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紅
(張家口機械工業學校 河北張家口 075000)
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目標,但目前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比較缺乏,存在師資結構不合理、培訓渠道不通暢、培訓效果不理想、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雙師型”教師的發展跟不上中職教育發展的步伐,需要中職學校加強認定與培養意識,積極采取措施培養和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中職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除了要具備教師的基本教學素質和水平之外,還要具備高級工及以上的專業能力;既要會講理論,又要熟練實踐。具體來說,“雙師型”教師內涵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要具有普通教師的素質水平,掌握豐富的現代職業教育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現代職業教育能力。其二,要具有足夠的本專業理論知識基礎,積極學習和了解專業發展的趨勢和新興的技術,還要具有較強的教學研究與改革能力。其三,要對本專業實際應用情況非常熟悉,有能力從事專業技術相關的研發和服務工作,且持有相關的崗位技能或職業資格證書[1]。其四,要能夠進行專業的操作示范,進行現場指導,解決實際問題;要具有組織學生完成有效的實訓、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能力。其五,要具備基本的生產運行管理能力。
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的認定要從必備條件和能力條件兩方面入手,必備條件是指教師要具備中職教師資格、職稱、教學工作量、職業資格證等硬性條件;能力條件是指教師要具備在企業工作的經歷、能夠進行技術研發、能夠指導學生完成實踐、具備一定的教科研業績等專業能力。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要同時具備教師和技師的資格。由下圖我們可以得知:“雙師型”教師必須持有雙證,即教師資格證和職業資格證。教師需要具備職稱、資格、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立體全面的發展潛能,這樣才能獲得“雙師型”認定。

“雙師型”教師認定組織機構的建立是展開教師認定工作的前提,該機構要負責認定方案的制定,明確具體的認定方式、策略和程序,組織評委會對參評教師進行全面的考核評審,之后推薦上報的人選并進行公示。對“雙師型”教師的評審,不但要核查參評教師上交的資料,也要考核“雙證”應該對應具備的雙重能力;一般通過聽課考核教學能力,并考核教師實際操作能力和指導學生訓練的能力。中職教育大致可以分為社科和技術應用兩大類,所以在考核教師能力時應當有不同的側重點。
對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中職學校要先從內部資源出發,充分運用自身資源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鼓勵基礎課、專業課和職業實踐教學人員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建立校內實訓營,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各類專業技術培訓和實踐練習[2]。學校要積極創新人才引進模式,采用有效方式吸引稀缺的專業化優秀人才,使“雙師型”教師隊伍不斷完善。學校要積極爭取教師培訓項目,保持長期的、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專業性培訓,讓教師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學校可以建立專業的實驗室和研究室,使教師充分參與教學研究和實踐。
各個中職學校的有效協作對培養“雙師型”教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師資力量、技術設備等條件,可以在院校間建設起教師實訓基地;可以通過采用示范院校幫助其他院校的方式促進培養能力的整體提升;在院校協作時要提高學校自身意識,同時采用有效對策,打破院校間和地域性的壁壘,促進院校合作教師培養工作的有效展開。政府可以為院校合作提供政策支持,為職業教育創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政府要發揮宏觀引導和監控職能,增加對職業教育的資金補助,同時保證專款專用。
如今,中職學校想要培養“雙師型”教師,就一定要與相關企業形成產學研結合的緊密聯系。產學研結合的模式即是學校和企業之間聯合開展市場項目合作。學校與企業自愿達成合作,設定市場目標,由企業負責項目的投資和管理,學校提供雙方合作所需的主要人力資源;雙方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實現雙方共贏。學校可以安排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實習或接受繼續教育,尚有精力的教師可以參與到企業的項目研發和內部培訓;學校可以聘用合作企業的技術人員來校兼職,同時進行教師培訓。這種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兼具經濟性和簡便性,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努力促進。
學校想要提升培養效果,必然要將培養“雙師型”教師納入學校教育發展變革的整體目標中,不斷完善相關培養和管理機制。學校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激勵教師積極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在“雙師型”教師任職資格、評選優秀教師等方面也要加強激勵,使教師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可以全面實行教師聘用制,對“雙師型”教師進行一些方面的傾斜,將教學質量、招生就業等競爭性項目作為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3]。
綜上所述,“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中職學校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重要舉措。中職學校必須明確“雙師型”教師認定的標準和策略,采取校本培養、院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同時運用合理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努力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使“雙師型”教師培養工作有序開展,不斷提升中職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