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月金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針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的臨床護理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方法 選擇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患者均于2019年4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救治療和護理,不符合研究標準的患者予以排除,本次研究中選入的患者共計下66例,隨機分組原則下,常規組(n=33)和優質組(n=33)分別參與常規護理和優質護理活動,比較護理結局。結果 兩組患者在參與對比護理活動之后,常規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84.85%)低于優質組(93.94%),比較數據有統計學差異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的臨床患者以優質護理模式干預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應用常規護理方法的常規組,基于此,建議臨床推廣應用優質護理模式。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護理
引言
國內外專家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關注越來越多,在ICU患者并發癥中較為常見,也是導致肺栓塞的高危因素。高凝狀態、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等均為引發DVT的危險因素,深靜脈的血液在腔內異常凝阻塞靜脈腔,靜脈血液回流障礙,輕度表現為下肢疼痛、腫脹等情況,嚴重者引發栓塞導致死亡。ICU患者大多處于昏迷且臥床時間較長導致深靜脈血管回流障礙,血液凝結幾率較大,因此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較多,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概率明顯高于普通病房發生概率。DVT發生后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和生存質量,臨床的護理干預對其預防有重要意義,為了進一步研究ICU患者應用個性化護理對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效果,特選取我院200例ICU患者進行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入研究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標準2019年4月~2020年6月入院常規組患者包括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齡(56.5±5.2)歲,年齡28~74歲;優質組患者女20例、男13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為(57.9±4.1)歲。本次分組研究中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結果無統計學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參與對比研究。
1.2方法
1.2.1預見性護理方案
①術前:對患者DVT發生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及時矯正高危患者不良認知,疏導患者不良情緒,降低術前心理應激,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②術中:術中避免野蠻操作,加強監測,規范使用下肢止血帶,并做好非術區皮膚保暖;③術后:術后患肢彈力繃帶包扎以能插入一指為宜,不宜過緊;回病房后協助患者擺好體位,促進靜脈回流;密切觀察患肢狀況及足背動脈搏動,如有異常及時排查;術后常規應用低分子肝素鈉,觀察是否存在出血征象;囑患者進食低脂、高蛋白、高纖維素飲食,忌食油膩;每日飲水量不低于2 000mL,以充分稀釋血液。向患者及家屬講明運動療法對術后康復的重要性,監督患者按時按量完成運動訓練方案,增強下肢功能,促進靜脈回流,降低DVT發生風險。高危患者應及早穿戴彈力襪,加強巡視,發現異常及時匯報處理。
1.2.2完整CUS
在CTPA檢查前/后24h進行CUS,檢查前和檢查過程中超聲醫師對CTPA結果不知情。選取L12-3線陣探頭,下肢腫脹或肥胖患者可選取C5-1凸陣探頭,患者常取平臥位或被動體位,被檢下肢略外展、外旋,從腹股溝、大腿前內側、腘窩到小腿橫切間斷加壓掃查股總靜脈、股淺靜脈、腘靜脈、脛前靜脈、脛后靜脈、腓靜脈、腓腸肌靜脈及比目魚肌靜脈等。正常情況下靜脈管腔內呈無回聲,探頭加壓管腔可壓閉,如果靜脈管腔內呈低回聲,探頭加壓管腔不能被壓閉,則提示DVT形成,即為PE陽性征象。
1.2.3靜脈血管保護
盡量避免下肢靜脈穿刺輸液和反復靜脈穿刺的發生,可選擇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進行中心靜脈導管留置,并且需要做護理工作如采用正壓風管法進行封管、出現輸液不暢或紅腫應及時更換穿刺部位并濕敷(50%硫酸鎂)等。
2結果
兩組患者在參與對比護理活動之后,常規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84.85%)低于優質組(93.94%),比較數據有統計學差異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臨床常見疾病,年發病率僅次于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為全球三大心血管疾病之一。VTE包括DVT與PE,是同種疾病在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PE是VTE最嚴重的表現形式。在流行病學研究中,DVT的年發病率為(53~162)/10萬,PE的年發病率為(39~115)/10萬,PE年發病率隨著時間的推移呈上升趨勢,而急性PE的病死率可能正在下降。在大多數病例中,PE來源于下肢DVT,只有少數來源于上肢DVT(多數為靜脈置管后發生)。CUS是確診或排除下肢DVT的首選檢查方法,CUS具有無創及可重復性,基本已取代靜脈造影成為DVT首選的診斷技術,且床旁超聲檢查因其實時、便捷、經濟等優點,在急診和重癥醫學領域廣泛應用于急性PE診斷中。綜上,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患者面臨生命威脅,對搶救護理工作要求很高。究建議以優質護理模式干預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的臨床患者,以期改善預后,提升患者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提升臨床治療和護理服務工作水平。上述研究觀點是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展開的分析,希望研究觀點有參考價值,給臨床醫學工作者提供一些工作思路。
參考文獻:
[1]朱飛蘭.預防性護理干預ICU腦卒中住院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6):244.
[2]段威.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綜合化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20):206-207.
[3]李煥新.鮑鶴玫,邵麗芳,等.預見性分階段干預在預防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8):2361-2364.
[4]殷曉霞.護理干預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早期預防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7):1334-1335.
[5]程麗楠,崔文香,郎延梅,等.住院臥床患者應用氣壓治療儀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51-55.
(武警廣西總隊醫院脊柱科?廣西南寧?530000)