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玲

在數字化時代,幼兒可隨時在教師的主導中自主探究,不再是傳統教學時代被動學習的狀態。為方便教師迅速找到相應的年齡階段和學科領域資源庫,快速查找到需要的課件,收集保存大量素材以建立知識體系庫,在教與學的活動中,可讓幼兒在電子交互式白板上接收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資源,豐富幼兒學習內容與知識獲取形式。
教學難點宜化繁為簡
依據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我們不難看出,數字化教學方式的使用,不僅可以使幼兒獲得建構知識的能力,還能得到信息素養的培養。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選取與利用等環節的實踐,幼兒的學習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由教師傳播知識變為自己重新創造知識。同時,教師利用數字化手段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變生疏為熟悉,動靜結合,化難為易”。
開放性功能,便于開放“教”。在實踐中,數字化教學方式為課堂互動提供了開放性技術,電子交互式白板促進師生、生生之間在課堂的有效互動,數字化課件以幼兒為中心體現學習的開放性與自主性。傳統的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的演示過程,幼兒無法參與,對于難懂的重點,即使教師有預設,但要按照幼兒的回答來演示也不易做到。而用白板技術制作的“課件”,教師和幼兒可以在白板上親自操作,隨時在計算機界面、網頁上和光盤播放界面上進行標注,從而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幼兒能與教師進行討論,互動性增強,有利于實現幼兒自主性學習。
鏈接性功能,提供寬闊平臺。鏈接功能是設計教學活動時必不可少的環節,可以使教學活動充滿新奇,提高幼兒進行游戲、互動、操作的興趣與積極性。利用教學課件鏈接功能鏈接不同的對應圖片,幼兒可用電子白板自帶的魔筆把圖片后面的世界“變”出來,通過操作出現新的圖片或視頻,達到觀察的目的。
“聚焦”方式,引發持續專注。數字化教學方式中,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聚焦”效果能將教師引導幼兒重點觀察的內容聚焦在光束下,使周圍的畫面就像隱身一樣消失在屏幕上,起到突出作用,幫助幼兒有效地觀察事物。教師運用聚光燈聚焦形象,使更多幼兒自覺地專注于活動。
“遷移嫁接”組合, 提升學習主動性。“遷移嫁接”是幼兒模仿教師運用數字化教學方式、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圖形拼擺的常見方式。它是將單獨的圖形組合成具體的形象,如動物、交通工具、奔跑的人等,自行開展獨特的實踐活動。在音樂活動“我的圖形會唱歌”中,幼兒利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拼擺出不同的圖案,再用固定的曲調演唱出來,發展幼兒改編歌曲的能力。活動中,幼兒能夠把使用了什么圖形、圖形有幾個、拼擺出什么新圖案等特征編到歌詞中。研究實踐證明,“遷移嫁接”的方式不僅能使人機互動起來,還能促進大多數幼兒聯想、激發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
“網絡實景設計”,彰顯園所特色。把數字化“網絡實景設計”運用到布置樓道、班級環境中,可以增加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創設的視覺效果。教師通過網絡搜集、實景拍攝等途徑,找到適合的照片,經過設計制作出樓道的房梁畫和地貼畫,使樓道里的環境既能彰顯本班主題,又能體現園本特色。
“真實記錄”突出互動性和反思性。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是一個互動過程,在實施區域主題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把在區域中與幼兒產生的對話、交流活動,用照相、攝像等方式進行記錄,讓幼兒通過記錄反思自己在游戲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教學方式凸顯立體化、具體化
實踐中不難看出,數字化教學方式在幼兒各領域教育學習中應用十分必要。它將抽象化為具體,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一個看得到、摸得著的材料,讓學習更加立體化、具體化。
適宜運用FLASH方式——多感知。很多經典的幼兒詩歌、童謠、散文等在網上都可以找到相應的FLASH。在以往的教學中,如果遇到學習散文的內容,常把其通過繪畫的形式制作成故事,吸引幼兒,但單一的形式依然難以使幼兒理解內容,而FLASH集聲音、圖像、動畫為一體,比自制故事圖書更能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思考。
廣泛運用PPT方式——多操作。PPT在語言故事教學中應用廣泛,在開展自編故事的時候,把故事以一種活潑的形式展現在幼兒面前。讓每個畫面都動起來和幼兒對話,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提供幼兒可以操作的課件,使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感知語言教育內容,讓幼兒記憶更加深刻。學習新詞匯的時候,在PPT出示圖片環節加入配音。當幼兒說出新詞匯的時候,它可以給幼兒鼓掌或奏出一連串優美的旋律表示鼓勵,這比教師單純使用語言肯定幼兒的效果更好,幼兒更容易得到正向激勵,從而朝著正確方向行動。
充分運用攝像與視頻方式——多共享。攝像與視頻方式在情景教學和表演活動中應用較多,組織幼兒進行表演的時候,通過攝像全程記錄幼兒的表演,然后通過電視播放給幼兒看,有的放矢地進行評估,并引導幼兒相互學習。
研究實踐表明,通過互聯網,教師在實施網絡教學方面的活動中,可以積累各種各樣的素材,兒歌、童謠等音頻內容和電子圖書、文字介紹等,都能以錄像形式保存下來,建立主題活動資料庫,為教師教育教學和幼兒自主學習提供多種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數字化功用共享。
適時運用數字化教學方式——多思路。語言教學過程的設計考慮幼兒需要,運用數字化教學方式滿足幼兒需求。活動中注重幼兒的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新理念,以游戲為主,動靜交替。教師教學方式要有選擇性。根據需要適時使用數字化教學方式,理性設計教學,分析在前,使用在后。
數字化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對幼兒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著重要的作用:“教”與“學”的雙方能夠自由地進行交流;使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教學時,教師能夠多角度、多層面地了解教學對象的學習情況。另外,數字化教學的最大優點體現在活動容量大,有可延續性。在傳統的教學中,活動結束后,幼兒只能憑自己的記憶和理解來延續學習,數字化教學方式使幼兒的學習效率大幅提高,同時利用磁盤方式全面、如實地記錄教師的授課、幼兒活動情況等,把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延續到需要的時間上面,運用起來相對自由,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能夠得到保證。
(作者單位:北京明天幼稚集團,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幼兒園數字化教學方式的變革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