈還能在社會大眾的視野里停留多長時間,是每一個“體育舞蹈人”所要思考的問題。藝術沒有絕對的標準,體育舞蹈作為一項“舶來品”,自帶國際化的特質。要想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它蓬勃的生命力,傳承借鑒其固有的性質無可厚非,但僅僅依靠傳承肯定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地豐富創造新的內涵。在中國這個獨具特色的國家之中,恰到好處地將體育舞蹈賦予中國化的新生命,又不失去它應有的特色,是人們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