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
混齡區域活動是指讓3-6歲不同年齡的在園幼兒,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通過幼兒自主選擇而開展的區域活動。這種活動方式有利于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時會對教師的指導提出更高的要求。
北京市大興區黃村第三幼兒園嘗試開展混齡區域活動,設立了角色區和美工區兩個活動區域。角色區包括體檢中心、小吃店、美發廳、動物醫院等,美工區包括色彩坊、泥工坊等。班級還開設了不同風格的共性區域,如建筑區、圖書區、音樂區、益智區等。經過“認識—熟悉—磨合—靈活”四個時期,園所的混齡區域活動逐漸開展得有聲有色。起初,幼兒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到其他班級參與活動,后來幼兒能夠主動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參與活動,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給予自主選擇的機會。每周二、周四的早晨,教師會將區域宣傳牌放在園所的大廳里。幼兒陸續來園后,可以選擇自己想去活動的區域。活動選擇前,教師會安排兩次參觀活動,不同班級的教師向幼兒做自我介紹和活動區域介紹,鼓勵幼兒大膽選擇其他班級的活動,保證活動順利、有效開展。
給予主動探索的機會。工藝坊活動中,幼兒選擇制作工藝鏡框,一個幼兒提出了讓鏡框“站”起來的想法,引發了幼兒的共同探索。他們嘗試了各種輔助材料,年齡小的幼兒在鏡框后粘上一塊小石頭,年齡大的幼兒用硬紙板做成小支架支在鏡框后等,經過努力,成功讓鏡框“站”了起來。混齡區域活動滿足了幼兒的探索興趣,充分調動了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給予積極表達的機會。經驗交流與成果展示是混齡區域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兒可以通過相互評價、作品展示、經驗交流等方式,共享在活動中的收獲。這樣使幼兒有了更多表現和發展的機會,有利于他們互相學習。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可及時引導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幼兒做出不同的表達和展示,使每個幼兒都有展示自我和分享喜悅的機會。“以大帶小”的活動方式還能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混齡區域活動不僅為幼兒提供了在活動中獲得社會生活經驗的契機,還為教師成長提供了途徑。為科學應對指導混齡區域活動的挑戰,教師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設立明確的發展目標。通過混齡區域活動,我們的共性目標是促進幼兒交往、合作、評價、分享等親社會行為能力的發展。幼兒能夠在混齡區域活動中學會理解、關心他人,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良好的適應能力。
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能力的差異,應以幼兒園五大領域為基點制定相關領域的目標,便于教師兼顧不同年齡段幼兒個體水平的差異。
除了不同區域必然涉及的領域目標,園所還要從幼兒的語言表達、交往能力、合作意識、探索欲望等方面入手,制定有利于幼兒發展的區域目標。
提供分層的活動材料。混齡區域不同于普通區域,教師要為幼兒選擇有層次性、豐富的活動材料,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需求。可以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分解出若干個能夠與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相吻合的、可行性較強的操作層次,使材料“細化”,確保不同年齡段及不同水平的幼兒都能選到適合自己的材料。
給予適宜的評價引導。教師個別化地、適時地介入指導,能有效幫助幼兒梳理經驗,有利于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活動結束后,教師進行活動小結并推廣幼兒的成功經驗,提出新的游戲要求和規則,使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激發下一次活動的愿望。
對教師而言,混齡區域活動是新的嘗試,是需要不斷研究和完善的課題。相信只要教師能夠突破觀念、解放思想、創設適宜的主題與氛圍,幼兒一定能提高交往能力,成為混齡區域活動的小主人。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黃村第三幼兒園)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