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提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一個成熟和負責任的國家或民族,在面對國際化的選擇時,其自身的使命意識必須堅定。
優秀的國際教育應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和健全人格為核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價值與國際課程育人目標有機結合。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學國際學生部一直致力于讓國際學生“帶著興趣來,揣著文化走”,讓國際教育具有開放性、國際性、包容性,同時,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國際教育更具獨特性、民族性。
教育是文化傳承的命脈,突破的關鍵在課程。在國際課程引進和實施的過程中,學校會面對國際課程和國內課程之間的文化差異、教學組織、管理評價以及學校管理等問題,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做好文化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課程中不能被弱化、邊緣化。
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感受、理解、學習傳統文化精髓。我們除了在日常漢語、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外,還開設古琴、誦讀、快板、國畫、書法、茶藝、衍紙、舞龍舞獅傳統文化特色課程、社團課程、文學誦讀課程等,以經典為載體,化育人于無形。在這些課程中,國際學生們開啟了從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學習路徑,實現了從符號知曉到文化理解再到價值認同的文化追尋。
除了校內常規課程,我們還開設了“文化考察”課程,教師帶領著學生走出校門,“串”胡同、“訪”故宮、“登”泰山、“下”江南,游覽中國的名山大川,感受傳統民俗風情,追尋先人的歷史蹤跡,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我們通過傳統文化課堂教學、文化考察、傳統文化體驗日、中國特色文化社團等為學生們搭建了解中國的平臺,讓他們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并與中華文明建立起更加親密的感情。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學國際學生部一直致力于在面向未來的國際教育體系中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與探索,力爭讓學校的國際教育在國際性與民族性的統一上走出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力的新路。
編輯 _ 王雪莉? ?于萍?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