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紅
統編版教材雖然在編排結構、欄目形式上進行了大膽創新,但課文仍舊以單篇文本的形式,與其他欄目構建成為有機的單元整體,其中文學性文本占據了較大比重,旨在凸顯學科的語言特質、表達方法、文化內涵等,整套教材在編選、串聯中也存在一條明顯的主線,形成了鮮明的梯度和層級。作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體,神話是遠古代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時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體現。在統編版教材中,文化與文學巧妙邂逅,與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一”的定位不謀而合。那么語文課堂中怎樣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呢?筆者即以統編版四上中《盤古開天地》一文的教學,談談自己的思考與實踐。
一、把握神話特質,初步奠定文學基石
神話作為民族文學的先驅者,是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體,在小學統編版教材中集中呈現在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神話是獨立于其他文本體裁而存在的。《盤古開天地》一文從開篇對宇宙的猜想,到盤古開辟天地的過程,最后到化身于萬物,無處不彰顯著神話獨有的神奇感,更凸顯了盤古力大無窮、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
統編版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進的方式編排內容。這個以神話文本為主題的單元,以單元統整的方式呈現,設定了三個語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學習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展開想象,寫一個故事。其中,第二個語文要素就重在訓練學生對文體意識的關注。
《盤古開天地》一文就是整個單元第一篇精讀類文本,其訓練的重點就是從神話故事的文體特點入手,感受作者在表達過程中的神奇想象,感受作者對神話的感知方法,喚醒學生閱讀神話的興趣,從而為后續神話類文本和整本書的閱讀奠定基礎。很多學生對神話本身充滿了一種好奇和神往,單篇化的閱讀不能滿足學生內在的認知興趣,無法真正把握神話文本的豐富內涵,教師可以嘗試運用“一本帶動一類”的群文閱讀模式,引領學生精細化閱讀一篇,然后帶動一類,最終邁向整本書的閱讀。從這一認知出發,首次教學時,教師并沒有深入引導學生品析文本語言,也沒有斟酌和揣摩想象背后的深層根源,而是側重于學生對故事進行復述地訓練,并在群文閱讀的支撐下,開展中國創世神話與其他民族創世神話的對比閱讀。從效果來看,很多學生只是對神話形成了整體性籠統認知,這也是群文閱讀經常會滯留的一個問題:即由于量過大,學生只能觸及皮毛。
從單元的整體視角出發,編者還編選了《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與這篇《盤古開天地》統整起來對比閱讀,就會發現這些文本都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神話的體裁特點。比如文言文《精衛填海》,給予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依托留白引導學生想象:女娃是怎么溺水的,人們為什么會叫她精衛呢?精衛會怎么填海,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困難……一系列的拓展和想象,補充了文本預設的空間,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普羅米修斯》除了描寫“盜取天火”這個核心故事之外,側重展現了普羅米修斯被鎖在高加索山上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和品味故事的基礎上,緊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死死鎖在”“不能動彈”“風吹雨淋”“戴著鐵環”,感受人物所遭受的經歷和苦難,更好地走進人物內心世界,體會普羅米修斯為了幫助人類而甘愿受罰的偉大精神。在教學略讀課文《女媧補天》時,可以緊扣略讀課文的定位,從語言描寫中重點體會文本中神奇的句子,感受神話的獨特想象。
二、凸顯民族元素,搭建傳統文化之根
神話是民族文學之根,而創世神話又是神話中的基礎,體現了民族的精神和信仰,更闡釋著對人生的態度,《盤古開天地》就是流傳甚廣的一篇。細讀文本之后,這篇創世神話的文化性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其一,蘊藏著豐富而獨特的中國文化元素。比如,其中涉及到中國農耕社會典型的勞動工具——斧頭,有中國人最喜歡、最順口的數字——一萬八,語言的呈現方式也是中國文化獨有的——對偶,還有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丈。其二,蘊藏著豐富的中國文化因子。比如,描寫盤古化身萬物時,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就蘊藏著封建社會中重男輕女的思想,四肢和身體分別變成了四極和名山,就與中國三山五岳的名山相對應,從盤古的個人身體變成天地間的萬事萬物,與老子《道德經》中“一生萬物”的思想相契合。其三,蘊藏著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尋之情。比如,盤古用自己的身體換來了美麗的家園,創造了屬于自己的世界,引導著人們永遠銘記和繼承盤古的這一神話故事。
語文核心素養將“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作為重要的方面,這就需要在學生理解內容、積淀語言的同時,推動文化的感知與浸潤。比如,教師在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創世神話之后,就將教學的關注點聚焦在群文閱讀中,引導學生對比感知不同民族在生活方式、環境特點和生活習俗上的不同,在其他民族創世神話的浸潤下,探尋中國神話獨有的文化因子,想象古人在沒有科學依據的基礎上大膽想象的意識,從而探尋民族文化的根源,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流淌進學生的認知意識之中。
三、拓展經典故事,助推核心素養發展
統編版教材十分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構建了從精讀到略讀,最終到整本書閱讀的體系模式,讀書成為了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個單元后的“快樂讀書吧”就為學生薦讀了中外神話故事。教師可以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借助不同主題、不同類型的神話文本,為學生架構從課堂走向課外的通道。
比如,學習了《盤古開天地》之后,教師以“創世神話”為抓手,從不同刊物和網絡中收集其他五個民族的創世神話故事,在了解中國創世神話之外,還將思維的觸角伸向了世界神話的范疇,讓學生感受不同民族創世神話之間的異同點,并相機提煉出創世神話的共同結構。從單元整體的角度來看,教師還需要充分關注每個單元欄目之間的內在關聯,實現單篇文本與單元整體之間的聯系。比如,教學后面三篇神話故事時,教師可以借助學習《精衛填海》的契機,組織學生嘗試運用注釋閱讀文言文;以《普羅米修斯》為突破口,幫助學生厘清希臘神話的人物關系,打開閱讀外國神話故事的大門;以在學習《女媧補天》時,組織學生交流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中國神話故事,最終將“快樂讀書吧”中所推薦的三本書《山海經》《希臘神話》《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推薦給學生,巧妙地將統編版教材單元中的課文閱讀與整本書的閱讀進行有機聯系,在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建構起從一篇到多篇,從整本書到一類書的框架體系,達成文學與文化、課文與人文之間的巧妙融合。
統編版教材的使用,不僅需要從一個語文教師的視角入手,更需要站立在以德樹人的角度上,在單元整體視角的引領下,借助于文學性作品,在聚焦細讀、拓展廣讀的基礎上,凸顯統編版教材中的文化因子和文學元素,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助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