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瑜

【摘要】隨著技術、經濟、生活等的全球化發展,人們的工作中大部分是在團隊協作或跨團隊協作中進行,學生未來將要面臨的世界就是“項目式的世界”。項目式學習(PBL)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越來越受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百香課程》以課程超市的形式涵蓋了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美術、書法、科學、思維訓練、全科閱讀等學科內容,通過項目式學習策略,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和技能,探索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新途徑。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勞動教育;百香課程
在教學更加提倡學生自主、體驗、合作、探究的今天,項目式學習(PBL)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越來越受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項目式學習通過項目培養學生探究、協作、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強調學習者自身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這種以項目推進學習的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可以說是項目式學習的雛形。當前,隨著技術、經濟、生活等全球化發展,人們的工作中大部分都是在團隊協作或跨團隊協作中進行,可見學生將要面臨的世界就是“項目式的世界”,確定工作內容——分析研判——制定可行性方案——團隊協作執行——反思與改進——項目驗收,這就是常態的工作方式。因此,為了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在學校教學中引入項目式學習策略勢在必行。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充分發揮傳統勞動、傳統工藝項目育人功能的同時,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的新變化,創新勞動教育內容、途徑、方式,增強勞動教育的時代性。”“關注學生勞動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增強獲得感、成就感、榮譽感。鼓勵學生在學習和借鑒他人豐富經驗、技藝的基礎上,嘗試新方法、探索新技術,打破僵化思維方式,推陳出新。”從中可見,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家務勞動、衛生清潔上,還要在勞動教育課程中讓學生認識、體驗現代的新工具、新技術、新形態,鼓勵探索、推陳出新,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通過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體會勞動的樂趣,獲得成就感、榮譽感。我們嘗試使用項目式學習的策略,根據小學低、中、高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實際,把勞動教育課程設計成內容、層次不同的項目,以課程超市的形式向師生提供項目選擇。低年段主要以自我服務勞動為主要內容,做好校內、校外的5S管理(整理、整頓、清理、清潔、素養),下面主要以中高年段為例,闡述如何運用項目式學習策略實施我校的《百香課程》。
在《PBL項目學習黃金標準》一書中,作者提出PBL黃金標準的核心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包括關鍵知識、理解能力和成功技能,項目設計則包括驅動問題、持續探究、真實性、學生聲音和選擇、反思、批評和修正、公開作品等七項基本要素。我們根據PBL黃金標準結合本校教師資源的特點建構了《百香課程》(如下圖),學校提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的辦學理念,秉承“耕讀”傳統,盤活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以課程目標整體性、課程內容選擇性、課程形式多樣性為原則,構建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本校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自主參與、自主實踐的空間,讓學生的個性得更好發展,培育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遵循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境合一的教育哲學,培養追求真善美的人。
《百香課程》源于土香種植課程,校園里有傳統種植和現代化種植勞動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課上除了種植常見的蔬菜外,我們還種植了百香果、葡萄、桑葚、水稻、紫蘇、艾草、辣木、藍草等,可以作為釀酒、印染的原材料,隨之衍生出泥香陶藝課程、布香扎染課程、酒香釀酒課程。書香閱讀課程是其他課程必不可少的實施途徑。墨香書法課程作為我校的傳統課程,廣泛應用于各項課程記錄、作品的制作、宣傳展示。而服務學習課程作為《百香課程》的統領,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參加校園社會服務換取各種課程資源,通過服務勞動參與學校管理,運用思維工具來解決問題,把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課程深化、拓展為服務他人,從而養成生命自覺的過程。《百香課程》以課程超市的形式涵蓋了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美術、書法、科學、思維訓練、全科閱讀等學科內容,通過項目式學習活動,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均衡發展。
在《百香課程》中,每一個課程都從“事”出發,以完成“事”為終點,指導老師先明確下達具體任務,并提出最終作品呈現的要求。小組成員圍繞“如何把事情做好”進行分析、研判,制定實施計劃、進行分工,然后實施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指導老師會不斷關注項目實施的情況并適時加以指導、調整、修正,最后呈現作品。在作品展示后還會進行反思、互評,在下一次項目中繼續改善。例如,在我校承辦的一次全區勞動教育研討會前,我們給六年學生布置了“教會來訪教師一項勞動技能”的任務。學生可以在《百香課程》中選擇自己參與過的勞動項目,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需要學習如何教會別人。這就是問題驅動。小組在選定了項目后,我們給每個小組派了一位指導老師,學生可以要求教師做示范、講解,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在持續的探究中,學生認真記錄老師的操作步驟和講解要點,并把這些內容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技能。接著,小組開始著手進行教學設計。我們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真實備課的要求進行活動方案設計,包括設計活動目標、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然后在小組內進行教學操練,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活動設計直至完善。教學活動設計是這個項目的第一份作品。勞動教育研討會上,每個小組輪流向參會的老師介紹課程,吸引他們選修自己的課,然后按照教學活動設計實施教學。教學活動結束后,我們集中參會的教師,讓他們講述學習收獲并對課程實施進行評價。這是項目的第二份作品。學生根據學習者的反饋,繼續完善他們的活動設計和教學活動組織策略。驅動問題、持續探究、真實性、學生聲音和選擇、反思、批評和修正,我們通過組織這樣的項目式學習,使學生在真實的任務中學習勞動技能的操作和講解,學習活動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依靠團隊協作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成就感。
其它如搭建物聯網種植園、設計校園參觀路線圖做校園小導游、制作百香果酒并進行安全性驗證等項目式學習,為勞動教育課程增添了真實、有趣、高挑戰低風險的學習內容,真正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獲得體驗和感悟,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增強學生獲得感、成就感和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