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聚焦新時代,面對新變化,研究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是教育人的使命與責任。
在大中小一體化構建思政課程體系的背景下,小學思政教育如何在整體設計、各有側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理念下,把思想性、理論性、教育性極強的課程變得溫暖人心且潤物無聲?
作為全國立德樹人戲劇教育研究共同體的主持人,我和16所共同體的校長們多次線上研討:如何借助戲劇教育解決小學生思政教材不夠鮮活的問題?如何破解兒童育德工作途徑不夠豐富的問題?我們立足“思政場域”的視角,重新審視10余年戲劇教育實踐之路,對標對表,認真研讀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大家一致達成這樣的共識:戲劇教育具有親和力、生動力、融通力,可以成為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思政課。
1.戲劇教育是“五育融合”的思政育人場
我們很難用數據量化戲劇教育的價值。從事戲劇教育12年,我切身感受到,愛上戲劇教育,如同走進人生的“養心殿”。由于戲劇教育具有無限的包容性、任務的多樣性、多元的可能性、參與的全員性、育人的持久性等諸多特性,是直達內心的自我教育,更是一生求真向善的自我成長之路。
東城區回民實驗小學的戲劇教育場,年年有進階,歲歲育新人。每一年學校都會圍繞立德樹人的主旋律,設計年度主題戲劇教育內容,精心打造年度“五育融合”的育人場,使“潤德、啟智、健體、尚美、愛勞”融合在日常點滴任務中,融化在自然而然的細節里,浸潤每一個學生的心田?!罢芰渴?,場效應無限”,這是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謝春風主任深入學校調研后給予戲劇教育的高度評價。
2.戲劇教育破解思政難題,使“多科聯姻”自然生動
時下,對于思政課怎樣實現全科育人探討正酣。我認為,我們在戲劇實踐層面已經給出理想答卷。
從“劇目做紅娘,學科巧相牽”開啟的戲劇綜合實踐課程探索中,我們已經形成一套操練手冊——從選擇劇目到設計課程,從聯動學科到呈現形式,從同年級聯動到跨年段組團,所有教師因為劇目的需要自動自發地成為課程研發的共同體。
例如,教師把語文二年級統編版教材中的《寒號鳥》改編成劇本,排演這個劇目,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于是,在要排演劇目這個真實任務的驅動下,二三年級劇社的師生打破年段邊界,8個學科教師攜手打造《知錯就改的寒號鳥》,他們對課時內的教學任務和課外3:30的銜接有明確的分配,對課程呈現方式有具體的描述,教師們的安排簡實可操作,扎實有實效。特別值得點贊的是:創新并實現了傳統皮影制作與童話故事的美好“相遇”,還有理性的思維導圖和感性的走心教育的自然融合。
這個劇目在2019年全國立德樹人戲劇教育研究共同體成立大會上首演,獲得一致好評。這么多學科教師攜手打造的鮮活的思政課程,怎能不令師生動情、動心呢?實踐證明,它是最靈動的教育方式之一。教師是思政教育的主力軍,更是思政課程的創生者。戲劇教育也為師生創造了無限可能。
3.戲劇教育使“家、校、社”攜手同心
教育要想實現效能最大化,必須家、校、社攜手同心。戲劇教育本身具有的親和力,促使家長以極大的熱情關注且投入其中,對于家庭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學校成立戲劇教育家長委員會,家委會成員參與戲劇教育的規劃制定、課程研討、活動設計等全鏈條工作,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參與親子采風活動和專家講座培訓的同時,家委會組織家長參與戲劇團公益獻愛心的活動。如春運時,為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送去祝福;到養老院為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到南里社區演出紅色經典劇目……在與學校教育同頻共振中,我們心手相連,共育祖國的未來。
更為重要的是,學校邀請所有家長參與一年一度的戲劇節活動,使家長同樣受到教育。在“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的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和家長、學生一起千里走訪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圍坐在英雄身邊,在當年的現場聆聽龍梅和玉榮講保護集體羊群的感人故事。那時,我們感悟出一個樸實的道理:英雄的舉動沒有預先設計,就是自然而然的本能!那次千里之行,就是靈魂凈化之旅。
2013年兒童節,在全校所有家長、學生共同見證下,草原英雄小姐妹來到北京,在北京市少年宮觀看學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戲劇展演,其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就是根據她們的故事改編的歌舞劇。當大幕拉開,歌聲響起的時候,龍梅和玉榮奶奶留下了百感交集的淚水。學生和家長能與心中的榜樣在一起,能切身體驗在風雪中保護羊群的集體主義精神,這種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坝涀∫?,心有榜樣”是習近平總書記“六一”講話精神,我們用戲劇教育的方式踐行,家校攜手同心共育。
如今,全國立德樹人戲劇教育研究共同體在德育中心落戶,我們將與來自京津冀及全國各地的同仁們一起,繼續總結經驗,營造出更適合學生的思政場域,把戲劇特有的浸潤式教育進行到底,把最生動的思政課送給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