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現玲



摘要:目的 探究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 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間,納入本院收治的72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按照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每次服用一粒孕三烯酮治療,每7天兩次;觀察組月經來潮前后5天內每次服用10mg米非司酮治療,每天一次,兩組持續治療90天。并對兩組患者臨床效果、雌二醇、子宮內膜厚度與孕酮水平變化及不良反應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4.44%,與對照組的72.22%相比(P<0.05); 治療后兩組雌二醇、子宮內膜厚度與孕酮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雌二醇、子宮內膜厚度與孕酮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出現1例頭暈,少于對照組的3例頭暈、3例體重增加、2例胃部不適(P<0.05)。結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療效果確切,可降低雌二醇、子宮內膜厚度與孕酮水平,減少不良反應出現。
關鍵詞:米非司酮;子宮內膜異位癥;價值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035-02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常見的婦科疾病,在育齡期女性中十分常見,是激素依賴性病癥的一種。最近幾年,伴隨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再加上生活節奏的加快,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率越來也高[1]。相關研究顯示:育齡期女性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比率為10%,由于此病與盆腔痛、不孕存在緊密聯系,會使此類女性患病風險增大。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對女性身心健康造成直接影響,也會降低女性的生活質量,對其生育功能造成影響,因此,臨床需對此病給予有效的治療[2]。臨床通常采用激素抑制法治療,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復發率較高。因此,臨床急需探究一種科學的治療方法。米非司酮屬于抗孕激素藥物,可使患者子宮內膜收縮明顯加快,改善經期疼痛等表現[3]。為了探究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療的臨床價值,研究選擇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分為兩組分別予以孕三烯酮與米非司酮治療,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間,納入本院收治的72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納入標準:全部患者都經過手術確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痛經等表現;患者自愿參與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子宮切除者;肝腎功能障礙者;嚴重內科病變不能耐受者。按照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36例患者中,年齡22~42歲,平均年齡(32.42±10.56)歲;患病時間0.5~6.1年,平均患病時間(3.32±2.86)年。觀察組36例患者中,年齡223~43歲,平均年齡(33.56±10.77)歲;患病時間0.6~6.2年,平均患病時間(3.42±2.87)年。處理兩組患病時間等信息無顯著不同(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孕三烯酮(生產廠家: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80020,規格:2.5mg)治療,每次服用一粒,每7天兩次,持續治療90天;觀察組采用米非司酮(生產廠家:武漢九瓏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3780,規格:10mg)治療,月經來潮前后5天內服用,每次10mg,每天一次,持續治療90天。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雌二醇、子宮內膜厚度與孕酮水平變化及不良反應,其中不良反應包括頭暈、體重增加以及胃部不適等。
1.4療效判定[4]
治療后盆腔包塊、月經失調以及痛經等癥狀顯著消失,月經恢復到正常水平為顯效;治療后癥狀顯著改善,月經有一定緩解為有效;治療后癥狀沒有緩解,或有加重現象,月經沒有改善為無效。
1.5統計學
用軟件SPSS21.0處理,計數資料(如不良反應)與計量資料(如子宮內膜厚度)檢驗為x2、t,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總有效率
觀察組總有效率94.44%,與對照組的72.22%相比(P<0.05)。見下表1:
2.2 雌二醇、子宮內膜厚度與孕酮水平變化
治療后兩組雌二醇、子宮內膜厚度與孕酮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雌二醇、子宮內膜厚度與孕酮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見下表2: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出現1例頭暈,少于對照組的3例頭暈、3例體重增加、2例胃部不適(P<0.05)。見下表3:
3討論
子宮內宮內膜異位癥會產生性交痛或盆腔痛等表現,直接影響患者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機制還不明確,認為和子宮腔上皮變化與經血倒流有直接聯系,也和細胞內膜免疫缺陷等因素有相關性。育齡期女性卵巢功能十分活躍,會使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率顯著提高,進行人工流產術負壓也會導致子宮內膜異位。此病的復發率較高,臨床治療難度大[5]。米非司酮是治療此病的常用藥物,其是孕激素受體拮抗劑的一種,進到機體后可與垂體、卵巢組織孕酮受體有效結合,抑制促排卵激素與促黃體生成激素分泌,使雌激素水平有效降低,對卵泡發育有抑制效果,對子宮內膜發育有阻滯作用,實現閉經的效果。所以,米非司酮可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以及子宮內膜可產生作用[6]。相關研究顯示:小劑量米非司酮可使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盆腔痛與性交痛等癥狀顯著改善,改善率超過80%。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4.44%,與對照組的72.22%相比;觀察組治療后雌二醇、子宮內膜厚度與孕酮水平比對照組低;觀察組出現1例頭暈,少于對照組的3例頭暈、3例體重增加、2例胃部不適,說明米非司酮的治療效果與安全性高于孕三烯酮。也說明雌激素可對子宮內膜增生有抑制作用,認為和孕激素樣作用優聯系,于內源性孕激素不足的情況下,米非司酮與孕激素受體有效結合,激活轉錄基因,使孕激素樣作用充分發揮,進而對子宮內膜增生有抑制作用。另外,米非司酮運用后,可使孕激素水平保持在卵泡早期與中期水平,長期運用,可對排卵與月經來潮有抑制作用,使雌激素水平有效降低,促使患者的疼痛表現顯著減輕[7]。
總而言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療,可是患者的雌二醇、子宮內膜厚度與孕酮水平顯著降低,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劉碧霞.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心理醫生,2018,24(4):176-177.
[2]鄒華衛.米非司酮聯合當歸四逆湯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治療中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6):213-214.
[3]張佩勉.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行手術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患者妊娠情況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8,42(4):453-455.
[4]李曉麗.米非司酮和戈舍瑞林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行手術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患者妊娠情況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4):780-784.
[5]王曉梅.探討米非司酮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臨床治療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6):125.
[6]羅國英,韋勵,羅小敏,等.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聯合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效果[J].貴州醫科大學學報,2020,45(7):839-843.
[7]邵榮芹,趙霞.米非司酮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6):72.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婦幼保健院?53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