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
摘要:聲樂教學自始至終都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重要基礎,其自身能夠引導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并且也可以讓學生懂得用感性的思維去探究知識的世界。對此,本文也將以聲樂教學為宏觀視角,從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入手,分析情緒在聲樂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并闡述當下學生在聲樂教學中情感失控的主要原因,根據聲樂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要求,闡述培養學生情緒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聲樂教學? 情感能力? 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4-0121-03
聲樂具有十分明顯的藝術性和人文性特點,其知識的學習也涉及到多個領域的內容,不僅包含了基本的樂理知識,同時還涉及到學生個人情感的發展。歌唱者的情緒不僅會影響他在表演中的發聲,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音樂表演的情況和質量,積極向上的情緒能夠有效調動其歌唱者的熱情和信心,讓他們穩定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如果學生不能有效調整自身的情緒狀況,那么他們歌唱的欲望也會被大大削弱。所以,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當把學生情緒的調整作為其能力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合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分析情緒能力在聲樂教學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信號作用
個體的主觀情緒和內在情感可以借助外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傳遞出來,所以一些經驗豐富且能力優良的教師會在聲樂實踐的過程中始終保持飽滿且高漲的情緒和多種肢體語言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所傳遞出的積極向上的情緒,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同時也可以向學生傳遞更加正面的訊息,能夠有效表達出聲樂作品的內涵和思想,讓學生在積極氛圍的引導下受到感染,從而更加積極配合教師的指導活動。也就是說,情緒可以在無形中,讓學生吸取到有效的聲樂知識,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樂理水平。
(二)感染作用
情緒的感染作用是針對群體的發展而言的,主要指的是個體的情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人的狀態。聲樂是一門富有表演性和展示性的藝術,表演者在臺上,需要運用自己嫻熟的歌唱技巧,把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傳達給聽眾,讓聽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最終提高作品的藝術效果。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情感的共鳴必然離不開情緒的感染,教師積極向上的情緒可以讓學生建立起歌唱的自信心,他們能夠提高自己的自覺性。另外,聲樂教師還可以對自己的技巧和情緒進行處理,以此來推動學生達到最佳狀態,在相似情緒的引導下,投入到樂曲的練習活動中去。
(三)強化作用
這里所說的強化作用,主要針對的是情緒的鞏固和持續而言的。在聲樂學習的時候,如果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發聲狀態,他們就會從自己的良性鍛煉中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幸福感,這種情緒上的愉快體驗也會讓他們繼續保持原有的歌唱狀態,也就是說情緒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實力發揮的穩定性。同理可得,如果學生在唱歌的時候沒有保持良好的狀態,那么他內心的情緒也必然會受到不良影響,這些消極因素必然會阻礙學生進一步的提升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時候,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學生的優秀之處給予褒獎和贊揚,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改正他們的不足,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積極消除自身的不良情緒,提高積極情緒的占比。
(四)動力作用
動力作用主要針對的是情緒對人為活動的增減而言的,情緒在本質上是個體心理狀態的鮮明體現,所以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牽動著人的行為和實際活動。如果一個人的情緒狀態較為飽滿,那么它就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到實踐活動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勇于克服,懂得靈活面對各種挑戰和風險。相反,如果一個人的情緒較為低落,那么其自身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必然會缺乏有效的推動力。從通常意義上來講,主觀上的思想活動和客觀上的實際活動都是會存在一定差距和區別的,但如果兩者大體上保持一致,那么個體的情緒也通常較為積極。反之同理,如果理論和實踐出現嚴重的偏差,那么個體也必然會對自身的狀態產生懷疑,情緒也會變得更加消極低沉。所以,把情緒的動力作用運用到聲樂教學中,就可以有效激發出學生的活力。例如,在一些高音方面練習的時候,許多男生會產生畏懼和抵抗心理,所以他們的練習成果也大多不盡人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能夠積極給予學生疏導和排解,就會讓他們把自身的情緒轉化為動力,在更加積極和諧的氣氛中奮發向上。
(五)調節作用
調節作用主要針對的是情緒對個體認知過程的影響。良好的情緒可以讓個體以更加積極且樂觀的態度去看待客觀事物,消極的情緒會讓個體產生更多的負面心理。聲樂教學相較于其他藝術類學科來講,具有相當明顯的特殊性,它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還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并通過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相當程度的認知能力。聲樂教師如果一味把自己當作課堂教學的支配者,采用趕鴨子上架的方法讓學生生搬硬套,那么必然會壓抑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一直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下。只有改變思路,讓學生保持穩定的積極認知,才能真正讓他們吸收利用知識。
二、分析學生在聲樂學習中情緒失控的主要原因
(一)自信心不足
我國向來都以謙虛和謹慎作為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文化傳統和歷史價值取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但一些學生也會由此陷入一種誤區,他們會認為展現自己的實力是一種炫耀的表現,只把謙虛當作個人的美德和品質,忽略了自信對個體發展的推動作用。再加上聲樂的學習涉及到東西方古往今來的歷史發展脈絡,其知識體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阻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也在實踐的過程中缺乏自信心,他們并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沒有戰勝困難的勇氣。聲樂的表演本質上是傳遞藝術的過程,如果學生不能有充分的自信,心理素質有所欠缺,那么也必然不會給觀眾帶來精彩的表演。
(二)盲目依賴技術練習
誠然,當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都對聲樂的練習抱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積累唱歌的方法和技巧,并且也會對聲樂的理論進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但他們在實際演唱的過程中,卻忽略了對自己情緒和心態的鍛煉,在十分緊張的狀態下,聯想到自己所學的全部方法,但具體的運用效果卻不盡人意。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歌唱心理太過緊張,他們的肢體語言十分僵硬,并且吸氣和呼氣也十分不順暢,最終導致自己的發聲狀態受到嚴重影響。這種唯技術論的學習思想,不僅會讓學生陷入盲目積累的怪圈,同時也會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暴躁和焦慮,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會變得越來越高,但實際結果卻始終與自己的期望有巨大落差。
(三)得失心過重
得失心過重的現象不在少數,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會生出各種各樣的雜念,他們害怕會在公眾場合丟人,害怕會在別人面前丟失顏面。而且,他們在考試匯報的時候,也始終處于一種較為緊張的情緒狀態下,完全沒有考慮到該如何表達歌曲的感情。再加上一些學生在技術訓練有限、心理素質訓練不足的情況下,就想挑戰高難度的歌曲,想在團隊中挑大梁,這就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了更加沉重的負擔和壓力,同時也讓他們的訓練變得更加艱難。另外,一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急于求成,不懂得日積月累的道理,認為自己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就可以優化自身的實力,可真正練習完畢之后,所獲得的結果卻并沒有自己想象那般豐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對自己的狀態產生懷疑,甚至會唾棄自己,這種得失心過重的心態,也必然會導致學生變得更加焦慮。
三、分析聲樂教學中提高情緒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從上文的敘述中可以看出,相對于技術訓練來講,情緒和情感的調節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的發展會起到更大的作用,所以情緒能力的訓練也應當把調節情感作為重中之重。對此,文章結合素質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聲樂教學的目標和原則,把提高情緒能力的方法列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調動積極情感
聲樂教學不僅僅可以推動技巧的學習,同時,也可以為教師和學生的深度溝通搭建橋梁。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著教師的示范和引導。所以,教師在訓練的過程中也必須要重視激發出學生的積極情緒,不能以強制的手段去逼迫學生吸收知識,而是要從感性的角度出發,用情緒牽動學生的思想,這樣才能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自身語言、動作、神態的調整,傳遞出正向的情感,如果教師在課外生活中遇到了困難,也不應當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課堂上,必須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不能讓負面情緒擾亂聲樂課堂的氛圍。教師應當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為主,始終保持熱情和自信心,給學生留下奮發進取的正面形象,學生在教師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心情也會變得更加開朗,他們也會仿照教師的行為模式,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滿懷期待,準備后續的課堂練習。另外,教師也應當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發揮榜樣和帶頭作用,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自己的言行,受到自己真誠內心的感染。
(二)鍛煉歌唱心態
唱歌的練習不僅僅局限在發聲上,更是體現在心靈上,也就是說,學生的練習應當從內心出發,積累良好的唱歌習慣,在實踐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自信的狀態,不能被復雜的知識和技巧嚇倒,而是要把他們當作推動自身進步的基石,要相信自己可以掌握好技術和理論,排除內心的緊張情緒。除此之外,教師也應當及時給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要對那些經歷挫折和困難的學生予以鼓勵,幫助他們紓解內心的苦悶和傷感,讓他們能夠勇于面對挫折和困難,建立良好的唱歌心態。另外,教師還可以把歌唱練習作為學生發泄情緒的途徑,讓學生把內心的情感通過練習表達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學生把消極情緒憋悶到自己心里。
(三)結合美好客觀事物
聲樂作品在本質上是對現實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反映,所以大多數作品也都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而美好的事物向來都是喚起個體內心積極性的重要基礎,學生也自然不會例外。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在課堂上展示音樂劇,音樂作品的現場表演錄像,音樂動畫,或者是把自己的翻唱錄制下來,給學生播放音頻,這樣能夠帶給學生更加全面的視聽體驗,調動學生審美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更加主動去挖掘生活中的美好。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把班里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給小組的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讓他們對特定的作品進行演唱練習,推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讓那些性格較為內向且情緒調節能力較低的學生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與他人進行交流。并且,教師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內舉辦歌唱比賽,讓小組成員自行選擇曲目,在私下進行練習,然后再公開表演,這種公眾場合的演唱能夠鍛煉組內成員的意志。
(四)激發學生競爭意識
聲樂演唱本身就具有明顯的競爭性特點,所以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也通常會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而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契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的重點內容,激發出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他們的競爭情緒,進而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配合練習。在具體實踐的時候,教師可以把階段性的聲樂考試作為切入點,利用語言和表情上的激發,深入學生對音樂比賽的認識和理解,這樣可以讓他們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除此之外,教師也必須要讓學生明白,無論他們在日后會經歷哪種練習過程,他們到最后都會與聽眾見面。所以,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更加多樣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在舞臺積累中提高自己調節情緒的能力。對此,教師可以與學校進行聯系,定期舉辦音樂匯報會或者是演唱會,盡可能體現出表演的娛樂性,讓學生報名參加。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發揮出自己的引導和指揮作用,在學生上臺表演之前,讓他們在心里默唱一遍練習的歌曲,然后要提醒學生,不能把聽眾當成審視者,而是要把他們當作自己的朋友,要用音樂同他們展開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另外,教師也應當對學生的臺風進行訓練,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學生的心理狀態,展示出學生登臺的自信心。
四、結語
目前,我國聲樂教學仍舊存在學生情緒調控力低下、興趣不高、技巧不足的問題,正是因為如此,對其情緒能力進行訓練就顯得更加迫在眉睫。本文通過積極情緒的引導,歌唱心理的鍛煉,客觀事物的結合,競爭意識的引導等幾個方面論述了提高學生情緒能力的方法和措施,整體上對應了情緒的主要作用,并且也尊重了課堂上的師生關系,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在后續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對自己的教學手段進行創新和拓展,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
參考文獻:
[1]蔡玉.淺析中職幼師專業學生聲樂教學表演能力的培養策略[J].幸福生活指南,2019(23):1-1.
[2]趙江絲雨.聲樂教學中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