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淞
摘 要:語文是學校學習中十分重要的學科,提高語文成績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而這一點需要通過不斷的閱讀與積累來達成。除了在課下學生自主進行閱讀課外讀物之外,教師也應該在課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組織閱讀小組相互監督,合作共同進步。在小組模式的作用下,學生之間的督促與分享會讓整個閱讀過程更加順利。如果教師將該模式與課文結合,也會提高相應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組合作模式;中職語文閱讀;應用
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與此同時也應該有意地引導學生們進行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閱讀小組中也可以互相監督,起到交流的效果,從多人的角度對于文本進行解析,分享不同思路,從而從一本書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一、組建閱讀小組,相互監督匯報
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有限,與學生進行的溝通也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們會對彼此的情況建立更多的了解,推行閱讀教學會更有成效。
例如,在《詩經》中,教師可以在沒有講解的時候為小組內成員布置下對于課文的閱讀和研究的任務,重要的是需要學生同時對《詩經》內的其他詩篇同樣進行閱讀。雖然有一名學生對于詩經進行過多的研究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在小組合作內,可以由一名成員來負責兩到三篇的詩文,對自己負責的詩文進行深度學習,并且整理相關的資料。最后在課堂上小組內成員進行分享,將自己整理的相關知識與內容講解出來。在小組內學生們彼此監督,教師所需要進行的管理會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也會得到相應地減輕。
二、選擇合適難度,提升學生興趣
在中職的閱讀教學的推行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們選擇難度更加適合的讀本。當選擇的文本太過于簡單的時候,學生們閱讀得過于容易,起不到應有的閱讀以提升文化素養的作用。當教師選擇的內容過于復雜的時候,學生的閱讀又會變得困難。
例如,在《沁園春·長沙》中,這一篇課文的內容屬于一篇現代詩,學生們比較容易理解感受。教師可以為小組內的成員留下“從這篇課文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意境”的問題,然后在課上讓學生們進行分組閱讀,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寫下自己的答案。在完成閱讀以后學生們分享自己的答案,對于彼此的答案進行了解。對于組內同學的疑問或者質疑,學生也應該給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依據。同時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教師也需要經過謹慎地思考,設置符合情境的問題,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課下也會進行自主閱讀,來達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的目的。
三、調配小組成員,實現共同進步
在閱讀小組中需要每一個同學都加入進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可以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進一步地讓學生得到鍛煉。
例如,教師可以在全班的學生中將學生分成有閱讀習慣與沒有閱讀習慣以及外向與內向的學生,來進行橫向的分組,將不同習慣與性格的學生搭配在一起放在一個小組中。一個學生更加多樣的小組搭配才會學生起到更好的鍛煉效果。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智慧與能力,形成彼此之間的優勢互補。在這樣的合作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會有所提升。當然在小組分配的過程中也要征求學生的意見,考慮學生的想法,以免在小組中產生矛盾。在小組合作時,教師應該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進行抽查,避免學生們因為小組中一個成員過于優秀而導致自己的想法和表述的內容受到影響,忽略了真正的個人意見。也要避免一些個性比較鮮明的同學代表其他同學的觀點,影響整個小組的學習熱情。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組合作無法起到應有的推進閱讀教學的作用。
四、增加實踐活動,組內合理分工
除了閱讀的進行以外,小組內通過合作來對外進行一個展示,在準備的過程中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來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而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在實踐中教師也會發現更多的問題,對于學生的情況也會有所把握,進行改善。
例如,在講解自我介紹的要求與方法中,教師可以提前一周讓學生們閱讀一些人物傳記或者是人物相關的文章,對自己的情況也進行一個思考。學生需要把自己所做的讀書筆記交給同小組內的成員,讓成員以自己的口吻根據讀書筆記來幫彼此寫一個“自我介紹”。在這樣的合作中學生不僅對于彼此的閱讀情況有了更多的了解,小組內也增加了合作。重要的是,對于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以及根據讀書筆記進行拓展的能力有所幫助。
綜上所述,在與以往不同的教學模式的探索中,教師應該應更多的重點放在學生的身上。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一些事情放心地交給學生,對學生有一些信心,在這樣的自主與實踐中,學生們本身的能力才會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是為了學生而服務的,其中的發展有時也需要學生自行把握。而小組合作為學生們帶來的是對于彼此的把控,以及對于自我的監督,而閱讀這種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學生會在其中不斷受益,影響未來的學習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范曉燕.中職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與效用[J].學苑教育,2019(23):44.
[2]張昭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與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研究[J].長江叢刊,2019(18):72-73.
(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縣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