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暉燕


實行運用課堂小測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來,課堂小測的作用毋庸置疑,效果明顯。隨著實施的不斷深入,課堂小測也直接或間接反映出一些問題,例如解題過程零亂、思維不清晰、表達過于繁瑣,詞不達意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數學學習的順暢性,影響了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為考試中因解題格式不規范而造成“失分”現象埋下了伏筆。因此,在課堂小測中,強調解題格式的規范性勢在必行。解題規范包括審題規范、語言表達規范、格式規范三個方面。規范化解題可以反映出學生觀察問題的全面性、理解問題的透徹性、分析問題的嚴密性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性。因此,在課堂小測中強調解題規范性會有以下三個方面作用。
一、解題規范性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小測中有效避免常見的錯誤
課堂小測的實施,重在針對性,教師演示一種類型的解題,然后出一道相類似的題目讓學生進行課堂小測,以達到檢測和鞏固的目的。教師示范解題時,格式要規范,要求學生解題時格式也要規范,這樣可以讓學生有效避免常見的錯誤。例如,在講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時,我們發現很多同學一般會犯以下幾種錯誤:(1)括號內的項漏乘系數;(2)去括號時,需要變號但有些項變號了,有些項沒有變號;(3)移項時有些沒有變號;(4)去分母時,方程中有些項沒有乘最小公倍數,特別是常數項。我們把犯這些錯誤的小測卷全部歸類在一起,經過整理分析,發現這些小測卷的解題格式都是不規范的。于是,我們在講授這一節課的數學知識時,注重強調和要求學生解題要規范。講授《移項》這一課時,以3x+20=4x-25為例,我們要求學生第1步寫解,第2步劃項(用鉛筆畫),形如3x/+20=4x/-25,第3步移項,強調不移動的項先寫,移動的項后寫,先整理未知項,再整理常數項。于是,解題的格式應該是先把3x抄在等號左邊,等號對齊,再把-25抄在等號的右邊,像這樣:3x=? ? -25? ? ,然后再把需要移動的未知項進行變號移動,式子就變成3x-4x=-25? ? ,把需要移動的常數項進行變號移動,最后式子就變成3x-4x=-25-20。這樣,移項這一步就完成了,我們把這個步驟總結為:先抄再變最后動三部曲移項。這種規范性的移項方法,很好地解決了學生移項漏項不變號的問題。第4步合并同類項,第5步系數化為一。教師規范地演示完以后,在課堂小測中嚴格要求學生按照這種格式規范解題。從小測結果中發現,學生規范解題的正確率明顯比不規范解題的學生正確率高,學生常犯的錯誤減少了。我把學生規范解題和不規范解題的小測卷數據做了一個整理分析(見下表),以11x-2=14x-9+3x為例。 總人數 沒寫解 移項漏項 移項沒變號 正確率
從上表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規范學生的解題格式,可以有效減少學生出現常見的錯誤,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
二、解題規范性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小測中啟發思維
實行“運用課堂小測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這一課題以來,我們深深地感到學生數學思維的局限性,體會到學生對應用題的畏懼,《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這節課的課堂小測效果比以往的課堂小測效果差,交白卷的同學數量也增加了很多,這不單是學生數學基礎的問題,也是其數學思維能力缺陷的問題。實踐證明,規范學生的解題可以很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解決這一難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90頁例4:某制藥廠制造一批藥品,如用舊工藝,則廢水排量要比環保限制的最大量還多200噸;如用新工藝,則廢水排量比環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噸,新舊工藝的廢水排量之比為2:5,兩種工藝的廢水排量各是多少?很多學生看到題目頭就懵。這種題目的解題步驟應該是:(1)找出題目中的三個量,每個應用題一般都有三個量或四個量所組成的。(2)找出不變量:環保限制最大量。(3)找出等量關系,利用不變量列等量關系,分號前的條件可列第1個式子,舊工藝-200=環保限制最大量,分號后的條件可列第2個式子,新工藝+100=環保限制最大量,所以等量關系就出來了,舊工藝-200=新工藝+100。(4)解設未知數,像這種有比的應用題,一般都是設比例中的每一份為x,這種解設在表示每個量時是最簡便的,學生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份就一個x,兩份就2x,三份就3x……,以此類推,像這道題,新工藝兩份,所以表示成2x噸,舊工藝5份所以表示成5x噸。(5)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把表示相應的量的式子寫在等量關系中,方程也就出來了:5x-200=2x+100。解題思路的規范化,把一個復雜的問題抽絲撥繭成一個簡單的問題,學生只需按部就班理清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找到等量關系,并用代數式表示各個量,解決問題的方程也就呼之欲出了。實行了規范化解題后,課堂小測中交白卷的學生少了,學生對解應用題的信心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得到了啟發。
三、解題規范性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小測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從小學升上初中,學生經歷了從代數到幾何的變化過程。幾何語言、符號突然出現在學生數學學習當中,思維方法也從計算延伸到推理論證,如何運用標準的幾何語言進行推理、描述與論證,學生不懂如何去表達和組織自己的語言解決問題,感到幾何是最難學的內容。在反思和實踐中,我們發現解題的規范性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題。
首先,在幾何解題中,特別要求學生注意幾何語言的規范性,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見的規范性語言。如:∵AB//CD∴∠1=∠2或∵AB=CD∴AB+BC=CD+BC。其次,讓學生掌握定理的條件和結論,弄清適用范圍,讓學生學會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的相互轉化。再者,在課堂小測中,我們通過用幾何證明的填空題形式(見下圖),讓學生熟悉規范的幾何證明格式,了解幾何證明的思路、表達方式,使學生學會規范的推理格式,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種題型的反復練習,讓學生掌握基本性質的規范表達格式,幫助學生克服數學語言識別上的障礙,讓學生進行數學語言復述和互譯訓練,提高各種語言之間互譯的本領,促使學生數學語言的準確應用與簡練表達,從而讓學生提高對幾何證明的信心,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解題過程中,規范解題給予學生一個示范作用,是學生解題的一個方向、一個指引。因此,在課堂小測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規范解題的積極性,強調和要求學生規范解題,對學生規范解題多加指導、嚴厲要求,從而使學生有效避免常見的錯誤,提高解題正確率,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鄒鵬.用波利亞的解題法規范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2010.
[2]吳永錠.重視解題規范 提高數學成績[J].基礎教育論壇,2010.
[3]陳永.加強解題規范是數學學習的關鍵[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
[4] 魏素英.淺談數學解題的規范[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