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濟南250001)
建筑電氣設計規模較大,且設計需考量因素較多,在實際設計進程中,需要多個項目人員進行全面的討論,最終確定設計方案。通過使用BIM 技術,可發揮其協調作用,構建相應的項目模型,并將各個環節信息數據包含在內,最終以三維圖形展示,給設計人員提供便捷,同時,可將設計進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的部位直觀展示,設計人員可對其進行優化及調整,使電氣設計更為科學合理。
傳統的建筑電氣設計主要以平面圖為主,而建筑項目一般規模較大,各個環節較復雜。應用BIM 技術構建匹配的三維項目模型后,設計人員可以直觀地獲悉相應的整體架構,并根據業主的需要,對各方面因素加以考量,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與完善,突破空間全方位模擬的瓶頸,將場景化貫穿于電氣設計始末,為電氣系統設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提供保障。
傳統的電氣設計多依附于紙制二維設計圖,導致建筑空間關聯與物質信息傳遞給設計人員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利用BIM 技術對建筑電氣進行設計,可將設計人員的設計方案以三維模型的形式展現出來,且通過建模將其核心電氣設備進行模擬,獲得相應的模型信息,如此不管對于空間關聯還是信息獲取均更加直觀,使電氣設計形象。
在傳統的建筑電氣設計中,專業信息難以實現優化,進而造成最終設計數據信息準確性難以保證,對電氣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及適用性造成影響。積極應用BIM 技術,可將各專業信息予以優化及完善,并從優化模型中及時獲取相關專業信息,提高數據信息準確性。
在建筑電氣設計中應用BIM 技術,需要對其項目系統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對項目整體構架進行考量,確保電氣設計的合理性。在實際設計進程中,對電氣數據信息要求較高,需要與其他專業的數據進行共享與交換。BIM 技術作為新型建筑模型信息技術,在實際應用進程中,需要通過相應軟件實現各項功能,及時發現電氣設計中的不合理部位,并對其進行優化及調整,提升電氣設計的質量。以下介紹其在建筑電氣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弱電系統設計是電氣設計的核心內容,需要通過多個環節進行協調與優化,例如,對弱電設備進行科學、合理的布設。同時,需要根據建筑結構設計明確其實際耗能,實現遠程監控。因此,通過BIM 技術可以對機房進行設計,同時將主體及供配電設計契合點找出,使各系統協調運行,確保機房設計的合理性。根據BIM 實際項目模型,可找出攝像機的理想安設部位,實現空間全方位監測,若出現問題,可通過預警方式提醒相關工作人員,為工作人員進行應急引導。
配電系統是電氣系統的核心內容,在配電系統設計進程中,需立足于電氣平面設計,首先積極將準備工作做好,具體來講,要對配電系統進行深入研究,并布設科學、合理的電氣可視圖,明確其設備相關參數,以遏制各類不利因子。此外,通過BIM 技術可以直觀地展現出電氣設計的各個構造,如在立體結構展示進程中,可將燈具型號、導線布設等狀況進行明確標識,使施工人員關注點明晰,根據實際標識位置進行施工,為設計質量及施工質量提供保證[1]。
當前,BIM 技術在照明設計中被普遍應用,可通過構建三維模型實現電氣設計可視化,并將大量數據進行存儲,為設計人員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信息。電氣設計人員在實際設計進程中,根據此類數據信息,可以不斷將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及完善,不僅可降低設計成本,而且還可切實提升設計效率。要使BIM 技術在照明系統設計中充分發揮作用,需做好3 方面工作:(1)全面收集建筑工程照明相關數據,確保數據的準確性,為照明設計提供支撐,同時滿足各部門的協調要求;(2)對控制終端及照明系統信息進行有效管控,為信息共享及轉換提供有力支撐,使照明系統的實際運行與設計要求相吻合;(3)BIM 技術應用可將照明系統設計方案轉變為三維立體模型,為工作人員獲悉設計相關數據提供便捷[2]。
BIM 技術在電氣設計進程中,核心應用點為電氣族庫的建立,更為后續設計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確保電氣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在實際族庫建立進程中,設計人員需要嚴格根據相關標準對電氣施工程序進行全面的了解,收集設計方案中包含各部件信息,通過將其進行整合、分析,最終呈現在模型中,并根據項目設計要求確定其相關屬性。應用BIM 技術建立電氣族庫的進程中,設計人員需遵循設計原則,根據實際屬性參數,構建完整的元件模型。
2.5.1 預算統計應用
應用BIM 技術構建建筑信息模型的過程中,可同時實現信息存儲,相關人員可根據信息屬性,將其進行合理劃分,為當前項目提供參考。與傳統材料清單相比較,BIM 技術可生成實時清單,保證數據信息的準確性,為項目提供各環節的相關信息,如工程造價、數據管理等。提高電氣設計效率及質量,并為各施工環節提供準確的信息,為電氣工程施工奠定基礎。
2.5.2 管線設計
隨著當前建筑的多元化與復雜性,對建筑電氣工程管線安裝提出了新的要求,需確保在有限的空間內,完成復雜的管線布設,且確保建筑電氣使用功能處于最佳狀態。在傳統的管線布設過程中,極易出現交叉作業以及管線沖突問題,導致電氣工程整體質量不佳。在充分利用BIM 技術基礎上,可直觀地將管線布設立體化展示,可以明確管線在空間內的實際布設,提高整體管線設計的合理性及科學性[3]。
2.5.3 管線碰撞檢測
傳統電氣設計進程中,管線發生碰撞為常見問題,主要因傳統設計立足于平面圖紙,未能直觀地展示管線布設,使后期施工較為困難,極易因管線設計不合理造成整體電氣設計缺乏科學性。應用BIM 技術可對管線碰撞進行準確檢測,通過三維立體圖像將管線布設進行直觀展示,便于掌握其碰撞,并及時將設計方案進行調整,為后期實際施工提供支撐,并提高施工效率及質量。為確保設計的準確性及合理性,變更設計圖紙后,還可以再次進行檢測,避免因發生變更而造成其他部位的沖突。
2.5.4 線路檢修
利用BIM 技術對線路進行檢修時,主要通過模型實現接口信息的傳遞,當接口信息發生異常無法對其信息進行讀取,該模型可自動預警,提醒工作人員進行調整。同時,設計人員可通過顯示界面對建筑整體電氣設計體系進行檢查,并獲取各個節點的具體信息,根據相關電路數據信息確定其工作模式及參數,如電流、電壓等。此外,設計人員可根據電路信息掌握其整體電路元件信息及負載狀況,并及時獲悉電路電壓的最大限值,確保各個電路元件的正常運行。
該項目位于重慶北部新區及兩江新區重要地帶,占地面積386 000 m2,總建筑面積為880 000 m2,其主要構成包含配套商業、洋房、別墅等,地下車庫主要有8 個防火分區,樓層高度為4 m,梁高約1 m,并呈現“井”字形布設,部分區域內最大結構梁高度為1.3 m。
該項目車庫模型共計52 535 個構件,不僅包含墻、梁、板,還涉及扶手、風道、水泵、各類閥門等管件,利用該模型監測出5 160 條管線沖突,主要包含各類構件重疊,如管道、風道、墻體等造成的重疊。項目部利用BIM 技術進行實時碰撞檢查,并對其模型進行優化。以下為部分建模進程中存在設計問題,并給予相應的優化方案:(1)車庫出口通道處樓板先大面積下挖,而后坡度出地面,建議局面地面抬高,減少下挖,出口坡道優化,地形優化;(2)變配電室地面標高高出地面問題,建議將其地面標高調整,入口樓梯調整;(3)底板錯臺處交叉均為斜板,地面板與板之間交叉均為曲面,建議將其變更為放坡平臺的方式。
電氣系統在建筑工程中占據核心地位,其與建筑系統功能的實現密切聯系。因此,需對建筑電氣設計加以重視,為確保其設計的合理性及科學性,應積極應用BIM 技術,根據項目實際狀況,將其充分應用于電氣設計各個環節,不僅包含弱電系統、配電系統,還涉及管線安裝及布設、照明設計,以三維立體模型的方式展現項目實際狀況,為設計人員提供幫助,使設計效率及質量有效提升,為后期順利施工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