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勛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高考語文考查方向以及課堂教學的現狀,并通過分析《祝福》課堂教學中表演情境教學的應用,指出表演情境教學對于語文教學具有激發興趣、加深理解、產生共鳴等重要作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表演;高中語文;祝福
引言
2019年高考全國I卷的作文(熱愛勞動,從我做起),要求考生以全校演講為情境撰寫一篇演講稿,這考驗的是學生們進入情境進行寫作的能力。這類試題說明,情境教學已經成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方向之一。
一、情境教學中的表演情境設計
情境教學是一種多方面聯動的教學方式,它主要關注“學生-知識-社會”三個維度的發展。在此意義上,表演情境設計主要表現為以生動方式演繹課文內容,鼓勵學生通過實際表演掌握課文中傳遞的知識以及價值觀念,并且將在表演情境中獲得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產生聯系,對社會現象進行反思。
二、案例分析——以《祝福》為例,設計表演情境教學
1.文章背景介紹與教學方案設計
《祝福》是魯迅先生創作的短篇小說,主要通過“我”的視角,描繪了舊社會中的女性“祥林嫂”這一角色的悲慘遭遇。當下學生在缺乏社會經歷的情況下,對《祝福》文章中表達的一些深刻思想難以理解,或者僅有淺層理解而無法運用相應知識對當代社會的現象進行反思。因此,選擇《祝福》進行課堂表演具有迫切性與可行性。
在教學方案設計中,課堂選取柳媽、四嬸等不同人物不同場景與祥林嫂“對話”的場景進行演繹,安排學生表演上述人物及對白,并根據課文對人的神態、語氣、心情的描寫,盡可能重現文章描述的情景。
2.課堂效果
在實際課堂表演過程中,學生們安排了旁白、柳媽、四嬸、祥林嫂等人物,通過三至四個場景的切換,生動地表現出文章中描繪的眾人對于祥林嫂評頭論足的場景,并且輔以背景音樂與臺詞,讓觀眾們更能理解祥林嫂這個人物在如此場景之下的內心活動。本次課堂表演中,不僅參與演出的學生積極主動,作為觀眾的學生也紛紛參與其中。
表演結束后,學生們對于文章描繪的場景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學生對于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學生們從表演者的行為言論中理解到當時的人們對于祥林嫂的“評論”“攻擊”帶有濃重的落后、封建思想,而這些行為也是一種漠不關心、自私自利心態的體現。更重要的是,學生反饋指出,他們在領會語言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摧毀以后,反思如今網絡社會中的“鍵盤俠”“網絡暴民”罔顧事實對他人進行惡意攻擊的行為也應當得到制止,人與人之間應當互相尊重,互相體諒。
對此,課堂通過情境表演教學方式實現了以下效果:(1)學生通過親身演繹課文,深刻理解了文章內容與思想,獲得了相應知識;(2)學生通過將課上所學與社會實際進行聯系,明白了當代社會中“鍵盤俠”言行具有不當之處;(3)通過課文表演,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被大大激發,課堂主動參與度大為提高。
結論
通過對《祝福》課堂表演教學的分析,,我們發現,這一教學方式具有實現“學生-知識-社會”三維度聯動的效果。可見,以表演情境進行課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吸收知識的能力,對于優化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EB/OL]2019-2-1.http://gaokao.eol.cn/gkdg/yw/201901/t20190131_1643889.shtml.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獨特優勢及其建構[J]教育研究,2009-3-1(03)
[3]尚曉玉.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教學[J].現代閱讀,201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