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欣
校長是學校的一校之長,也是學校角色最為復雜的一個人。他既是學校的領導者又是學科帶頭人,既是學校的決策者又是執行集體決議的帶頭人,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會帶出什么樣的學校。在新時期這樣一個訊息萬變的不確定時代,要想領導好一所學校,做一名新時期的優秀校長,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應具備以下五項優秀的素質:
先進的辦學理念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校長對學校,首先是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的領導。校長只有很好地實踐科學的教育理論,才能真正找準學校管理的切入點,從而實現從經驗型、業務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轉變。”
教育思想是一種觀念上的、高層次的、帶有指導性的方法,每一個校長都有自己獨有的教育思想。校長的教育思想具體化最重要非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莫屬。辦學理念就是方向,就是學校辦學的指明燈,是校長辦學思想的集中體現。
作為校長,一定要做好短期和長期的謀劃,應該經常要思考:我的辦學追求什么?我的辦學目標是什么?用什么樣的教育思想、辦學理念去實現辦學目標?校長必須找到學校的明確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這個非常重要,理念正確了、思路清晰了,就有了自我肯定、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動力,就可以科學地調配人財物,推動學校良性持續發展;否則,校長只能亦步亦趨,學校的發展就處于危險邊緣了,更加不可能辦出一所好學校。
蘇霍姆林斯基創造了“帕夫雷什中學”的神話,因為他一直用先進的理念引領著學校前進,并且在努力實踐著自己的教育思想,最終成功造就了一塊“教育圣地”。
寬容的民主作風
現在社會是一個民主的社會,學校更是踐行民主的一個重要場所。民主作風是關注人生幸福的,體現了人的價值和尊嚴,也可以體現到校長的氣度和魅力。
站在教師的角度,學校的民主管理本質就是教師民主參與管理,教師能參與多少,關鍵是看校長能讓位多少。教師民主參與決策,充分發揮教師主人翁精神和主體意識影響學校決策的制定、執行與監督的一種學校管理制度。現代社會是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校長必須與時俱進,充分認識到教師作為知識分子的特點,無論從責任上,還是從道義上,都要尊重教師生命的存在和人格的權利。寧愿物質貧乏一點,精神要絕對富足;寧愿待遇差一點,人格一定要得到尊重。
所以,校長千萬不能搞“一言堂”,“家長式”作風是絕對行不通的。
人都是相互的,如果校長能密切關注教師的愛好、考慮老師的需求,給教師營造發展和成功的環境,展現校長寬容、公正、無私的情懷,那么,教師就能感動尊重、愉悅和滿足,就能主動與校長一道,齊心協力、無怨無悔、義無反顧地為學校的發展爭做貢獻。
強烈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也是校長的辦學之魂;創新能力是一個優秀的校長必備的素質,更是被視為校長能力結構的最高層次。
一所學校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改革創新是其根本動力。創新不是口號,創新更不是空想,創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是新時期的最強音。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校長,必須抱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使命感,主動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價值觀、人才觀、課程觀,將創新切實落實到日常的學校管理中,創新管理制度、創新課程設置、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等。
山東杜郎口中學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中學躍升為全國名校,靠的就是創新精神,在崔其升校長的帶領下,他們砸掉講臺,在教室四面立起黑板,全校教師一起寫反思,推行小組合作教學,構建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在一系列創新措施的激勵下,學生活了、教師活了、學校發展了!
“創新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一種毅力,更是一種代價。”我們要永立潮頭,要引領時代發展,要敢于標新立異,要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探路,一一定也要做好抗打擊的準備。作為一名創新型的的校長必須敢于質疑權威、挑戰權威、否定權威,抵制傳統習慣,抵制保守勢力,先破后立,當然,他還要具備超強的抗擊打力,實屬不易。
一流的課程領導力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學校文化個性的反映,課程的品質決定著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什么是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呢?目前學術界有多種不同的定義,比較直觀的說法,就是指校長從學校實際出發,按照國家和地方的要求,科學組織開發、實施和評價課程的能力。
一個校長的課程領導力不是單方面的能力,而是一個綜合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程價值領導力、課程規劃能力、課程開發能力、課程設置能力、課程實施能力和課程管理能力。校長要提升和修煉課程領導力,首先必須惡補課程的一些相關知識,比如課程概念、課程觀、課程流派、課程開發、課程評價與管理等;其次校長還應積極參與課程的設計、開發、實施和管理,從而提高自身的課程素養。
北京十一學校的李希貴校長無疑是一個具有一流課程領導力的校長,在他的帶領下北京十一學校打破承襲多年的“行規”,開發各種課程“產品”,他們從源頭開始,把學生按照今后的專業方向大致劃分為人文與社會方向、工程與經濟方向、數理方向、出國方向等,并根據不同方向對學科知識能力的要求設計課程。全校4000多名學生,竟然有4000張課表,完全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課程真正成了為學生服務的產品。很多人一開始不理解李希貴校長為什么要這么折騰,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是在作秀,但是李希貴校長心里明白,課程才是一所學校最重要的文化個性體現,也是最能使學生收益的,因此,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破行規,為每個學生提供最精準、最適合、最貼心的課程服務。后來的實踐證明,正是李希貴校長一流的課程領導力,引領著北京十一學校這所名校在變革中突圍,繼續闊步昂行!
淵博的學術知識
現在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社會,是一個知識更新十分迅猛的社會,作為身處其中的校長,必須善于學習,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時代的脈搏,才能不斷增長見識,不斷從外界獲取“思維靈感”。
校長首先應該是個教師,很多校長都是從優秀教師成長起來的;而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因此校長也應該努力去提升學科教學能力。不管校長所任教的是哪個學科,都應該積極專研所教的學科,都應該積極參與所教學科的教研活動。一個校長只有擁有自己的學術地位,他在教師的心目中才有話語權。通俗點說,“懂行”的校長才能更加讓老師們敬服。
我們知道魏書生和李鎮西都是著名的校長,而他們同時也是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他們在語文教學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話語權。魏書生,他不但到全國各地去開講座,更難得的是他還在全國各地上研討課,并且他的教學設計總是讓人耳目一新,課堂效果總是出奇的好。他的底氣來自哪里,當然來自于他深厚的語文素養,來自于他多年對于語文學科的熱愛,更來自于他淵博的學術知識。李鎮西,在事業處于高峰的時期,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到蘇州大學讀博士,師從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人到中年去讀博,他吃盡了苦頭,克服了重重困難,但就是通過讀博,他接受了系統、規范的學術訓練,開拓了自己的視野,豐富了他的理論知識,提升了學術水平,從而讓他更好地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而且還開啟了著書立說的新高潮,他的學術地位更是在校長群里面遙遙領先。
綜上所述,做一個新時期的校長不容易,做一個優秀的新時期校長更是不容易,先進的辦學理念、寬容的民主作風、強烈的創新意識、一流的課程領導力和淵博的學術知識是作為一個新時期校長應具備的五項優秀素質,校長充分發揮這些素質,必能把學校辦得更有特色,從而開創學校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