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提高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策略,分析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薄弱的原因,提出閱讀數學繪本故事、撰寫數學日記、改進教學方法等提高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教學建議,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生活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數學應用意識 解決問題 數量關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5-0133-02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著重強調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并提出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然而,筆者在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中發現,有部分學生對解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無從下手。如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做一做“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幣各6張。如果要買一個30元的書包,有幾種恰好付給30元的方式?”又如,三年級下冊“笑笑家里給720平方分米的廚房鋪地磚,有兩種磚,第一種長3分米,寬2分米,每塊7元;第二種為邊長2分米的正方形地磚,每塊5元,相比之下,用哪種地磚比較省錢?”以及高年級教材中出現的去公園買團體門票、折扣等問題,這些與我們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學生普遍完成不好,這充分說明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相對較差。
造成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偏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教師本身缺乏應用意識,使課堂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或者是不夠重視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與應用;二是部分學生學習數學都是為了應試而學,有些教師也是為了應試而教,認為讓學生多做題就能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顯然這是對數學應用意識的理解不到位所致;三是學生的生活閱歷少,缺乏生活實踐經驗,缺少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很少學生能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很難自覺地從數學的角度去思索和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問題”,再到“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思維活動過程,需要經歷一個從感知到信息加工,再到策略選擇,最后解決問題的過程。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呢?筆者認為,教師應依據教材及學生實際,注意挖掘生活素材,讓學生在經歷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一、通過閱讀數學繪本故事提高數學應用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學習產生興趣之后,學習就會變得輕松愉快。也許學習數學知識對許多學生而言是枯燥無味的、抽象化的、不容易理解的,但數學也有美的一面,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體現數學美的教學元素,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深厚的興趣。在低年段,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低年級的孩子讀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做一些有趣的數學小游戲,從小學一開始就培養和激發孩子的數學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低年段布置一些親子共讀數學繪本的作業,讓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引導孩子主動思考故事中的小問題,并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數學問題。如繪本《晚霞項鏈》中有一段講述的是“妮娜要去參加派對了,卻發現自己沒有適合派對穿的新裙子。于是她偷偷拿走了姐姐的項鏈,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從修復姐姐的晚霞項鏈中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又如教師可以從《甜甜的糖果屋》繪本故事中引出購物中的加法和減法,等等。
其實許多故事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而不是憑空幻想出來的,這些繪本故事大都是發生在孩子們身邊的真實事件,所以通過閱讀這些故事讓孩子們懂得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的。這些來源于生活的事例能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所以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科學合理地引導家長掌握帶領孩子推測情節發展的方法,并與之探討在孩子閱讀過程中遇到難題時如何處理,以及在遇到類似事情時應該如何解決的科學方法,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數學知識并掌握處理問題的辦法,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閱讀理解能力。
二、通過撰寫數學日記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日記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通過數學日記把數學邏輯逐字逐句地分析出來,一步一步理順學生對數學思維的理解并逐漸深入。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到了中高年級,學生的文字水平比低年級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語言文字記錄在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和數學原理,這樣,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就能主動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觀察生活現象,促使學生從生活之中發現數學問題和數學原理,并加以思考,把在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進而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如有一名四年級學生的日記是這樣寫的:“今天是星期六,爸爸媽媽帶我去‘夢想小鎮參加小小營業員活動。活動剛開始,‘夢想小鎮的鎮長就讓我當超市老板,他分給我12名小朋友當營業員,讓我將他們平均分組。這可有好幾種分法呢!我是把他們平均分成2組、3組、4組還是6組呢?鎮長沒告訴我,真讓人頭疼。最后還是經理大哥哥提醒我,讓我按時間段來分組。哎呀!都怪我自己沒注意看要求,下次我肯定不會這樣啦!”從這篇日記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發展,數學應用意識也得到了提高。另外,其他學生的數學日記也記錄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涉及很多數學知識的應用,進一步增強學生利用數學日記提升數學應用意識的能力。
三、通過改進教法強化數學應用意識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重要保證。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并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提供的材料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通過閱讀情境中的信息和問題,思考材料中的“問題信息”和“條件信息”的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47頁“整理和復習”第3題:“我的網上書店上午接了279個訂單,下午接了395個訂單。今天準備600張快遞單夠嗎?還差多少張快遞單?”教師可以創設一個“雙11”網上購物的情境,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潛能:“上午和下午一共接了多少個訂單?”“下午比上午多接了多少個訂單?今天準備600張快遞單夠嗎?”……在眾多問題中,教師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解答,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抓住核心,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核心。因此,教師要注重把握關鍵與核心問題,重視數量關系的分析,適時指導學生養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借助基本的數學思想解決問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分析問題首先要厘清數量之間的關系,理解加減乘除的意義。
例如,“一件衣服有4顆扣子,7件這樣的衣服有多少顆扣子?”為什么用乘法計算?因為這道題是求4個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而“商店里鋼筆9元一支,小明有72元可以買多少支?”為什么用除法來計算?因為這是求72里面有幾個9的問題。這些加減乘除法一步計算的問題,是進一步解決較復雜問題的基礎,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量關系。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題策略,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學階段常用的解題策略有:畫圖法、列表法、假設法、舉例法等。例如,從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開始,就出現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的策略,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和分析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線段圖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自覺畫線段圖的習慣。列表的策略則可以讓學生通過列表整理出一些符合條件的方案,然后經過檢驗,從中選出最優的答案;或者可以把信息通過表格的形式列出來加以整理,幫助學生厘清解題思路。例如,三年級上冊單元測試題:“32名同學乘車去公園,小車限乘坐乘客4人,每輛6元;大車限乘坐乘客6人,每輛8元。(1)怎樣租車才能使所有同學一次就能坐完,并且沒有空位?(2)哪種租車方案最省錢?”在解答此類問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題意思考,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來,然后再選擇符合題意的答案。同時,列表的策略在解決“雞兔同籠”這種類型的問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解題方法。
(三)參與實踐,強化應用意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數學需要在應用與實踐中不斷感知和經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生活實例引入課堂,進行情景模擬,把學習內容和生活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去找數學、想數學,讓他們真切地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例如,在學生認識米和厘米以及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手臂展開的長度、教室門的高度和桌子的高度等,加深學生對米和厘米的認識,強化學生用工具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又如在教學“百分數”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購買物品打折優惠的計算方法,開展“跳蚤義賣”活動,要求學生在活動中用上百分數打折的知識做廣告,并要自己計算出商品的價格。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既熟練掌握課本知識,領會數學學習“從課堂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又強化了數學應用意識。
總之,數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實用性比較強的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講解概念理論知識,也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數學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大膽探索,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蘇立云.新課標下學生數學素養內涵及其結構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7)
[2]程艷菊.淺析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現狀及培養途徑[J].數學教學通訊·小學版,2019(4)
[3]梁曉紅.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材編寫特點及學生“四能”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6(15)
作者簡介:廖恒發(1981— ),廣西南寧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