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上海 201514
最新統計顯示,我國老齡人口增長速度很快,預計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3億[1]。 相比于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嚴重滯后,目前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普遍存在學歷低、缺乏相關綜合知識培訓的問題。高職院校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一直處于探索和優化之中。
此外,職業院校的教師除了傳授科學知識,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立德樹人,在培育職業類專門技術人才的同時,于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培養專業的認同感,讓養老類專業學生愿意主動為國家健康戰略出力,讓老年服務管理專業學生學到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更認同自己的專業,為實施“健康中國2030”戰略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養老類服務與管理的中堅力量。
本課題提出了基于課程思政理念下的《老年營養與飲食保健》和《老年活動組織與策劃》教學設計探討,結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特點,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實踐之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同效應,有現實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強,讓高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大一學生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進而培養自己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自豪感,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更為認同,積極投身養老行業。
《老年營養與飲食保健》和《老年活動組織與策劃》的課程思政均采用項目化教學,并配合小組學習法,合理分組,發揮同伴教育的優勢。按照前期掌握的特點,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動態小組,同時,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安排和實施項目的要求,制定任務。教師在其中發揮項目現場指導和啟發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作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同伴協作、團隊協同,在教學環節充分體現知識和能力的融合貫通。
其中,《老年活動組織與策劃》的課程思政模擬真實的養老服務現場,并邀請到機構工作人員參與評價,實踐“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高職教育教學理念[2]。具體分為以下幾個項目:一、前往養老機構進行慢病護理實踐;二、策劃與組織老年人體育活動;三、編寫老年人活動策劃書;四、策劃與組織老年人娛樂休閑活動;五、臥床型老人的心理保健活動;六、實施認知癥長者的主題益智“頭腦體操”。
《老年營養與飲食保健》的課程思政通過體驗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特設的老年狀態模擬體驗中心,感受老年人的生理狀態,培養師生的同理心和為老服務意識。此外,還在授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匠精神等,并分不同模塊融入到專業知識點中,給予學生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從課堂走岀去,通過養老機構的真實體驗獲得感悟,通過感悟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進而培養自己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自豪感。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從長者的角度來認真思考營養與食品安全,為老年人制定合理的膳食指南,提供全面的膳食搭配,指導長者及家屬的營養與健康管理。意識到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充足的營養和合理的飲食,積極調整飲食結構,避免營養的不足或過剩,達到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
在整個課程思政設計的過程中,主要實踐了三個創新。
3.1資源融合 多種手段和教學場景豐富了教學實踐的資源,彌補了單一課堂講授的不足,也規避了教材知識單一的問題。通過微視頻、網絡資源、游戲道具、課程教學平臺等手段,讓課堂更生動,讓案例更鮮活,便于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檢驗課堂教學成果。
3.2理念先進 相較于新媒體平臺,課本內容往往存在信息滯后的劣勢,通過課程思政的理念,可以將國外的先進養老理念融合于課堂之中。讓枯燥的專業課與實踐結合,動員學生自主查閱海外養老類的專業書籍和相關網站,讓日本的先進養老理念融入于課堂之中,開闊學生在老年營養與飲食保健和老年活動組織與策劃方面的國際視野。
3.3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相較于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融入課程思政的項目化教學可以改革評價方式,讓學生、實踐機構工作人員、教師共同參與到評價體系之中,及時修正實踐環節中的問題,更為科學和合理的評價教學效果,更好的體現“學、教、思、做”四位一體的模式[3]。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下的《老年營養與飲食保健》和《老年活動組織與策劃》教學設計探討,結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特點,采用項目化教學的方式,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實踐之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同效應,有現實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強。幫助高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大一學生樹立自己的職業價值觀,進而培養自己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自豪感,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更為認同,積極投身養老行業。
當然,實踐中也發現一些問題,例如,項目化分工亟待完善、學生水平差異化所產生的任務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在課程思政的實踐環節中進行必要的干預和修正,同時,因材施教、個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