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峻 周正霞
[摘 要] 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新,不僅要增強課堂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性,更要有針對性地去提升它的實用性。新時代要以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為關鍵點,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平臺,善加運用“空中翻轉課堂”,真正把“00后”大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貼近“00后”大學生的生活需要,引領大學生在課堂參與中提升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
[關鍵詞] 翻轉課堂;高校;思政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1) 03-0070-02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在2020年度的上半年,國內高校紛紛采取線上教學方式,與長江雨課堂、中國大學慕課網或超星、釘釘等平臺合作,對“翻轉課堂”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
一、“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翻轉課堂”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媒體、信息技術、互聯網大數據等,擺脫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利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創設一種個性化創新型的教學環境,使大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最終滿足大學生個人發展需要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高校思政課堂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形成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共建機制。
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模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一是以網絡媒體為媒介;二是教學內容清晰明確;三是課堂師生角色翻轉;四是重構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模式。因此,通過了解翻轉課堂的內涵及特點,這一新型模式的改革創新在思政課教學應用中具有必要性。
(一)符合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目標[1]。當今時代,我國的高校思政課教育目標也是緊緊圍繞著“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等根本性問題展開的。因此,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政課的應用,主要是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有效媒介,使“00后”大學生的能力充分發展,內心需求得到滿足,最終實現學生的充分自由的個性化發展。
(二)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的需要
學習不是被動地、機械地、原封不動地把課堂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的過程,它是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驅動,獨立自主地對新知識形成的意義建構。在高校思政課堂中,學生通過思政課教師上傳的網絡學習視頻資料及電子資料等作為課前預習內容?!胺D課堂”不僅為思政課堂的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素材和途徑,還增強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探究和把握?!胺D課堂”促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
(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現實需要
“它立足于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著重關注學生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2]“翻轉課堂”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和發展空間,通過利用線上線下教學媒介,充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挖掘學生的個人潛力,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邏輯思維差異以及認知水平差異等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分層次教學,著重把握每一位學生能力的個性化教學。教師利用“翻轉課堂”在課堂教學當中設置問題及小組合作環節,兼顧到基礎薄弱學生的同時也設計一些相關的優秀課題,充分挖掘優秀學生潛能,緩解兼顧優、中、差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二、“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雖然在高校思政課堂應用中提升了高校思政教師的教學質量及其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就目前尤其在疫情條件影響下,線上線下模式的“翻轉課堂”模式的廣泛應用中依然存在著許多有待于解決的問題:
(一)部分高校對思政課“翻轉課堂”模式的重視度不高
部分高校對于“翻轉課堂”的應用流于形式,沒有根據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及學校需求,建立相應的互聯網平臺。同時,部分高校教育資源有限,難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構建共享平臺,缺少相應規制健全的網絡平臺和信息科學技術,平臺管理不到位、內置系統不健全,這樣不僅不利于高校思政課資源共享,而且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頻頻出錯,大大影響了學生在“翻轉課堂”模式的體驗感,長此以往會削弱大學生在高校思政課堂的積極性,不利于高校思政“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
(二)部分大學生對思政課“翻轉課堂”新模式缺乏正確的認知
大學生對于高校思政課重視程度不高、對思政課認知出現偏差等,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專業課負擔重,會使部分大學生將學習的重心集中在專業課程的學習或者集中在考取其相關就業資質證書的考試,忽略了對思政課的學習,認為思政課對于就業及其考證沒有用處;二是由于大學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難以很好地適應新型的“翻轉課堂”模式,甚至有一部分大學生對于計算機及其互聯網平臺等操作并不是十分熟練,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難以追上其他學生的進度,從而就像滾雪球一般,越落越遠,最終失去了對思政課堂的學習興趣。
(三)部分高校思政教師的業務水平有限不能熟練把控“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在我國應用的時間不長,再加上許多高校思政教師業務熟練水平不夠,不能夠熟練利用互聯網信息科技發揮“翻轉課堂”對高校思政課改革的重要作用,同時,由于以往的傳統教學經驗的限制,不敢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新型的教學理念,不能夠對“翻轉課堂”模式應用自如。部分高校教師由于教學環境中多媒體設備有限、共享教學資源有限、互聯網系統熟練程度不夠等因素影響,使個人教學中常常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終使這一模式難以有效地開展,最終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三、“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改革策略
高校思政課堂應該以互聯網技術為平臺促進“翻轉課堂”這一模式的創新應用。立足當前、放眼未來,借鑒一切國際國內的經驗,重新設計學習空間,摒棄靜態教條化的傳統教學模式,發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改革新形勢。利用慕課、雨課堂、微信公眾平臺等移動新媒體的科技優勢,精心設計高校思政課,最終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學資源最大化,使之成為提高人才素質培養的有效途徑。
(一)高校要為思政課“翻轉課堂”模式的開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條件
微課、MOOC、微視頻最大共同點在于都是微視頻,但微課、MOOC的完整功能又都遠超于微視頻[3]?!坝暾n堂”這一由清華大學推出的在線教育平臺,有助于實現師生借助PPT和微信達成課上課下的良性互動。在科學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幾乎每一位大學生都能擁有智能的通信設備,這便實現了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的知識獲取模式。因此,為了促進高校思政課堂翻轉模式的應用,高校更應該為學生搭建先進的教學平臺,擴大學生學習的資源庫,滿足學生尋求自主學習的需求。比如學??梢越⒆陨淼奈⑿殴娞?、微博公眾號等并由專門人員進行管理,及時向學生推送他們平時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內容及相關思政課理論知識等,同時可以傳送一些包括愛國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相關微視頻,以潤物細無聲的模式,潛移默化的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思想道德修養,從而實現高校思政課堂的教育價值和德育價值。
(二)教師要為思政課“翻轉課堂”模式的開展提升個人的軟實力素養
轉變課堂是在教室之內的傳統的教學理念,要學會給自身的思維注入活力。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明確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的需求,在課堂教學當中,傳統的舊的教學模式缺乏趣味性互動,也使學生產生了對高校思政課堂的抵觸心理。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通過建構思政課的“翻轉課堂”模式,轉變個人的思想,大膽接受新鮮事物。同時,注重自身業務水平的提升,將更多心思放在對“翻轉課堂”的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中,熟練練習并掌握信息科學技術的應用,更好地促進自身教學。通過“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及相關平臺的應用,實現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溝通,使思政課堂“活”起來,從而利用大數據平臺,充分準確地把握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
(三)凈化互聯網環境為思政課“翻轉課堂”提供綠色文明教育環境
創設文明和諧純凈的互聯網課堂教學環境有助于促進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模式的開展,高校校園網平臺建設及教學平臺建設對于開展思政課具有的重大意義。隨著互聯網科學技術的發達,全國掀起了學習信息科學技術風潮,基本每個大學生手中都能有一部先進的通信設備。因此,教學模式也與時俱進,無論學生還是老師,對于互聯網的使用越來越多,其中也存在隱患,比如:個人信息的保護問題、平臺安全設備使用問題等,這對如何構建高校教育信息平臺的純凈網絡環境,進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高校應充分把握“翻轉課堂”在思政課堂的應用性模式,使這一模式成為有效地實現人才培養的途徑。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翻轉課堂”的新型模式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重大挑戰的同時,也應該有必要建立符合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模式的建設及應用的教學激勵體系及相關考核制度,最終實現對于思政課堂發展的重大突破,提升教師教積極性及學生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6.
[2]張福濤,黃發國.翻轉課堂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4(12):52.
[3]謝貴蘭.慕課、翻轉課堂、微課及微視頻的五大關系辨析[J].教育科學,2015(10):43—45.
(責任編輯: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