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張淼,石瀚超,黃延軍,馮海茂,李建雄
(1.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3.天津博盛睿創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35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筆者學校適時調整學期授課安排與教學方案,組織開展大規模在線教學,《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課程教學由線下教學應勢向線上教學轉變。課程教學團隊守初心擔使命,抓機遇迎挑戰,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運用職教云、慕課、QQ 群、EV 錄屏嘗試新型教學模式,為確保教學質量,線上多次開展教學探討、發布調查問卷、調整教學方法、改進課程設計、強化有效互動、增加教學效果,實現“類教室教學”,順利完成了學期教學任務。
《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課程是裝備制造類專業基礎課程,主要講授機械產品幾何量的精度設計以及常用的檢測方法,是架設在設計系列課程和制造工藝系列課程之間的橋梁。該課程以常見幾何參數的公差項目、公差選擇、標注和含義為重點,以“企業機械產品質量檢測”為主線,培養學生明確圖紙零件精度要求、合理選用量具檢測零件質量、準確分析誤差來源改進零件質量的專業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及今后從事機械產品設計、加工制造、質量檢測檢驗、裝配維修及技術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調研發現,目前高校普通使用騰訊課堂、中國大學慕課平臺、雨課堂、超星、釘釘、藍班課、學習通等作為在線教學平臺。考慮到便于教師教學設計、團隊教學研討、教學監控評價、統計學習數據,課程團隊采用智慧職教云平臺線上學習、班級QQ 群輔導答疑、EV 錄制重點講解、慕課資源豐富教學的新型線上教學模式。
公差課程線上教學資源主要來自學校資源庫、慕課學院和智慧職教資源庫。課程團隊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機械測量實訓室公差測量實驗臺設備,開發制作微課視頻、教學課件、實驗指導、習題測試、課程標準、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資源。線上課程導入慕課學院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部分教學資源,重點引入基礎技能操作視頻,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無法實訓的現狀。此外,課程團隊教學中還精選了智慧職教制造類專業教學資源庫部分精美微課、視頻、動畫、案例等資源。
教師課前將預習資料及任務上傳至平臺課前部分,資料重點突出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課中設置“課件”“簽到”“討論”“投票”“頭腦風暴”“小組PK”等多個教學活動,精講知識技能要點。教師課后布置作業、測試等任務,上傳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及發展動態作為拓展性教學材料,發布調查問卷,聽取課堂效果評價及建議。
(1)課前發布任務。課前預習資料由教師發送到職教云平臺,同時上傳預習要求。預習資料包括微課、PPT、案例、動畫、視頻等,測量案例來自企業真實產品,幫助學生了解本任務的知識點、技能點及注意事項。學生自主學習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前互動,提交案例討論結果及相關疑惑,教師根據反饋數據確定課中重點講解內容,調整教學安排,改進教學方法。教師提前5 ~10min 在班級QQ 群點評學生課前預習效果,強調學習要點,再次明確本講重點掌握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與積極性。
(2)課中精講精練。教師在職教云平臺開啟課程簽到,班級QQ 群精講案例任務應知應會內容。教師借助平臺形象具體的線上教學資源,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手段,創設理實一體真實測量情境,通過平臺多項課堂活動尤其是提問搶答、案例討論、頭腦風暴、知識測驗、小組 PK 等適當加分激勵,輔以QQ 群深入淺出的分析、點評,糾正疑點錯點,促進知識技能深化,實現“類教室教學”。
(3)課后知識鞏固。教師在職教云平臺布置課后作業、定期發布階段測試,學生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給出評價和總結。教師批改作業、審閱試卷后統計數據歸納分析班級學生學習狀況,QQ 群輔導答疑布置拓展任務,鞏固線上學習效果。
學生學習自覺性與主動性程度因人而異,在線學習期間自律自強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創立頻繁互動、準時批改作業、設置獎懲機制督促學生強化學習效果。學校成立各級督導專家進入平臺課程和班級QQ 群對師生課前任務安排、課中互動教學、課后作業答疑全方位全過程質量監控,定期開展線上聽課、評課活動提升學生學習績效。
線上評價是以學習目標為基礎,綜合各種評價方法和手段,對學習效果進行的總體評價。公差課程線上教學評價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職教云學習評價與QQ 群評價相結合,注重結果性評價,主要體現在自主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三個方面。
(1)自主性評價。自主性評價主要考核學生是否自覺完成課前資源認知學習,課后是否能夠積極響應線上討論與答疑,約占總體評價20%~30%。針對學生表現動機、完成比例、知識反思和技能形成等行為的規范性、按時性、有效性等納入學生評價體系,平臺及QQ 群自主學習痕跡將成為學習過程性評價的重要參考。
(2)形成性評價。課程將學生是否能夠配合教師參與課中各項教學互動,課后是否能夠高質量完成各項作業和考試納入形成性評價考量范圍,約占總體評價20%~30%。形成性評價是學生過程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側重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測評,依據學生職教云平臺知識技能學習程度詳細記錄,具體表現在課堂互動、作業、考試等多種數據。
(3)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是學生學完課程全部內容后開展的知識技能規范性評價,約占總體評價40%~60%。教學團隊主要通過全員期末考試形式,實施對學生學期學習全過程的終結性評價。
新冠疫情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卻推動了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課程團隊迎難而上,構建了《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職教云+ 慕課+QQ 群+EV 錄屏”的新型線上教學,實現了課程教學模式顯著轉變。公差課程線上教學實踐證明,四位一體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實現了“類教室教學”,打破了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促進學生學習素養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以19 機電4 班線上教學為例,92.59%學生很快適應了線上教學;96.3%學生能夠準時上課,認真完成作業和測試;90%學生樂于參加在線師生互動,認為課堂形式多樣化會提升學習效果;約75% 學生反饋個人自學自律和探究創新能力得到提升;76%學生贊同今后教學采用線上模式。但統計結果同時表明,25.93% 學生希望增加虛擬仿真實驗資源,近23%學生提出知識微課和技能視頻建設亟待加強,這需要課程團隊后期繼續加強教學資源建設,保障學生知識體系擴充和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