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針對兒科臨床護理帶教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隨后給予相應解決措施。方法:擇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50例兒科護理實習生,分為人數均等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前者25例采用傳統帶教方式,后者25例選擇針對型帶教模式;比較兩組帶教方式的效果。結果:觀察組各項護理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兒科臨床帶教的影響因素較多,在對此類影響因素進行有效解決并提出相關對策后,能夠顯著地提高帶教滿意度,提高帶教質量。
關鍵詞:兒科;臨床護理;帶教;影響因素;對策
臨床實習是護生正式接觸到患者的過程,也是將學校教育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的過程[1]。兒科臨床護理屬于醫院內特殊護理工作,由于患兒年齡通常較小,理解能力較弱,無法正確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同時家屬因患兒癥狀情緒波動較大,給護理工作實施造成一定障礙。因此在針對患兒進行護理期間,需要更加謹慎,為患兒創設舒適護理環境[2]。為提高帶教質量,培養具備較強護理能力的護生,本文針對兒科臨床護理帶教的影響因素分析并給予相關對策,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50例兒科護理實習生,分為人數均等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前者25例采用傳統帶教方式,后者25例選擇針對型帶教模式;觀察組男、女各1、24例。年齡:19~22歲,平均:(20.59±1.08)歲;對照組男、女各1、24例。年齡:19~22歲,平均:(20.58±1.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方式,包括對患兒病情觀察,與家屬進行有效溝通等。
觀察組采用針對型帶教模式,涉及內容:①組成護理小組:將護生進行分組,由院內專業護士作為帶教老師,在進行實習前為護生做好知識宣講,告知其注意事項及院工作規程等,提高護生責任心。引導護生針對不同患兒病情、年齡、性格等進行分析并進行討論,提出更具針對性護理方案,同時將護理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解決措施。在實際操作期間也需為護生進行詳細地介紹操作步驟,例如排痰、霧化、穿刺等,同時告知護生要多與家屬進行溝通,對患兒情況進行實時掌握。②護理問題匯總:帶教老師應準備好臨床病例資料等,在組織教學期間,針對兒科中常見疾病癥狀、病因、危害、診治、護理干預等進行仔細地講解,鼓勵學生在學習后主動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帶教老師對于此類問題進行匯總,組織各小組進行討論交流,隨后將結果進行匯報,教師進行總結,幫助每位護生都能理解護理操作重點。③組織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技能操作知識,每位護生獨立完成操作,由帶教老師進行評分,對護生實習效果進行評價。
1.3效果判定
(1)比較兩組護理成績,包括風險識別、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基礎理論、護理程序應用。
1.4統計學方式
以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采用(%)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采用均()來表示,采用t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表1所示,觀察組各項護理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3.1兒科臨床護理帶教的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研究顯示,關于護理帶教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內容:① 兒科護理特殊性:由于兒科臨床護理中內容繁多、復雜,對于護生專業要求極高;加上患兒特殊生理、心理特點等,均對護理效果產生極大影響,同時患兒無法正確表達自身感受,護理期間配合度較差,讓護理工作無法順利地開展;并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家屬對于醫護人員的信任感。②護生因素:護生在學校中所學習的知識大多來源于課本,缺乏實踐操作性,在進行護理工作時,無法將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進行有效結合,并且未掌握關于促進良好護患關系的方式,因而導致出現護理糾紛事件的可能性較高,在實際操作中,未堅持以患兒為中心的理念,從而影響護理質量。③帶教老師因素:帶教老師主要是醫護人員,可能因其未了解帶教真正意義,或者未掌握真正帶教方式,導致護理操作質量較低,護生護理技能水平無法得到明顯提升[3~4]。
3.2解決對策
針對以上因素,首先帶教老師需要將護生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進行結合,為護生帶來更具科學性帶教方式,讓學生充分地運用自身知識,與實際操作進行結合,并且在不斷地思考中進步,為護生解決護理操作中的問題,提高護生技能水平。其次護生要秉持“以患兒為中心”的理念,明確自身責任,為患兒制定出更具針對性護理措施,時刻注意自身護理操作,多與家屬、患兒進行溝通,提高患兒治療配合度,提升家屬認同感[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護理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在針對兒科臨床帶教中,采用針對型帶教模式,能夠將護理帶教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解決,從而提高帶教學生知識掌握與操作能力。
綜上,分析出兒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問題,再采取有效解決措施,有利于提高帶教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春波. 兒科臨床護理帶教存在問題及對策[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 20(8):218-220.
[2]范文海, 鄧正, 馮新瑋,等. 護理臨床帶教教師軟技能現狀及其對帶教行為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 2019, 54(7):1070-1074.
[3]董菲菲, 龔梅, 李愛求,等. 360度全方位帶教護士評價體系在兒科臨床帶教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8, 32(3):475-476.
[4]趙煒,周愛芽,連珍.自主導向學習法與傳統教學法對臨床護理帶教效果的對比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4):2471-2472.
[5]黃文靜.NICU護理帶教老師帶教行為與工作壓力及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254-256.
作者簡介:盧毅瓊(出生日期1982.10.30)女、漢族、籍貫:浙江寧波,學歷:大專,主管護師,從事兒科護理工作
(上海市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七人民醫院?20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