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麗萍, 宋志偉, 魏立國, 蘇 丹
(1.黑龍江科技大學環境與化工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2; 2.黑龍江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2)
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提高研究生選拔培養質量,教育部2009 年開始擴大招收以應屆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2009—2014 年逐年調減學術學位研究生數量,用于增加專業學位研究生數量,至2015年學術型研究生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達到1∶1[1]。 在招生政策指引下,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報考人數增長明顯,近兩年,多地甚至出現專業學位研究生報考人數超過學術型研究生的現象。2017 年以北京為例,據《北京日報》報道,在全國報考北京招生單位的考生中,瞄準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考生比例逐年提升:2015 年為43%,2016年為46.3%,2017 則首次超過50%,達到52.2%。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將是今后一個時期國家大力扶持和積極引導的發展重點。 隨著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快速發展,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并制約著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要從根本上扭轉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延續學術碩士培養方式的問題, 必須從頂層設計上進行改革,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著手改變。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處于同一層次,但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及培養要求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 但是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并未詳細劃分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存在一些問題。
具有專業學位授權領域的高校都出臺了部分針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制度,以黑龍江科技大學為例,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環節做出了規定, 在綜合測評和獎學金評定中也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學術學位研究生分別計算,但是在招生管理、導師選聘、學位論文標準、研究生考核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統健全的管理制度, 導致管理過程中“有時管得多”、“有時管得少”,在教學管理中,管理者和教師、學生都不適應。
研究生培養管理一般由研究生院總體負責, 統一管理, 培養單位由主管研究生的院長領導研究生教學秘書開展工作, 現階段沒有成立專門管理和培養的隊伍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培養、學位工作進行統一管理,都是與學術研究生一同管理,在培養方式、管理方法和要求上也趨于一致。除聘任校外導師,校內導師也是同時指導學術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
鑒于沒有系統健全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管理機制和專門的管理人員, 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也無法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形成單獨的要求,導致在調劑復試、日常管理、開題答辯、中期考核、學位申請等方面沒有針對性的要求,特征不明顯。
2.1.1 健全管理機構
要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管理水平, 就必須組建一支運轉靈活、職責明確、反應靈敏、工作高效的專業管理隊伍[2]。 首先應建立專業學位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統籌學校所有專業學位授權領域, 委員會主任必須由專業學位授權點的負責人擔任, 委員也應由具有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資格的導師擔任。其次在學校層面,研究生管理部門應設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管理辦公室, 安排專人分管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 二級培養單位也應配備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教學秘書。
2.1.2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管理水平必須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保證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數量不斷增加的形勢下,管理者有章可循,排除管理過程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
首先要建立符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教學管理制度,包括導師選聘、課程設置、實踐基地建設、學位論文標準等。 導師應為“雙導師”,除企業導師,校內導師的聘任也應考慮到專業學位的實踐性, 導師應該由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導師來擔任。課程設置方面,應加大實踐課程比例,課程學分應與學術型有所區分。實踐基地建設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點, 實踐基地建設及管理應遵循相應的制度, 制度的制定就要遵循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目標要求和可操作性。 國家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的學位論文的要求明確,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采用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文學藝術作品等形式,但在實際培養中,需制定出相應清晰的學位論文形式的模版和要求, 才能利于導師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完成論文。
其次, 要建立在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中加大物質基礎投入的制度保障。一要加大業務經費投入,一般高校的研究生業務費標準都是學術型研究生高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或者持平,那么在強調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過程中,應制定新的業務費標準, 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業務費標準,才能更好地滿足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調研、專家講座等工作的需要。 二要加大實踐基地建設的經費投入。 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建立的,學校應承擔基地的建設經費用于校外導師指導、實踐基地管理等,學校應出臺相應制度,經費??顚S谩?/p>
再次,還應當建立研究生培養管理考核激勵機制。發揮導師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成效。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時間短,科研要求和水平較學術研究生偏低,應建立制度,激發導師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指導意愿,給予導師一定經費補助,提高導師指導水平,以畢業生質量對招生名額進行調控。在學術培養的同時,要求導師對研究生的思想動態也要及時掌握,切實做到指導教師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研究生教學管理部門作為導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 其工作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也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需建立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崗位績效考核激勵機制, 調動管理部門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2.2.1 建立一套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宣傳方法
生源是研究生培養的基礎, 研究生招生工作成為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雖然近兩年專業學位研究生報考數量在增加,但是對于普通高校來說,如何能吸引生源,一直困擾普通高校的專業學位發展。
專業學位碩士點應派專人對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情況進行調研,了解招生人數,報考人數、各省情況,各高校情況,針對本校的專業情況,對接無碩士點的普通院校,爭取報考生源;對接一流學校的相關學科,爭取調劑生源;通過加強對實踐基地的建設投入,立足用研究生實踐能力提升作為招生宣傳點,通過與企業的聯合培養,提升學生就業質量,提高專業知名度,以此吸引生源。
2.2.2 把控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點環節
課程學習注重實踐課程比例及效果。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要求有一定的實踐課程, 培養方案制定應綜合考慮專業情況和畢業生反饋情況增加實踐課程比例。 實踐課程任課教師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注重收集校內外實踐地點硬件情況及學生實際上課效果、 社會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生需求的變化等,及時調整實踐地點,實踐內容, 改進和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課程教學質量[3]。
課程教學的過程監督。課程的教學質量,由教學督導從教師和學生的出勤率、 課堂情況、 考核情況等開展聽課、評價。學生從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效果等方面給予評教, 形成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實踐基地建設及管理。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強調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性、職業性,建立良好的實踐基地是保障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根本。 高校應集中力量建立大型實踐基地,具有一定規模,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應由學校主導建設,或爭取政府給予一定扶持,大型實踐基地一般可覆蓋很多專業,溝通協調也統一管理,利于溝通。 具有一定專業特點的實踐基地可由培養單位建設,基地與學校簽訂協議,保障學生的實踐范圍、時間、內容,企業更了解學生應在哪些方面進行專門訓練,因此學生在實踐基地期間, 管理部門與企業之間需進行常態化溝通,定期對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檢查。
2.2.3 強化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的階段性管理
制定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的時間節點, 按時間節點督促研究生完成階段性工作。 論文開題時, 重點審查選題是否來源于工程實踐; 論文研究過程中, 重點檢查研究生工作是否扎實認真; 論文中期考核時,檢查研究生是否完成實踐任務和論文階段性任務;論文答辯時,檢查論文是否符合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標準,檢查聘請的答辯委員是否有企業專家。 學位論文的制度化管理涉及研究生本人、校內外指導教師、培養單位、研究生管理部門等諸多因素, 是保證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關鍵[3]。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主體”,即:導師和學生,導師包括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 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作為研究生指導的第一負責人, 對研究生自入學到畢業全程負有指導義務, 嚴格要求學生按照培養方案制定個人培養計劃表、選題、撰寫學位論文等。在實踐環節中,研究生主要依靠校外導師對其進行指導, 這種具有職業特點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基地才能得到鍛煉,可以說,校外導師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4]。研究生管理人員應對校內導師如何與校外導師聯合培養的過程予以監督, 校內導師應認真聽取校外導師針對學生在實踐基地實踐的實際情況給予的建議。 在企業人員被聘為校外導師后, 校外導師有責任指導研究生制定實踐計劃、指導研究生在基地的實踐實習,校外導師的指導效果應作為下一年是否被聘為導師的依據。
專業學位研究生有別于學術研究生, 除在校內完成課程學習外, 還要在實踐基地完成不少于一定時間的實踐, 因此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管理一要注重課程學習的管理、二要注重實踐環節的管理。在研究生在實踐基地期間,研究生由學校和實踐基地管理辦公室共同管理,研究生應定期匯報在實踐基地期間完成的實踐內容和實踐成果,實踐成績由學校和實踐基地管理辦公室共同給出,作為研究生評定獎學金的一項考核標準。
提升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作, 通過制定符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管理制度,加強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管理,突出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主體”的管理,將探索出一條有明確培養目標、培養方式,高質量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