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棟
(鹽城師范學院文學院,江蘇鹽城224002)
籀文是《說文》重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字數約占《說文》重文總字數的19%。籀文是周宣王時代的文字,并不是秦國在統一六國前夕所使用的文字(1)參見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57頁。。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來的,不是直接由籀文“省改”而成(2)參見裘錫圭:《文字學概要》,第71頁。。但籀文和小篆作為我國古文字發展的兩個重要階段,其內部必然存在著聯系。我們通過運用漢字基本類型理論和構形學理論,對《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字形進行窮盡性描寫和比較研究,并以出土的古文字材料作為研究的佐證,全面厘清《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構形系統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總結籀文到小篆發展演變的優化規律,為當今漢字的規范化提供參考。
漢字的基本類型包括傳統“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另外,還包括“會意兼形聲”,一共五類。


表1 《說文》籀文所對應小篆基本類型統計表
在所分析的216個籀文字形中,象形字18個,占籀文總字數的8.4%;指事字3個,占籀文總字數的1.4%;會意字53個,占籀文總字數的24.5%;形聲字137個,占籀文總字數的63.4%;會意兼形聲字5個,占籀文總字數的2.3%。(見表2)從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在《說文》籀文中,會意字和形聲字亦占絕對多數,兩者之和約占籀文總字數的87.9%。但相比于對應小篆中形聲字所占的百分比,籀文中形聲字所占的百分比低了近3.1個百分點。這表明在漢字的發展進程中,形聲造字法的運用被逐漸強化。

表2 《說文》籀文基本類型統計表
我們通過對《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的字例進行逐一比較研究,發現籀文與小篆同為象形字的共16例,占《說文》籀文象形字總字數的88.9%;籀文與小篆同為指事字的共3例,占《說文》籀文指事字總字數的100%;籀文與小篆同為會意字的共38例,占《說文》籀文會意字總字數的71.7%;籀文與小篆同為形聲字的共130例,占《說文》籀文形聲字總字數的94.9%;籀文與小篆同為會意兼形聲字的共3例,占《說文》籀文會意兼形聲字總字數的60.0%。(見表3)

表3 《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基本類型同一率比較表
根據表中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說文》籀文與其對應小篆在四體類屬層面有很強的“同一性”,即在對同一個詞的記錄上籀文與其對應的小篆多采用同一種造字方法。這體現了漢字發展的繼承性。“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這一本質屬性決定了它一直處于發展變化之中,以便有效地記錄發展中的漢語。而且,這一過程呈現出多樣性。”[1]通過研究我們發現,記錄漢語不同發展階段的《說文》籀文與其對應小篆在造字類型上也存有一些差異。
將《說文》籀文象形字與對應的小篆字形進行比較,發現共有兩例籀文與對應小篆采用了不同的造字方法。這兩例均為籀文為象形字而小篆為形聲字。


將《說文》籀文會意字與對應小篆字形進行比較研究,發現兩者在造字類型上的差別均表現為籀文為會意字而小篆為形聲字。


將《說文》籀文形聲字與對應小篆字形進行比較研究,發現兩者在四體類屬層面的差異多為籀文為形聲字而與之對應的小篆為會意字。這種情況共有5例。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著名漢字學家王寧先生逐漸構建起了“漢字構形學”理論。該理論注重分析漢字的組構部件和組構部件的組構功能,并根據組構部件組合關系的不同將漢字的構形模式歸并為十一種(4)參見王寧:《漢字構形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39頁。。該理論不僅系統性強,而且極具可操作性,適用于對古今漢字的形體分析。結合《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字形的實際,我們將組構部件的功能分為四類。



具有表形功能、示音功能和表義功能的組構部件均可獨立成字和獨立表意。在參與構字的組構部件中還有一些為非字組構部件,它們本身不能獨立成字表示意義,必須附加在另一個成字組構部件之上,進而起到區別或指示的作用。這樣的組構部件具有標示功能。在216例《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的字例關系中,沒有出現標示功能的組構部件,所以本文不作贅述。

通過對《說文》籀文組構部件之間的組構關系進行逐一分析,發現在216個《說文》籀文中,共存在7種構形模式,即義音合成、會義合成、零合成、綜合合成、會形合成、形音合成和形義合成等。其中,義音合成字134個,占《說文》籀文總字數的62.0%;會義合成字36個,占《說文》籀文總字數的16.7%;零合成字16個,占《說文》籀文總字數的7.4%;綜合合成字7個,占《說文》籀文總字數的3.2%;會形合成字11個,占《說文》籀文總字數的5.1%;形音合成字1個,占《說文》籀文總字數的0.5%;形義合成字11個,占《說文》籀文總字數的5.1%。(見表4)

表4 《說文》籀文構形模式統計表
通過對與《說文》籀文所對應的小篆組構部件之間的組構關系進行逐個分析,發現215個小篆字形中,共有6種構形模式,即義音合成、會義合成、零合成、綜合合成、會形合成、形義合成等。其中,義音合成字144個,占《說文》籀文對應小篆總字數的67.0%;會義合成字28個,占《說文》籀文對應小篆總字數的13.0%;零合成字23個,占《說文》籀文對應小篆總字數的11.0%;綜合合成字5個,占《說文》籀文對應小篆總字數的2.3%;會形合成字8個,占《說文》籀文對應小篆總字數的3.7%;形義合成字7個,占《說文》籀文對應小篆總字數的3.0%。(見表5)

表5 《說文》籀文對應小篆構形模式統計表
通過對研究結果進行進一步統計與分析,我們發現,在《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所存在的構形模式中,同為義音合成的字形共有128例,占《說文》籀文義音合成字總數的95.5%;同為會義合成的字形共有25例,占《說文》籀文會義合成字總數的69.4%;同為零合成的字形共有15例,占《說文》籀文零合成字總數的93.8%;同為綜合合成的字形共有4例,占《說文》籀文綜合合成字總數的57.1%;同為會形合成的字形共有5例,占《說文》籀文會形合成字總數的45.5%;《說文》籀文中形音合成字僅有1例,而與籀文相對應的小篆字形中沒有形音合成字;在《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構形模式中,同為形義合成的字形共有6例,占《說文》籀文形義合成字總數的54.5%。(見表6)

表6 《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構形模式同一率比較表
從以上統計數據不難看出,《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在構形模式上亦具有極強的同一性,這與從漢字基本類型的角度分析的結果是一致的。
通過對《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的構形系統進行系統性分析與比較研究,發現籀文到小篆的發展演變具有以下規律:
一是在漢字基本類型與構形模式層面小篆對籀文多有繼承,即兩者具有極強的“同一性”。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語言有生命,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文字為配合語言的發展也必然發生變化。但語言與文字作為人類最重要的兩種交際符號系統,它們的發展只能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這是由它們作為交際工具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在基本類型層面,《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具有明顯的“同一性”。據統計,《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象形字同一率為88.9%;指事字同一率為100%;會意字同一率為71.7%;形聲字同一率為94.9%;會意兼形聲字同一率為60.0%。另從構形模式角度進行考察,結果亦是如此:《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義音合成字同一率為95.5%,會義合成字同一率為69.4%,零合成字同一率為93.8%,綜合合成字同一率為57.1%,會形合成字同一率為45.5%,形義合成字同一率為54.5%。
二是籀文發展到小篆階段,形聲字增多,漢字形聲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加強。漢字發展的過程是由獨體的“文”到合體的“字”。“所謂的‘文’,都是‘依類象形’的。包括‘象具體之形’的‘象形’;和‘象抽象之形’的‘指事’。所謂‘字’,都是‘形聲相益’的。包括‘形和聲相益’的‘形聲’;和‘形和形相益’的‘會意’。”[13]根據漢字的發展規律不難發現,當一個字形記錄的意義過多時,就會導致該字負擔過重,從而減弱文字的區別性,進而降低文字的表達功能。為解決這一矛盾,漢字系統常常是在原字的基礎上采取形聲化的造字方法另造新字。這樣既便于識記,又強化了字形的區別性,從而使漢字更好地記錄漢語。據統計,在《說文》籀文與其對應的小篆字例中,籀文共有形聲字137個,占籀文總字數的63.4%;小篆共有形聲字143個,占小篆總字數的66.5%。在《說文》籀文與其對應小篆各自字數的總量中,形聲字均占絕對多數,且在小篆中,形聲字所占百分比比籀文中形聲字所占百分比高出3.1個百分點。
三是小篆對籀文的組構部件多有優化。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優勢組構部件的選用比例增加,二是對示音、表義組構部件進行優化。通過對《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的組構部件進行窮盡性分析與統計,發現漢字發展到小篆階段,表形部件比例下降,表義部件比例基本持平,示音部件比例上升。據統計,《說文》中含有表形組構部件的籀文共23個,占籀文總字數的10.6%;在與籀文對應的小篆字形中,含有表形組構部件的共15個,占對應小篆總字數的7.0%。在《說文》籀文所對應的小篆字形中,含有表形組構部件的字數百分比比籀文中含有表形組構部件的字數百分比低3.6個百分點。《說文》中含有表義組構部件的籀文共188個,占籀文總字數的87.0%;在與籀文對應的小篆字形中,含有表義組構部件的共184個,占對應小篆總字數的85.6%。在《說文》籀文所對應的小篆字形中,含有表義組構部件的字數百分比比籀文中含有表義組構部件的字數百分比僅低1.4個百分點,兩者基本持平。《說文》中含有示音組構部件的籀文共139個,占籀文總字數的64.4%;在與籀文對應的小篆字形中,含有示音組構部件的共149個,占對應小篆總字數的69.3%。在《說文》籀文所對應的小篆字形中,含有示音組構部件的字數百分比比籀文中含有示音組構部件的字數百分比高出4.9個百分點。



綜上,通過對《說文》籀文與對應小篆的構形系統進行系統的分析與研究,全面厘清了兩者形體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總結了小篆對相應籀文形體的優化規律,可為當今的漢字規范化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