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嘉 劉珈瑜
幼兒園以往通過“家長學校”的方式向家長宣傳幼兒健康知識,老師也會通過線上打卡活動、幼兒視頻分享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其中。家長基本都能夠完成活動任務,如打卡、回復收到等,但時間一長,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就變低了。家長是以任務型的心態完成參與活動的,對活動開展的重視程度和認知與園所存在偏差,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沒有自主、深入的探索和互動。而我們所期待的家園互動應該是雙向的,能夠形成教育合力,而非單向的灌輸。
如何激發家長互動的興趣呢?找得到問題、拿得出策略、看得到結果的互動方式,才能讓家長產生興趣。我們要把以往“家長學校”灌輸式的互動,轉變為親子游戲沙龍交互式的互動。
專家支持,幫助家長發現問題。在專家理念的引領下,通過游戲的方式和家長進行思維碰撞。教師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調研家長對幼兒運動現狀的了解程度。以幼兒一段運動游戲視頻為例,家長通過觀看視頻,描述看到的現象與問題,分析成因。我們發現,不是所有家長都能找到幼兒的問題所在,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只要做出相應動作或者參與游戲就算完成。針對這一實際,園所邀請教育專家親臨現場,再現問題情景,分析幼兒所呈現的問題和優勢,以便引導家長形成干預策略。
家長們對于這種新形式的專家講堂很感興趣,紛紛表示專家提供的知識和方法非常專業和科學。家長通過和專家的互動,更加了解幼兒的運動現狀。
私人定制,引領家長使用策略。在教師策略支持方面,由過去的“一刀切”改為私人定制,這樣的方式讓我們能夠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幫助家長解決困惑。青青的家長向我們分享了她的困惑:孩子在“雙腳連續跳”方面總是跳不好,雖然家長知道孩子的問題所在,也經常鼓勵孩子多加練習,但總是跳不好還是讓孩子感受到了挫敗,孩子慢慢也不想再去練習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借助電子信息技術,制作了線上運動闖關的小程序,家長通過掃二維碼的方式參與線上運動游戲。闖關的方式提高了孩子的興趣。以雙腳連續跳為例:一開始給孩子設計的難度為雙腳向前跳,之后再過渡到雙腳連續跳,中間不間斷;再往后難度更高,雙腳連續跳過障礙物。借助好玩的游戲情境以及難度適宜的游戲關卡,幼兒可以和朋友進行線上競技比拼,以電子攝像打卡的方式回看運動過程。家長告訴我們,青青越來越愿意參與體育游戲,也在這個過程中增強了自信心和運動耐力。
這樣私人定制個性化的專屬方案,讓幼兒和家長更有興趣參與活動,共同獲得進步。
搭建平臺,滿足家長心理需求。在技術平臺支持方面,從原來的群發互動視頻到現在進行線上大比拼,給予家長展示幼兒能力、水平的機會和平臺。我們還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邀請幼兒和家長參與運動達人秀、線下親子運動大賽、線下社團沙龍等活動。通過展示體育成果,拓寬溝通平臺。家長看到幼兒的進步,會大大增加其內心的滿足感,持續激發共同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形成良性互動。
通過一段時間的游戲沙龍活動,我們看到了幼兒運動能力的顯著提升,而家長參與度也較過去有了明顯增長。家長與教師互動的頻次越來越高,在互動過程中能夠找到問題、獲得策略、最終看到幼兒進步的成果。家長也慢慢從任務性心態轉變為興趣性心態,積極地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支持幼兒運動的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機關幼兒園)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