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作為一所地方大學,主動強化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的使命與擔當,堅持扎根八桂大地辦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一、建設花江智慧谷創業產業園
我校在花江校區附近建設了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北斗導航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即桂林花江智慧谷電子信息創業產業園,這也是中國—東盟信息港戰略重點推進項目之一,由我校與桂林市靈川縣政府共同建設。園區總面積約46.9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21億元。其中,“智谷”項目為廣西首個工業產業PPP項目;“慧谷”分為新研發孵化區和配套生活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研發服務大樓、中國—東盟信息港經濟研究院、廣西大數據研究院等。“智慧谷”產業園項目建成后,將在北斗導航、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帶動和促進一批相關產業發展,成為桂林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支撐點。
二、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
花江智慧谷第一期“四創中心”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已于2019年10月投入使用。“四創中心”以完善桂林產業鏈條、培育和集聚創新型企業、吸引企業家和人才入駐為目標,圍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國防建設等領域,重點發展機器人、北斗導航、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目前,中心已引入50多家企業建設“飛地研究院”。這些企業派出工程師或研發人員進駐花江智慧谷,充分利用大學儀器設備、科研成果、人力資源,聯合我校教師和學生進行技術攻關、應用開發,最終打造成一個集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孵化、產業轉移為一體的電子信息產業特色創新創業生態圈。
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我校在“四創中心”著力探索“產教研學用”深度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合作企業(主要是與新經濟新產業相關的企業)入駐,提供有市場前景的項目,招聘在校學生進行研發,通過產教融合模式聯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依據項目內容,“四創中心”主要招聘大三或大四在校生參與研發,同時引導大一或大二在校生見習或實習,以利于他們隨后滾動參與研發。項目研發所涉及的內容,覆蓋課程教學相關知識點,學生經測試能力達到相關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即予以學分認定。此舉有效盤活了近4萬名在校生的智慧資源,學校10億多元的儀器設備亦得到了充分利用。
四、人才培養成果突顯
(一)專業建設及教學改革初見成效
目前,我校有10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入選國家在線開放課程2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項、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門、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1門。
(二)與華為深度合作,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2020年4月,我校與華為成立“桂電—華為鯤鵬聯合創新中心”,打造鯤鵬計算產業生態孵化器,該創新中心設在花江智慧谷。2020年12月,我校又與華為簽訂了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協議(全國入選高校72所,我校是廣西唯一入選高校),“智能基座”項目投資430萬余元,雙方聚焦信息技術領域,聯合開展教學改革及課程優化、師資培訓、實踐創新等,旨在為行業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供給和智力支撐。
(三)領導高度關注,專家同行高度認可
2019年10月18日,自治區副主席黃俊華到我校實地調研,對上述項目給予肯定;2020年10月26日,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趙冰、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業務一司一處副處長王斌到學校考察,對智慧谷人才培養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2020年7月15日,桂林市市長秦春成一行充分肯定了該項目建設取得的成效。(本文為會議典型發言材料,刊發時略有刪節)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