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燕
摘?要: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和優化的課程資源,在互動反饋系統和一對一互動學習平臺的支持下,現代課堂的組織模式變得更加高效,信息化環境下新型的教學流程打破了傳統教學的限制,讓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信息化環境下的這種新型教學流程將學習劃分成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課前學生通過教師推送的微課和資源開展個性化的學習,經過課中的探究和課后的拓展學習,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學流程的再造使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方式發生了徹底的變革。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微課;學科題庫;課程資源;教學流程
一、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流程再造實驗
作為深圳市首批“智慧校園”試點學校,筆者所在學校近年來一直依托 “一對一”數字化教學平臺開展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改革試驗和研究,同時在微課制作和學科題庫方面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也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了“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流程再造”實驗,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互動反饋系統和一對一互動學習平臺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微課等學習資源和課程資源,輔之以我們的學科題庫資源,提出了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流程。
二、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流程說明
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主要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部分,每個階段教師和學生的活動都有別于傳統的課堂。
[課前]教師主要是利用互動平臺和各種信息化工具開展備課活動,包括設置情景、提出問題、錄制微課、準備資源、準備測試題目、發布自學任務等;學生則根據老師發布的任務,利用微課和各種網絡資源開展自學活動,完成自學任務。
[課中]教師不必像傳統的課堂那樣進行講授,因為這個環節在課前已經通過微課進行了。課堂上教師需要做的是組織學生開展交流分享和各種探究活動,并利用互動反饋系統或者互動學習平臺對學生課前學習的成效進行一定的檢測,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及時反饋和精講答疑,從而完善學生的認知。
[課后]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在課堂活動和測試中反饋出來的問題提供補救學習指導,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平臺查看相關的所有課程資源和教師補錄的學習指導微課,并通過檢測以確定自己已經基本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知識。
三、應用效果及意義
我校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流程類似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但是我們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將教學流程與互動反饋技術和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平臺以及學科題庫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對教學流程進行了整體的把握和重組,使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方式發生了徹底的變革,其意義在于:1.通過先進的互動反饋技術及時獲取教學過程中的相關信息和數據,并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實現信息和數據的及時傳遞和分析反饋,從而實現有針對性的高效率的教學;2.先進的信息技術創建了一種智能的全媒體互動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課堂“填鴨式”、一對多的教授方式,實現了一對一的翻轉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四、應用案例
牛津英語七年級上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數字化學習流程整體設計
第一部分:詞匯與閱讀
課前自學:
1.單詞學習:教師將本課學習中需要用到的生詞編輯為一個學習任務,錄入單詞學習系統并推送給學生,學生利用自己任何可用的課余時間登陸單詞學習系統進行詞匯學習和測試,教師上課前登陸管理賬號查看學生單詞學習的情況。
2.主題閱讀:教師錄制一個介紹上海景點的微視頻和課文學習的導學微課上傳至云空間并推送給學生;學生在家登錄云空間觀看微視頻并根據導學微課開展獨立學習、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單。
課中探究與教學生成:
1.教師利用單詞學習系統進行單詞測試/比賽,檢測學生單詞學習情況。
2.小組探究:根據課前自學的情況進一步閱讀課文,小組討論并在平板電腦上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并上傳到云空間。學習任務包括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完成關于上海旅游景點的歸納列表、課文中的知識點收集。
課后鞏固:
1.教師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反饋情況推送一組練習給學生完成。
2.學生通過云空間或者微信與老師和同學討論練習答案,查漏補缺。
第二部分:語法學習
課前自學:
1.教師錄制本課的語法“條件狀語從句”的微課視頻及配套小練習放到云空間并推送給學生,學生課前登陸查看學習。
2.學生利用網絡或者參考書收集條件狀語從句的例句并歸納語法規則,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單并上傳到云空間。
課中探究與教學生成:
1.分享課前完成的語法小練習答案并討論錯誤原因。
2.將學生分享到云空間的條件狀語從句的例句及語法規則推送給學生并進行小組討論和學習,每個小組形成一份完整的語法歸納并上傳到云空間。
課后鞏固:
1.根據學生測試情況針對難點錄制微課上傳到云空間并推送給學生觀看。
2.從學校題庫里生成并推送一套條件狀語從句的相關練習給學生完成。
第三部分:主題學習與寫作
課前自學:
1.教師制作一個推介上海旅游的電子海報,并將制作過程錄制成微視頻上傳至云空間,并推送給學生觀看。
2.學生確定一個亞洲的城市,模仿老師利用網絡收集相關資料并制作成電子海報上傳至云空間。
課中探究與教學生成:
1.將學生分享到云空間的電子海報匯總,按小組推送給學生。
2.學生在小組內依次分享自己制作的電子海報,每個小組選出最優秀的一個海報。
課后鞏固:
1.學生根據課堂展示的反饋情況修改自己的電子海報并提交至云空間。
2.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和示范以及自己收集的素材,以“Travelling to ...”完成一篇作文并提交到云空間。
參考文獻:
[1]張香蘭. 2008,現代教育思維的轉向[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19-121.
[2]周敏 倪華平,2016(9),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理念下交際型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新課程研究旬刊》:27-29.
[3]寧革龔睿,2014(12),互動反饋系統支持下的教學質量管理監控 《教育信息技術》:65-67.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外語學校初中實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